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一词在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的语言变异现象探析

时间:2022-09-25 09:48:46

“然后”一词在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的语言变异现象探析

摘 要:语言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社会的不断变迁,赋予已有词汇新的用法与含义。“然后一词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逐渐发生了变异,出现了使用范围扩大化等方面的语言现象,由此折射出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个人心理等因素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变异 “然后” 功能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静止的。语言变异形式的选择与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以及语言使用者的交际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特定的场合或语言环境下,语言使用者可能故意偏离常规,创造性地使用语言,造成语言的变化及其表达上的与众不同。词汇的变异体现着语言的变异。近年来,“然后”一词在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被频频使用。毋庸置疑,高频率的使用定会给其功能带来相应的变化,产生相应的语言变异现象。“然后”一词的使用成为现代汉语口语中一个十分突出的语言变异现象,其使用情况、意义及功能的变化,值得关注和探讨。

一、语言变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体系有着紧密的联系(Trudgill,l983)。语言变异现象十分普遍,这种对语言常规形式的变异在言语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交际功能(Taglimonte,2012:2)。语言变异形式通常有有八种: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语域变异、方言变异、历史时代变异、书写变异和语义变异。当然,语言变异并非仅限于此,它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变异形式(Leech,1969)。“然后”一词在当今社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随之产生了相应的语言变异现象,这一变异现象主要表现在语法和语义层面上。它的用法和语义一直在发展变化,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意义和用法,充分体现了语言变异的特征。

二、“然后”的传统意义及其用法

“然后”是个连词,它表示的是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现代汉语词典》,2005),即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例如:

(1)然后知不足。

(2)先研究一下,然后再决定

“然后”一词应归入“有待而然”这一条目下,有一类句子所包含的不但是一先一后的两件事,而且隐含有无甲事则无乙事的意思(吕叔湘,1982)。“文言里面,表示这种‘有待而然’之义最显著的是用‘而后’和‘然后’的句子。”何乐士(1985)认为“然后”属于连词:用来连接分句与分句或者段落与段落。往往位于后一分句或后一段之首。“然后”表示顺承,可理解为先有前面一件事才会产生后面的事,可以解释为“之后”。

综上所述,“然后”一词在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中均属于连词,表示两件事情或两个动作的先后关系;“然后”也可以表示顺承,先有前面一件事才会产生后面的事,其功能是连接分句与分句或者段落与段落,且往往位于后一个分句或后一段之首。

三、“然后”语言变异的主要表现

除了以上阐述的传统使用方法外,在口语中,“然后”的使用在很多情况下不再表明前后句子或段落之间的语义关系,而是逐渐衍生出新的语义和用法。

(一)表示添加关系

“添加关系”指的是后一句补充说明前一句。例如:

(3)我这人爱运动,然后我没事的时候经常打打球跑跑步。

(4)我小时候很懒,然后不喜欢干家务活。

在例(3)中,说话者通过后半句“我没事的时候经常打打球跑跑步”来对前半句中的“爱运动”阐述说明,具体说明说话者自己是如何爱运动的。例(4)也是如此,后半句“不喜欢干家务活”是补充说明前半句“小时候很懒”的。这两个例子中,前后的添加关系均是由“然后”连接的。

(二)表示因果关系

在因果关系中,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例如:

(5)我在班上人缘挺好的,然后大家选我做班长。

(6)因为那个赛道刚刚大家看了,就是有很多弯道嘛,直道比较少,然后限制了你的最高时速。

例(5)中的“我在班上人缘好”是“大家选我做班长”的前提,即只有具备了“在班上人缘好”这个条件,才会有后面的“大家选我做班长”的结果。同样,例(6)中,后半句“限制了你的最高时速”这一现象,是由于前面的“赛道有很多弯道,直道比较少”这一原因引起的,中间也是用“然后”一词来表示因果关系。

(三)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表示有了某种条件,就会出现某种结果,没有某种条件,便不会出现相应的结果。例如:

(7)这个游戏的具体要求呢,就是去找几个人,然后不能够用语言,记住!不能用语言,让这几个人明白游戏的规则。

在例(7)中,“然后”之后紧跟的“不能够用语言,记住!不能用语言”是整个话语中这一游戏的前提条件,只有满足了“不能够用语言,记住!不能用语言”这一条件,才能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这一结果。

(四)作为话题转换标记

语义弱化的连词在对话中虽然不表达真值语义关系,却是言谈中构架话语单位的重要的衔接与连贯手段,是一种话语标记(方梅,2000)。“然后”一词在句与句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使用,很多情况下不再表示传统的前后句子或段落之间的语义关系,而是逐渐弱化为话语标记,用于组织话语、切换话题。如:

(8)其实你们别人帮不上什么忙,就要靠海鹰把问题找到以后才能够做下一步的工作。然后刘飞在比赛时候碰到一些问题,对吧?

