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职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性探究

时间:2022-09-26 12:21:30

增强高职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性探究

摘 要: 2010年秋季,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学校文化基础课开始实行新的课程标准,语文新课标中的实践理念为我们提供了超前的理论导引。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实践理念,需要高职教学人员作深入的探究。本文作者借鉴了美国阅读教学的一些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考,为教育同行提供有实践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语文阅读教学 实践性 借鉴

2009年底,江苏省颁发了五年制高职语文新课标,该课标在2010年秋季开始实行。新课标在开篇的课程理念中就提出要“坚持知行统一,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在能力目标、教学建议等方面,新课标也将“实践”理念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职校肩负的任务是向社会输送技术人才,加强职校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早已是各界共识。“语文教学在结构上,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在教学内容上,要与实践相结合,打破传统的教材内容体系……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实践性教学法”[1]。在最重要的语文教学环节――阅读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教学活动是许多一线职教老师关注的问题。借鉴近几年介绍美国做法的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性。

一、重视思维训练,增强学生阅读实践的科学性

五年制高职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单独列出了“加深思考和领悟”一项:“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将“发展思维能力”提上语文职业教育的议事日程。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已经清醒地意识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但却不知如何具体实施。

有学者曾经总结出语文课堂教学思维训练的四大层次,即认知性思维―理解性思维―评价性思维―创造性思维。[2]认知性思维、理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经常进行,例如读完了梭罗的《寂寞》,我们设计这样的理解练习:为什么远离社会生活的梭罗没有感觉到孤独和寂寞?读完了《世间最美的坟墓》,我们让学生找出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读完了《故乡的榕树》,我们采用绘画、改写散文诗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对故乡优美场景的描写艺术,而美国学校对于评价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很值得借鉴。

我们可以看一个美国阅读教学的案例。这节课的教学核心是“肖像,读作品――从视觉和文学角度分析艾德加・爱伦・坡”[3]。

具体学习过程:

1.外貌描述:分组看作者肖像,写出描述他外貌的形容词。

2.小组阅读:小组选择一篇爱伦・坡的诗歌进行阅读,写出描述该诗歌的形容词。

3.小组比较上面两组形容词,回答:(1)它们哪些地方相吻合,哪些地方不同?(2)从爱伦・坡的外貌,我们容易了解他的性格吗?(3)爱伦・坡的诗歌是如何展示他的性格的?

4.分享:每组派一个代表,朗读他的作品,并陈述对问题的结论。

5.传记阅读:阅读爱伦・坡的传记。

作业:结合老师课后提供的爱伦・坡对自己肖像和诗作的评价,再读爱伦・坡的诗作,写一篇文章,记录你的发现。

首先,美国的教师注意为学生搭建宽广的评价思维平台,从肖像到多组诗作到全面的生平介绍,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评价思维较之仅在一篇文本中闭门造车无疑能更深入地展开;其次,教师从多角度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资料上有直观的消息和抽象的文学作品,方法上有比较、分析、综合、评价,形式比我们丰富许多。教师设计练习时刻意避免了先入为主,给学生提供的是客观的立场和资料,如“哪些地方相吻合,哪些地方不同”“陈述对问题的结论”“记录你的发现”,学生看到的是肖像、诗作、传记,而不是一味寻找“妙处”“好处”,并且教师在教学中还特别提醒学生,人们对爱伦・坡了解很少,加上他已经去世了,很多真相被改变,因此对研究者很有帮助的是视觉观察和文学作品分析,这样的提醒意在鼓励学生独立进行评价思维。

美国教育一直把评价性思维(又称为批判性思维)当作创新精神的核心部分来看待,美国很多学校使用多种教材或参考资料,作业中让学生应用批判性阅读技能来比较、评估这些书面材料,学校有关阅读教学的大部分教材也包含有一系列批判性阅读的技能学习。很多教师甚至有意选择一些有争议的书让学生分析研究,借以教授那些理智客观评估文学作品的技巧。坚持这样的阅读训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探索、评价的重要性,也将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审读视野和更客观的评判心态”。[5]

