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2-09-25 06:53:41

谈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用电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供电的电能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就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展开谈论。

关键词:电力;现状;自动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目前我国投运的系统主要有CC-2000,SD-6000.OPEN-2000。这些系统都采用RISC工作站和国际公认标准:操作系统接口用POSIX:数据库接口用SQL结构化访问语言;人机界面用OSF/MOYIF,X-WINDOWS;网络通信用TCP/IP,X.25。应用表明这些系统基本功能均达到国内外同类系统的水平,且各有特点。

1.1 CC-2000系统

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利用事件驱动和封装的思想为应用软件提供了透明的接口。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并引进了一个大对象的概念,以适应封装性、继承性以及事件驱动的要求。支撑系统专用性和通用性的有机结合。既适应电力系统的需要,又兼顾其它行业实时应用的要求。按照软件工程的规律进行开发,达到软件工程产品化。技术鉴定认为,按照开放式系统设计和采用面向对象等技术,都属于国际先进或领先范畴.现结合东北电网,由电科院、电自院、清华大学、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北京科东公司在统一协调下,共同在CC-2000支持系统平台上开发电网应用软件,从而实现完整的EMS系统。

1.2 SD-6000系统

SD-6000系统是电力部重点项目,由电自院南瑞系统控制公司和淄博电业局联合开发的具有统一平台的开放式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1994年投运,1996年通过测试和鉴定。该系统集成了超大规模的调度投影屏、调度电话自动拨号、气象卫星云图等新技术。该系统特点是:具有开放式和分布式的支撑系统平台。具有面向对象的人机界面管理系统。其中较突出的是厂站单线图、电网元件模型、电网拓扑结构、数据库同期生成技术。EMS支撑软件与管理系统的商用数据库采用SQL标准接口.便于用户自行开发和由第三方开发应用软件。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前置机应用软件设计合理实用。

1.3 OPEN-2000系统

OPEN-2000系统是江苏省立项的重大科技项目,是由电自院南瑞电网控制公司开发的新一代EMS系统。OPEN-2000系统是南瑞公司于1998年开发成功的一套集SCADA、AGC、PAS、DTS、DMS、DMIS于一体,适用于网、省调和大中型地调的新一代能量管理系统。是国内外发展速度快、适用面广、性能完善、成熟性好、可靠性高的能量管理系统,是国内首套将IEC870-6系列TASE.2协议集成于软件平台的系统。

OPEN-2000系统采用100M平衡负荷的双网机制,流量更大。可靠性更高。完全基于商用数据库开发的、具有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全新的能量管理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技术,以电力设备为对象建立数据存取模式和电力系统模型,软件设计全部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和面向对象语言。

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应用

2.1 智能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目前我国科学工作者对电力系统电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模糊理论、综合自动控制理论、自适应理论、网络通信、微机新技术等理论应用于新型继电保护装置中,使得新型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等特点,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多年研究,研制的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35~500kV各种电压等级变电站。微机保护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领域的研究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2电力系统建模后的共享能力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系统模型大部分集中在对地理空间属性的描述,以几何特征为主的模拟地理系统的思想几乎成为一种标准,但在实际应用中,它的控制对象具有复杂的电力物理结构。建立电力系统特有的空间语义分析模型是非常必要的。这种针对语义层次的数据共享,最基本的要求是供求双方必须对同一数据具有相同的认识,只有基于同一种对电力系统知识的抽象认知才能保证这一点,因此在数据共享过程中要有一种电力系统的基本模型,作为不同部门之间数据共享的基础。它包括两个方面:地理实体几何属性的标准定义和表达,包含电力系统服务所覆盖的空间区域几何属性;物理属性数据的标准定义和表达,对于电力系统,它包含物理结构,各组成部件及整体的物理性能、运行方范的信息共享、综合,以及多维、动态的应用分析。

2.3 配电网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力设备相结合,将配电网在正常以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计量和供电部门的工作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改进供电质量,与用户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以合理的价格满足用户的要求,力求供电经济性更强,企业管理更为有效。配电自动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性很高的系统性工程,包含电力企业中与配电系统有关的全部功能数据流和控制。从保证对用户的供电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减少运行费用的观点来看,配电自动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4 完善数据库

采用各种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它的安全机制、数据备份机制等都是其它文件管理方式无法比拟的。目前新开发的系统多以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主,利用它强大的管理优势和能够建立多级索引的检索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负载,迅速定位到查询目标,在多用户并发访问时大大提高访问效率。但是标准的管理系统存储空间数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电力系统中,空间数据是可变长度的,其复杂的空间拓扑关系须增加相应的软件功能;它难以实现空间数据的关联、连通、包含、叠加等基本操作和图形功能;多维空间对象的空间次序难以描述等。近几年来,面向对象数据管理系统或者对象关系数据管理系统都已商品化,由于它们都是可扩充的DBMS,可以在其中集中定义空间数据类型和操作;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可以同样处理,这为研制集成空间数据库系统创造了条件。但是这仅仅是可能,要达到此目的,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例如定义空间数据类型及其操作,增补有关空间数据的查询优化策略等。建立在ODBMS或ORDBMS之上的空间数据库系统将是技术发展的主流和研究方向。

2.5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结合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开展了将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以及进化理论应用到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运行分析、警报处理、故障诊断、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实用研究。在上述实用软件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2.6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开展了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理论和控制算法、各种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的微机控制技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有源电力滤波技术、大容量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和新型储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2.7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通过将传感器技术、光纤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模式识别技术等结合起来,针对电气设备绝缘监测方法和故障诊断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基础研究,开发了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电容型设备和直流系统等主要电气设备的监控系统,全面提高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3.结语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保证电网安全和经济可靠运行的重要支柱手段之一。随着电网不断的发展,电网的运行和管理需求在不断地变化,要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作为重要支柱的调度自动化系统要适应电网需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宏伟.电力调度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宁夏电力,2009

[2] 李帆,肖红亮.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浅析[J].科技信息 ,2010(21)

[3] 马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

[4] 吴昊琛. 探究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 上旬刊 ),2009(6)

[5] 何景斌. 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调度管理自动化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07(12)

上一篇:质量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下一篇: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