在例(8)中,在和大家讨论完一个话题之后,又重新开启了一个新话题,即“刘飞在比赛时遇到了问题”,此处如果不用任何连接词,难免会显得会话生硬与突兀,有了“然后”进行切换,就能让谈话内容的变换变得顺畅与自然,从而避免突兀。

四、“然后”的语言变异的原因

口语中,“然后”一词产生变异的原因很复杂,有来自词语本身语义的影响,有来自说话人心理及说话习惯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语言环境的影响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受语义和说话者心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首先,根据经济原则,说话人倾向于以类型最少的话语标记来实现修辞意图;其次,根据经验、按固定思路处理问题的心理定势,可以使人们的行为由于熟练和自动化而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对思维、话语方式有重大影响(张斌,1998)。由于在口语中,说话者没有过多时间着眼于挑选最合适的的词汇,所以尽管汉语中能替代“然后”的词语还有很多,但说话者采用的往往是最常见的词汇,会按固定思路选用最基础的词汇。

(二)留出组织话语的时间

在口语表达中,交际双方往往会因为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充分表达自己的语意,或者前半句话已经说完,可后面语句还没有组织好。在这种情况下,说话者就需要一个词语来临时代替一下,从而给自己留出时间来组织后面的语句。“然后”就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也相当于书面语中的逗号,在突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时使用的不完整的停顿。如:

(9)我们那时候年龄小,哪有死去活来的经验。对,然后,然后何姐,就我们制作人老说,你眼睛都没有电,你要那个,就是要含情啊,要会放电。

在例(9)中,表达了“哪有死去活来的经验”之后,说话者并未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还需继续补充信息,但由于她一时出现思维停顿,没来得及及时组织自己的语言,这时候的“然后”就充当了衔接和停顿的角色,为她争取了整理思路、组织话语的时间。

(三)受语言欧化的影响

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语化,“欧化语法现象”指现代汉语在印欧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影响和刺激下产生或发展起来的语法现象,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的人多得多(王力,1984)。英语中表示“然后”意义的词通常是“then、after that、afterwards、and then”等等。例如:

(10)Let’s go for a drink and then go home. (我们先去喝一杯,然后再回家。)

在英语中,表示连接关系的最简形式是“and”(Halliday&Hasan,1976)。它的使用范围十分广,几乎可以表示所有的连接关系。例如:

(11)The sky is blue and the sea is green. (表添加)

(12)He is a fat cat and lives like a beggar. (表转折)

(13)Go to the library at once, and you will find the book you need. (表因果)

英语中,除了“and”以外,常用词汇“then”,既可以表示时间先后的顺承关系,又可以表示因果关系。那些熟悉使用汉、英两种语言的说话者在使用汉语进行交谈时,有可能受到英语“and、then”或者是“and then”的影响,将这些小句连接词一概用“然后”一词来表达,从而使得“然后”一词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

在中国,港台地区受英语的影响远比大陆受英语的影响明显和深刻,从而使得港台人士在口语中,使用“然后”一词的频率和人口比例也远远超过大陆。

“然后”一词具有多种语用功能 ,尤其是在当前口语交际中,由于“然后”一词长久以来形成的变异,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更加灵活,对句子成分关系的指示更加突出,它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的沟通更加顺畅,因此在口语中被人们频繁使用。通过对“然后”这一词语的语言变异分析,可以看出“然后”的流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演变,而且折射出的是特定时代的经济文化状态和社会文化心理。“然后”作为语言的变异形式,对其进行个案研究,将会对规范汉语口语交际中词汇的用法有所帮助。

(本研究受到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资助,编号[2010010],湘教通[2010]243号。)

参考文献:

[1]Edward Sapir: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Speec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2]Halliday, M.A.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Longman,1976.

[3]Leech G N.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London: Longman,1969.

[4]TaglimonteSalia.Variationist Sociolinguistics Change Observation Interpretation.[M].Oxford Blackwell, 2012.

[5]TrudgillP.Socio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Society[M].Middlesex: Penguin Books,1983.

[6]方梅.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中国语文, 2000,(5).

[7]何乐士等.古代汉语通释[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8]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10]肖建安.英汉语言变异[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11]张斌.汉语语法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邓彦 李素琼 湖南湘潭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411105)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广播的机遇与挑战 下一篇:句法象似性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