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捐赠的养老院为何遭闲置?

时间:2022-09-25 10:26:33

企业家捐赠的养老院为何遭闲置?

今年75岁的虞一杰曾是兴乐集团名誉董事长,在2006年底,为了实现“退休后能建一座养老机构,为更多的老人安度往年”的心愿,就向集团董事会递交辞呈,把企业交给儿子打理。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拿出全部的积蓄还卖掉两套房子,筹了4800万元在乐清建余霞乐园。建成后已捐赠给政府管理。

按理来说,此等可喜可贺的好事,一定在当地引起轰动,落成和启动仪式一定非常隆重。但让人想象不到的是,养老院已装修好的二人公寓内摆放着沙发、茶几,还有席梦思床垫,可因还没人居住,家具上都是灰尘,至今一直关门还没有投入使用。

如果说“好事多磨”,那么,这件好事也已经不算风调雨顺了。其中,土建工程才1年,内装修外铺装也1年,但办理手续却达4年之久。这足以让人想象,做一件善事,可能还看多少副冷面孔,坐多少次冷板凳。而当竣工之后,通往乐园的道路和电线需要和当地协商;村里的一些政策要处理好,因此乐园一直没有开业。

笔者没有搞过基建项目,不知道相关的道路和电线需要怎么“协商”;也没有当过村长,不懂怎么去处理好“村里的一些政策”。但是,一座养老院花在土建和装潢上的时间只有2年,而花在办理手续上的时间是4年,结果还没有协商好通往乐园的道路和电线问题,还没有处理好相关村里的政策。这给人的感觉是,这个项目至少在这个村里,是不怎么招人待见的。

咱先不说通往乐园的道路和电线可能存在工程进度的问题,就“村里的一些政策”,到底需要如何去“处理好”?假如有人给村里捐赠一台拖拉机,估计村长会到村口迎候;假如有人给村里无偿办一个企业,估计村里要摆酒庆贺三天。那么,为何在村里建一个养老院,一些政策还没有处理好?有些地方出租或出卖土地,连村民都不知道就“办妥”了,怎么一件本来应该各方支持的善事,反而在启动6年后还没有处理好“村里的一些政策”?

这个问题说起来就有点“心照不宣”了。试想,无论养老院今后以何种形式经营,都带有公益性质。何况,这个养老院是由企业家捐赠的,在土地使用上,政府肯定会出面协调,村里也未必好意思狮子大开口。这在村干部的心里,未必会当成来钱的好事;在以后的运作上,也想象不出给村里带来什么经济利益。那么,所谓的“村里的一些政策要处理好”,会不会隐含着村里的某些利益诉求没有谈妥?

当然,现在的不少干部是没有什么远见的,有些拆拆建建都属于眼前好过的急功近利。基建项目所包换的“油水”也是某些官员很感兴趣的。然而,这个工程在2011年2月正式开工,为了节省造价,虞一杰本人既是总设计师、总指挥、项目经理,又是普通工人。工程开工后,他没日没夜地泡在工地上,和工人一起干活,因为他懂工程,如果在施工中遇到一些问题就自己当场解决好。完了,这位企业家也太“抠门”了,这让在不少基建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几乎被“约定俗成”的“好处”,挤得干干净净。

毋容讳言,在相关建设项目的报批过程中,别说是主管领导,就是办事人员不来劲,也是够让人喝一壶的。这就不难想象,这个只是用来养老的,又被投资人看得死死的建设项目,遭到冷遇并在建成后被闲置,也在想象之中了。

(据《现代金报》知风/文)

上一篇:“婚外情”网站为何有市场? 下一篇:救助,病重患者送制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