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的几个误区

时间:2022-09-25 09:01:46

浅谈高效课堂的几个误区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都在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每所课改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但模式是总体教学流程,不要亦步亦趋,按部就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学情做灵活的调整,比如思想品德、历史、生物、地理等课程,有的课时就可以当堂预习、当堂展示、当堂巩固。

二、导学案要依托教材,为教材服务,千万不可抛开教材,不要认为导学案就是一切,它只是帮助学生系统地完成预习任务。真正展示的时候教师要有教学设计,一定要有展示的预设,尽量减少无效展示和无效环节。

三、达标检测的题量要少而精,不要追求面面俱到,甚至放到课后完成也未尝不可。但是,教师一定不要把检测当做走过场,要做好批改,掌握第一手信息,以便做好分层辅导,及时纠错。

四、教师要备课,不要以为有了导学案就可以不备课了。尤其是展示课,教师必须要对课堂各环节进行预设,必须明确重难点,必须了解学情,必须有课堂生成,必须要有明确的课堂环节。

五、学习小组的培训要持之以恒。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学生敢说、会说、能说,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在解放自己的思想的同时也要解放学生的思想。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和蔼亲切一些,幽默风趣一些,面带微笑、充满激情、多激励少压制、多鼓励少批评,积极构建新的师生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安全感,放下一切包袱,大胆的说,开心的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课才生动。

六、小组评价不要太复杂,关键是要有结果。教师可以设计尽可能规范的评价表,采取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得出比较公平的结果就行了。每周末汇总一次,由班主任在周五下午交到教导处,在下周一表彰。可以适当扩大表彰范围,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优秀的行列。然后进行月表彰、学期表彰,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七、高效课堂的实质就是教师要“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指导学案的编制与预习;一头指当堂的达标测评;“中间”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论生成的过程。

八、不要忘了很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每节课后学生要有纠错本,就当是家庭作业了。

九、关于教师“讲与不讲,讲多讲少”的问题。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让教师少讲,而是要求教师精讲,有智慧的讲。这就要求教师更好地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好重难点和学情,科学地做好课程预设,把最重要的东西、最容易混淆的概念讲给学生听,把学科知识的思维路径和知识结构讲给学生听,而不是“一言堂”和“满堂灌”的不加选择与组织的逐字逐句地讲。教师要去仔细品味自己用什么方式讲从而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领悟。在课堂上,不要片面追求课堂气氛,使课堂流于形式,那只能体现学生虚假的主体性。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的兴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