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农转非安置型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26 01:14:02

重庆两江新区农转非安置型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摘要:重庆两江新区作为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重庆建设和发展的重点。两江新区的城镇化加速,造就了一大批农转非安置型社区,在这种过渡型社区里矛盾重重,管理难度较大,如何更好地加强安置型社区治理,维护社区稳定,为两江新区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以代表性比较强的两江新区和合家园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转非;安置型;社区治理

一、和合家园社区治理现状

和合家园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龙兴镇,计划修建安置用房142万平米,用于安置龙兴镇和石船镇的失地农民,分三期,合计安置3.5万人。一期安置5429户,约1.4万人,已于2012年7月份入住,二期安置3906户,9000人,已于2013年7月入住,三期安置1.2万人,于2014年7月入住,小区业主全部都是农转非人员。

初期,两江新区管委会采取了政府、居委会少干预,主要靠引入市场上比较优秀的物业管理公司,依托其专业化管理能力,来进行安置型社区治理的模式,于2012年3月引进了重庆助友创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这种管理模式的现实表现却不尽人意。一方面,物业管理公司根本不能收齐物业费,一直亏损,在一些社区事务管理上,“安置民”根本就不理物业公司,我行我素,破坏社区环境; 另一方面,“安置民”对物业公司也不满意,还发生过。最后这种模式没能成功。

现在,和合家园采取了两江新区龙兴石船管理会和龙兴镇镇政府、居委会联合治理的模式,该模式相较于主要依托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要行之有效一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物业费大部份能收齐,但还是有少部份人不愿意交,而且物业费收取很困难;二是,社区居民对物业管理仍不满意;三是,物业管理不是政府应该管的事,现在由政府直接管理的模式只能是一种过渡模式。

二、安置型社区治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矛盾的长期积累

在征地、赔款、安置的各个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积累了这样那样的矛盾。政府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主要是采用了传统的“领导式”管理模式,统包统管,而不是以“服务”为主的治理模式,这就导致一方面,一些矛盾长久得不到解决,只是暂时被堵住了,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另一方面,政府什么都要管,又管不过来,“安置民”一有事不满意,不管是不是该政府负责,都去找政府,基层政府苦不堪言,疲于应对,还得不到好评。现在龙兴石船管委会与龙兴镇镇政府接管和合家园的物业管理就有这个原因,政府花尽心思想把安置型社区治理好,但结果却不令人满意。

(二)“安置民”市民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政府对“安置民”价值观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也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一些“新市民”培训课程,取得了一定的的成果。但要“安置民”的价值观一下子从中国发展几千年形成的“小农意识”转变为市民价值观,这还需要一个慢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价值观念上的冲突。政府目前在安置型社区治理过程中就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一下子对“安置民”要求过多,也导致了一些矛盾。

(三)安置型社区非就业人数偏多

政府前期开展了一系列就业培训,也涌现了一些就业典型,但能提供的岗位还是不够。目前,安置型社区主要有以上下两类人群没有就业,一是,60岁以上不太适合继续参加工作的人,二是,还有很大一部份40岁到50岁的“安置民”未就业。拆迁把他们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但是因为年龄、劳动技能的缺乏,再加上拆迁款让他们短期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很大一部份40岁到50岁的人未就业。这部份未就业“安置民”以前就是左邻右舍,远点也就隔个村,彼此相互都认识,空闲时大家就聚集在一起,也讨论拆迁、物业等问题,一有哪点不满意,大家就一起去找政府、找领导,给政府造成很大的压力。

三、安置型社区治理模式改进建议

(一)更好地发挥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的作用

政府要抓大放小,该管的管,不在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就让社区自己去管理,更好地发挥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的作用,政府只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和基础实施建设。在村委会变为居委会后,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让“安置民”自己来选举居委会负责人,让那些党性觉悟高,真心为“安置民”办事的人来为安置型社区服务,提高社区的凝聚力。让“安置民”自己来成立业主委员会,让那些有正义感,有服务意识,有服务能力,愿意为社区出力的人来组成立主委员会,让他们来选择物业公司,而不是政府来指定一个物业公司,这样就能更好地选择“安置民”所需要的物业,即使有不满意的地方,“安置民”也不会来埋怨政府。

(二)进一步促进就业

要着重帮助那部份40岁到50岁未就业的“安置民”就业。一是,多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例如把物业公司收费、扫地、保安、花草维护、水电工的工作给他们,在中国的“熟人文化”下,“安置民”对社区物业的不满意要少很多,而且物管费的收取也会更加容易;二是,坚持技能培训,培训一些他们能快速上手的劳动技能;三是、要强化未就业“安置民”的就业意识,让他们发挥预热,做更多对社会有意的事。

(三)进一步丰富社区文化活动

进一步丰富社区文化活动,落实这方面资金投入,增加“安置民”的社区意识,主人翁意识,把心思放在构建和谐社区上来,而不是一天去挑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场地、设备,引导大家文明跳坝坝舞;在社区图书室里要有最新的报纸和多一点养生读物,让大家多关心国家大事和养生问题;和外面的单位(如高校)加强联谊,给大家带来一些好的文艺演出;开发一些适合老年人参加的运动(如门球),帮助老人们打发时间。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继续,安置型社区还会不断增加,如何更加有效的治理安置型社区,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要面对和探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关系政府和“安置民”的事,也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关系我们每个社会公民的事。

参考文献:

[1]何利松.农转非居民安置型小区物业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区域试点,2010(05).

[2]朱扬.安置型社区和谐管理长效模式的构建[J].重庆第二师范学报,2014(04).

[3]钟瑶奇.高新区农转非小区社区管理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4(10).

(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上一篇:基本医疗保险稽核统计探究 下一篇: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