五年制高职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上面的美国阅读教学案例对我们的评价性教学应该会有启发。以《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为例,可以通过课前准备让学生用小传形式介绍王熙凤的一生,在此基础上就文本中关于出场、肖像、见黛玉的言行等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分组写出总结人物性格的几个关键词,找出共性的,分析不同的,并说明理由;然后按照封建时代和现代的不同标准来分析人物,以加深对人物性格的认识。但目前我们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尤其是评价性思维训练的重视程度在整体上仍然不足,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题目设计上缺少创新,训练力度不大;二是训练题量不够,缺少持之以恒的贯彻实施。

二、改革阅读训练形式,加深学生阅读实践的体验性

明代陆世仪曾说:“学问从致知得者较浅,从力行得者较深。”躬行实践的原则在阅读训练中也同样适用。五年制高职新课标在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中强调:“融探究、实践、体验、应用于学习全过程之中,给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留有更大的空间。”美国的阅读教学十分重视围绕学生的体验参与来设计各种训练,加深学生阅读实践的体验性也已成为当前我国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做法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一些国外的案例中寻找借鉴。

美国高中有一种类型很特别的课,叫“相互教育”,就是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和辩论各种问题,或者轮流上台练习当教师,等等。这种课型作业常常采用“角色扮演”等小组活动形式来开展,在活动中学生必须设身处地地按照特定的社会角色进行思考和表述,完成自己的阅读任务,这种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很普遍。高年级,学校对文学、历史、社会研究等科目采用更系统的作业形式,作业完成经常要求学生亲自到学校图书馆或校外图书馆去查阅资料,有的甚至还要走访很多人。

我们可以了解一下美国对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一文的阅读教学。[6]

第一个教学活动:阅读文章,理解梦想。

1.学生通过生平传记和网络,了解作者生平。

2.通过网络,了解“华盛顿游行”概况。想一想,是什么力量,让那些不在被压迫之列的人也参加了本次游行活动呢?

3.聆听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记录下让人深思的句子,并讨论它们的意义。

4.议一议目前国内存在的不公平现状,想一想所有的美国人都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吗?为什么?谈一谈由种族、民族、性别、语言、经济地位等的不同所引起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如果马丁・路德・金在世,他又会如何做呢?创办画册,标题为“我有一个……自由的梦”。

5.采访家庭人员:“对你来说,自由意味着什么?”“你认为你是自由的吗?”“如果马丁・路德・金还活着,你认为他要为全美人民做点儿什么呢?”把采访结果整合到创办的画册中去。

第二个活动:激活梦想――做一百件善事。

1.每人设计一个日历,来记录所做的每一件善事。

2.集体讨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如收集可循环废品,捐赠玩具给无家可归者收容中心,在家帮助祖父祖母弟弟妹妹,在校帮助其他同学,等等。

3.写一封信,邀请亲戚或社区熟人等,来记录和监督我们做善事。

4.利用宣传栏及时表扬班级本身的好人好事。

5.选择一个助人项目,可以整个班级同时参加。

6.在项目完成后,开一个庆功会,邀请父母、亲戚、邻居或社区朋友等参加。

分析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实践性原则贯彻于教学的每个环节。通过阅读传记、浏览网站自行了解作者生平及历史背景,学生自主形成阅读背景;思考种种社会不公平现象,设想作者的做法,创办画册,通过分析、迁移、想象,创造性地理解演绎文本主旨;在小组、家人甚至社区公众的协助下,通过课堂内外的综合性活动,升华自己的人生认识;课后通过日日记录、亲友监督、班级表扬、大家庆祝的“做一百件善事”,领会到“只要有为大众造福的梦想,并付诸行动,世界就会因我而不同”。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多种训练形式来加深学生的体验性,学生在躬行实践中感受到了梦想的激励精神、为民造福的成就感。

