地震灾区再生育幼儿家庭教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26 01:30:05

地震灾区再生育幼儿家庭教养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以北川地震灾区为例,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对北川震后再生育家庭教养状况进行研究,从而探究震后再生育家庭教养模式的特点及利弊,以及对再生育幼儿的影响。研究发现北川地区震后再生育家庭教养模式以放纵型为主,在该模式下成长的再生育幼儿,表现出任性、爱哭闹、难管教、爱发脾气等特点。

关键词:地震;再生育幼儿;教养模式;家庭教养;婴幼儿发展

一、前言

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爆发,灾难使部分家庭失去了孩子或者造成子女残疾,给灾区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为了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重塑生活信心,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区学生伤亡有关善后工作的通知》、《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的决定》等文件明确了地震灾区子女伤亡家庭的再生育工作,一批特殊背景下的婴儿诞生了,给受灾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精神分析流派的研究发现,个体成年期的性格问题、人格障碍以及各种显性与隐性的心理问题都能追溯到童年早期,甚至追溯到久远的哺乳期,虽然个体表面上已经失去了对那一时期的记忆,但这些事件以隐性记忆的形式默默地对我们的成长造成影响[1]。精神分析的研究显示了童年期成长经历对个体的重大影响,家庭教养的特点对儿童的人格塑造、行为培养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2]。因此,进行震后再生育家庭教养模式研究对于促进震后再生育幼儿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概念界定

再生育幼儿则指于2008年地震灾害后灾区子女伤亡家庭在政策支持下重新生育的3-6岁儿童。本文所指的再生育幼儿专指北川地区的震后伤亡家庭重新生育的3-6岁儿童。

家庭教养模式:指父母在子女抚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在此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鲍姆雷特的观点,他提出父母教养方式的两个主要维度:要求和责任,并由此组合形成了专制型、权威型、放纵型、忽视型等四种教养方式[3]。

(一)专制型:这类型的父母用一套固定的行为标准去要求孩子,用惩罚控制孩子的行为,不许孩子对行为标准的正确性有所怀疑。在情感方面,父母倾向于拒绝和漠视儿童,对儿童的情感缺乏热情回应,常忽视儿童自身的愿望和要求,严厉惩罚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

(二)权威型:这类型的父母对儿童的态度积极肯定,热情回应儿童的要求、愿望和行为,承认自己也可能犯错,尊重儿童也对儿童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明确的奖惩原则,管束儿童的不良行为,奖励和促进儿童的良好行为,鼓励儿童的独立探索行为。

(三)放纵型:这类型父母对儿童有积极的感情,但不为孩子设立行为准则,对儿童没有任何要求,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全盘接受,很少训斥和纠正儿童。

(四)忽视型:这类型父母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关爱,对孩子情感淡漠,不想搭理孩子,对孩子的行为不加控制。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目前国内对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多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该量表是于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编制并在1993年由中国医科大学岳冬梅等人进行修订的中文版[4]。问卷由家庭中的子女根据对儿时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忆进行填写,由于本课题中再生育幼儿尚且不具备基本的填写、评价与回忆能力,因此,本课题小组对EMBU的题目进行修改,在此基础上形成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家长问卷。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家长问卷发放地点为北川县严重受灾区擂鼓镇隶属各村;问卷的发放对象为震后再生育家长,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2份,回收率为95%。访谈对象为擂鼓镇随机抽样产生的20个家庭,对他们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四、信息收集与分析

(一)家长问卷结果及数据分析

数据显示,父亲在因子1、因子4、因6的均数均远远高于常模均数,因子3的均数在常模的标准差范围内,因子2、因子5的均数远低于常模;而母亲在因子1、因子2、因子5上的均数远远高于常模,在因子3、因子4的均数远低于常模。该数据结果说明震后再生育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有以下特点:给予孩子充分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度偏爱再生育儿童,对再生育儿童过分保护,而对于孩子的错误采取原谅与纵容的态度。这种教养模式符合放纵型的基本特点。

(二)访谈结果

大部分再生育家庭家长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收入水平较低,教育心态及教育思维较为落后,更希望享受天伦之乐而不愿意费心孩子的教育问题[5]。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倾向于采取包容放纵的态度,很少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更没有惩罚。87%的家长只关心孩子日常生活起居、身体健康情况及生命安全,对于孩子的教育成才不重视,体现出重养轻教的特点。许多家长表示,在经历大地震的丧子之痛以后,对再生育的幼儿会产生更加疼爱的心理,只要他们能平安其他别无要求,因而在面对子女教育的问题上,总是采取过分宽容仁慈的态度。

(三)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通过自然观察法收集再生育家庭幼儿在幼儿园及家庭中的行为、作息、语言及情绪特点,发现再生育家庭幼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难以静息的吃饭;饮食过度;睡眠时间过多或过少;难以在幼儿园保持安静;乱发脾气,情绪变化大;话太多。家长对于再生育幼儿的这些表现全盘接受,没有对幼儿提出相应的要求和约束,任由孩子自己做主。

五、研究总论

结合问卷、访谈及观察结果,可见北川震后再生育家庭采取的是放纵型的教养模式。再生育家庭中的父母对其再生育子女怀有深厚的感情,但由于家长本身的年龄限制、教育背景限制、失而复得心理的影响,家长倾向于放任再生育子女,对儿童的错误行为过度包容,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就行了。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儿童表现出缺乏自制,易冲动,爱发脾气,责任感和自信心都较低。

家庭教养模式对一个婴幼儿的身体发展、性格形成、人格发展、社会化发展皆起着重要的基石作用。目前北川地震灾区再生育家庭的教养方式体现出重养轻教、过分溺爱纵容再生育子女的特点,这种教养方式已经造成了幼儿行为、情绪、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都会带来消极影响。在关注灾区重建繁荣的同时,再生育幼儿的教养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通过研究揭示问题所在引发人们对震后在生育幼儿成长的关注,呼吁更多的学者加入到促进再生育幼儿健康成长的研究当中。(作者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青年课题(No.SCYZQN201202)

参考文献:

[1] 谢言梅.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大理学院学报,2006,(5):81-84

[2] 李坚敏.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60

[3] 文颐.婴儿心理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岳冬梅.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6):23-24

[5] 李雪莲.震后农村0-3岁再生育家庭教养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探究 下一篇:从文化语言学角度解析网络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