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民间博物馆一马如何

时间:2022-09-25 09:37:48

放民间博物馆一马如何

近日作家马伯庸发表的《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博文成了网络热点。文中所提年代穿越、造型奇异的藏品及说明文字,让河北衡水的民办博物馆——冀宝斋博物馆出了大名,也招来更多的麻烦,遭遇铺天盖地的嘲讽和当地政府责令停业整顿。接着,就是7月9日国家文物局通知,要求“开展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工作”。的确,冀宝斋博物馆的藏品及其说明比较“雷人”,接下来媒体爆出建馆资金涉嫌挪用公款等问题,它遭到停业整顿和调查也算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我认为,由个案上升到对全体民营博物馆的“规范化”,则让人担心,本来就在土里泥里挣扎生长的民营博物馆,又要被折腾一番了吧?

据2011年底统计,全国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有5 3 5家,没有登记注册的大致还有1000家左右。大家思考一下,上千家民间博物馆在中国这样总面积和欧洲差不多的庞大国家,有几千个城镇的国家,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我个人觉得是太少了,太微不足道了。在这个基本判断的基础上,我认为政府和有关研究机构、民间协会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对民间设立、运行的博物馆松绑,给出较为公平有利的措施,促进其发展,而不是出一点小事,就走回头路,政府就要大动干戈整顿、规范,等等。

就法律法规层面而言, 2006年1月起施行的《博物馆管理办法》第11条规定,要申请设立博物馆,应当由馆址所在地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初审后,向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提交申请书、馆舍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藏品目录及合法来源说明等七项证明材料。冀宝斋博物馆为获得审批通过,的确有违规定。

但是,我们是否也可以反思一下:为什么民间博物馆设立要如此审批?这些规定的法律源头在哪里,并且有什么合理的意义?审批的设立和审批条件的组成是否合理?这些审批是在阻碍还是帮助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具体到冀宝斋博物馆,如果对方没有在博物馆经营中进行欺诈交易等明显的违法行为,我觉得应该慎重批判,慎重呼吁政府给予处罚。

就发展历史和现状而言,就像在经济领域陆续出现的联产承包、乡镇企业、股份制等变化一样,如果真正按照当时老旧陈腐的法律条文,上述很多变革举措估计也是违法的。但是,就因为承认这些改变、违规,中国经济才取得了大发展大繁荣。在文化领域也一样,按照原来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管控一切经济文化社会组织的思路而不知变通,那现在中国应该还没有民营博物馆这回事吧?

就政府支持民间博物馆发展的策略而言,我觉得国家文物局等政府机构,最重要的不是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土地支持等,因为这容易导致政府官员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利益关系,“帮助”特定的部分博物馆。政府部门应该一视同仁,给予文化活动减税或部分减税的优待即可。其次就是对评级、评比等习惯性的行政和管理措施有所警惕。

相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真正应鼓励的是让民营博物馆比较自由地生长,民间自然会对博物馆的展览、活动、藏品有所评判,好的去的人多,差的没人去,而且也没有其他土地资源、财政资金的便宜可沾,博物馆的当家人觉得没必要玩虚的,逐渐就会淘洗出真正有心有力运营博物馆的人。

上一篇:省油钱的信用卡 下一篇:穷游首尔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