无独有偶,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也选了这一课,课后练习主要是围绕课文主旨和表达分析来设计的,课后要求学生写一篇演讲稿。我们的练习设计重视梯度,便于学生由浅入深挖掘文本,但在实践性方面应该向美国学习,我们也应该通过一些更具实践意义的作业,鼓励学生把课文中所学习的信仰与道义运用到实践当中去。高职学校现代电化教学设备基本齐全,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播室、闭路电视等设备,利用班级、社会的丰富资源,举办一些成果分享、动手实践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阅读实践的体验性,同时丰富自己的校园文化。

三、拓展阅读空间,加强学生阅读实践的广泛性

我们虽然一再强调开发利用各方面语文课程资源,“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和活化自己的教学活动”[7],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仍然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我们的课堂阅读习惯于按照教参提示“教”课文,练习设计以课后“思考与练习”为核心来进行,而“思考与练习”的任务趋向又是回到课文,这样循环往复,大大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有一个美国十二年级的《格列佛游记》教学案例[8]。课后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1)课外阅读《1984》《勇敢新世界》《海底两万里》《时间机器》,把这些小说中对科学负面影响的批判,与《格列佛游记》中的批判联系比照,进行评论。(2)透过小说来研究作者和作者所在的时代,看哪些事件形成了作者书中的观点,记录下来,并以海报形式展出。(3)如果斯威夫特生活在21世纪,他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看法?选取一个方面,写一个讽刺论文或讽刺故事。

这位美国教师通过5部小说的阅读比较,由课内向课外扩展,由课文理解向课题研究延伸,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加深了学生对小说批判力量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美国,公共图书馆、动物园、艺术馆、科技馆和大型企业的展览馆等,遍布每一个城市,免费或优惠向青少年开放,大学包括实验室在内的教学设施和很多工厂、企业也向中学生开放。1996年,克林顿政府增拨20亿美元专款,发展网络教育。可以说,美国充足的社会教育资源不仅可以让学生方便地进入知识的海洋,而且为语文学科拓展阅读空间提供了最佳条件。前面所提及的几个案例中,教师在预习和练习中都通过大量课外文章的阅读来加强学生阅读实践的广泛性,其中阅读训练最常用的方式是拓展阅读和比较阅读。

美国这种拓展阅读的训练方法可操作性较强,我们可以多多借鉴。例如讲授《故乡的榕树》,如果仅仅就一篇文本来说,思乡的主题挖掘无疑很难深入,我们在课前就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古今中外的怀乡诗,在课文研读的基础上,再来分析诸多怀乡作品的主题,学生就能够总结出怀乡情结包含了亲情、爱情、友情、乡情等丰富的感情,这样学生不仅能拓展阅读面,而且能深入挖掘主题。

比较阅读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可以进行不同课文的比较,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黛玉和《长亭送别》中的崔莺莺形象比较;也可进行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比较,例如房龙的《〈宽容〉序言》与北岛的《回答》主题的比较,《项链》与《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命运、性格的比较,等等。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等比较阅读训练难度不大,而且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也较高。

书山有路,实践为径,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学生的思维训练入手,丰富阅读训练形式,拓展阅读训练空间,就有可能改变阅读课过于依赖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经验,过于拘囿于少量文本的教学现状,我们的阅读教学改革也将会呈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杨明霞.浅谈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陈玉秋.从思维训练角度评价语文课堂教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4).

[3]胡庆芳,杨翠蓉,季磊,李爱军.美国学生课外作业集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85-86.

[4]王荣生.欧美语文课程的知识状况[J].语文建设,2002,(5).

[5]学生阅读篇目都应该是“净土”吗[J].语文学习,2000,(12).

[6]胡庆芳,杨翠蓉,季磊,李爱军.美国学生课外作业集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0-72.

[7]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8]胡庆芳,杨翠蓉,季磊,李爱军.美国学生课外作业集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87.

上一篇:讲究提问艺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下一篇:语境与词语的异常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