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学与教”改革实践

时间:2022-09-25 07:17:04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学与教”改革实践

摘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课程教学环节,对于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都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跨文化管理”课程的性质,总结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并以此为中心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反馈,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跨文化管理;学习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15603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光电等技术为基础,是产生、存储、转换和加工图像、文字、声音及数字信息的现代高技术的总称,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程教学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教学已经有20余年的时间,实践证明大批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显著加强,师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信息技术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课堂教学依然是大学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引入课堂教学是未来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的目标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拓展和丰富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环境,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本文尝试以“跨文化管理”课程为例,介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课程教与学的实践情况,希望能为同类课程的信息化改革提供参考。

1“跨文化管理”课程改革背景

1.1课程性质

跨文化管理是20世纪末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迎合国际商务活动的需要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组织行为,探讨如何提高管理者在不同文化里提升管理绩效的方法。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技术、文化及人员交流不断深入,跨文化管理能力成为国际商务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美国和欧洲一流的商学院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培训自己学生的跨文化管理能力。中国的跨文化管理课程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在对外经贸大学外语院系的教学大纲里,主要针对外贸专业的学生开设跨文化沟通和管理相关课程,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跨文化管理能力的重要性,都纷纷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而且北京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还开设了跨文化管理的硕士专业和方向。

1.2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教师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认识不足。开设“跨文化管理”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应该是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关注的重点依然是学生是否理解了教科书中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至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则认识是学生工作以后的事情,目前在学校只需要牢固掌握知识点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行为使得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概念和理论,而忽略了对各国文化差异的识别,最终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建立起跨文化意识。

(2)教学方法单一。在“跨文化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尽管部分教师也会采用课堂提问或讨论的教学方法,但整个教学过程依然由教师掌控,学生参与性差,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更谈不上围绕相关主题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因而教学效果不佳。

(3)考核方式单一。“跨文化管理”课程的成绩考核通常以考试为主,由教师按照教科书的知识点设计试卷,重点考察学生对重要概念、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学生为了应对这样的考核方式通常都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很多学生往往采取考前一个星期突击背诵的方法来应付考试,这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相应能力的提升效果甚微。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强调相关知识点和理论的讲授,对学生的参与重视不够。怎样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或积极探究性的学习,一直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为此,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跨文化管理”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完善,为大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环境与条件。为此,课题组提出了以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跨文化管理”课程基本教学改革模式:

2.1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造和提升传统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或有目的地自主学习,一直是课题组教师关注的重点。为此课题组成员在“跨文化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生动的案例和多媒体资料,并创新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具体做法是:任课教师有意识的把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大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引导学生结合个人兴趣与课程资料去开展主动认知、思考问题与寻求答案,这样的做法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主动检索或思考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效果。

图1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框架示意图

2.2基于网络资源检索与加工的合作学习模式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大学生有意识的自主学习,在团队合作中学习,课题组创新了基于网络资源检索与加工的合作学习模式(模式框架如图2所示)。其具体做法是,借助校园网的建设,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围绕相关主题进行协作学习等,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资料搜集、信息筛选、整理加工与信息、主题PPT制作、与留学生交流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这些活动都是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内进行,所以要求学习者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它们对促进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PPT制作等实践能力的发展,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图2基于网络资源检索与加工的合作学习模式框架示意图

2.3基于课程资源库利用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在长期的课程教学实践中,课题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跨文化管理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料、电影资源等。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做法是(模式框架如图3所示):基于课程资源库的丰富素材,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大量增加与理论有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让学生能够结合文字材料与网络资料进行主动思考,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促进交流和提高思考能力。

图3基于课程资源库利用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框架示意图

3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调查反馈

为了检验“跨文化管理”课程创新学习模式的教学改革效果,课题组对所有选修了这门课程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我评价的问卷调查。

3.1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对于“您对该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如何”这一问题,32.84%的学生表示会自觉学习,58.21%的学生表示有时会自觉,只有8.96%的学生强调需教师督促后才会自觉学习。关于“您会利用网络资源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吗”这一问题,59.70%的学生表示有时会主动,只有22.39%的学生表示非常主动,1791%的学生表示要老师督促后才会主动。为了了解学生在PPT制作上的自主学习情况,我们设置了“平时你会花费时间收集和整理PPT的一些资源吗”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32.84%的学生表示经常会,38.81%表示有时候会,28.36%表示很少会。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在“跨文化管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少部分学生仍需要在教师的督促下才能开展自主学习。

3.2大学生合作学习情况

对于“您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同学间互助合作吗”这一问题,50.75%的学生表示经常会合作,43.28%的学生表示有时候会主动合作,仅有5.97%的学生表示需要老师督促后才会相互间合作学习。对于“你所在小组共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各成员贡献如何”这一问题,34.33%的学生表示个别同学贡献很大,56.72%的学生认为各成员贡献比较平均,还有8.96%的学生表示有人完全是搭便车。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跨文化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对于小部分同学存在的搭便车行为应该引起重视,在今后进一步的改革实践中想办法解决。

3.3大学生探究学习情况

为了掌握大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方面的情况,我们也设置了相关问题,对于“您会有意识的根据任务独立获取、分析、处理、交流信息吗?”这一问题,61.19%的学生表示比较愿意,28.36%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只有10.45%的学生表示不怎么愿意。对于“你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该课程相关内容的探究性学习吗”这一问题,77.61%的学生表示有时候会,17.91%的学生表示经常会,4.48%的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对于“你在完成探究性实践作业的过程中感觉如何”这一问题,6418%的学生表示比较轻松,25.37%的学生表示非常轻松,10.45%的学生表示有一定难度。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能够经常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学生比重还不是很高,今后在激发学生主动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

3.4大学生对教学改革效果的认同情况

我们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跨文化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管理意识;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相关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也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以下是对问卷结果统计后进行的分析。

(1)大学生跨文化管理意识的培养情况。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跨文化管理意识状况,我们设置了两个问题。对于“你觉得当代大学生有必要提高跨文化管理意识吗”这一问题,94.03%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必要,只有5.97%的学生表示一般。对于“现在开设该课程,能否帮助你提高跨文化管理意识”这一问题,65.67%的学生表示效果非常明显,34.33%的学生表示效果一般。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有提高自己跨文化管理意识的需求,通过“跨文化管理”课程的教学,超过一半的学生有效的提升了自己的跨文化管理意识,当然目前的教学模式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对于“经过该课程的学习,你的哪种能力提高最明显”这一问题,3284%的学生认为是PPT制作能力,31.34%的学生认为是语言表达能力,19.40%的学生认为是团队合作能力,还有16.42%的学生认为是资料检索能力。对于“经过该课程的学习,您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有提高吗”这一问题,59.70%的学生表示有一定提高,4030%的学生表示有显著提高。对于“该课程采用小组作业的形式对你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帮助吗”这一问题,52.24%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帮助,46.27%的学生表示有一定帮助,只有1.49%的学生表示没有帮助。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跨文化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改革模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资料搜集、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4结束语

课题组在“跨文化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提出,不但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而且有利于促进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从而形成新的学与教的模式。当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首先,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充当学生自主学习的顾问,应该去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其次,高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专任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资源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不仅是教育手段的重大变革,也必将促使教学观念、教育方法的改变,促进师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的提高,今后还需要不断的改革实践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郭,希建华.本土化:国际高教信息化现状与发展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03,(3):57.

[3]刘雯,陈志友.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5,(1):7174.

上一篇:太原城市排水防涝对策探讨 下一篇:一汽解放:推陈出新挑战19万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