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读书快乐,提高阅读效率

时间:2022-09-25 06:08:05

传播读书快乐,提高阅读效率

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终身的大事。阅读教学是高考复习重点,散文阅读是高考中的高频点,在当前语文教学中要作为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教以方法、启发思维、寻找程式、获取感悟、传播快乐、愉悦人生。探究阅读方法,研讨阅读理论,提出个中思考。

关键词:三步阅读 划关键句 形成思路 传播快乐

阅读理解题是高考一大难点,更是一大重点,尤其是散文阅读,具有广泛的审美教育功能。散文阅读往往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阅历、情感经历和理解能力密切相关,因而复习时必须要有针对性。要教给学生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做必要的积累,调动其情感生活体验,触发感悟,在体验中获得快乐,在感悟中获得愉悦,提升相应的理解、认识能力。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掌握方法,三步阅读,逐层推进

散文重在表达情感,要分析思路,进行三步阅读,理解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

写什么:寻找散文的线索。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阅读散文要紧紧抓住这条“纲”,弄清它安排组织材料的规律,从而沿着这条“纲”去分析文章的内容,明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其选材组材的意图。例如阅读杨朔的《荔枝蜜》一文,就要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这条线索;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一文,就要找出“歌颂白杨树的不平凡”这条线索。进入散文的意境。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

怎么写:分析散文的语言。散文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同时也凝炼、干净、富有哲理。因此,阅读散文时,就要认真分析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炼、畅达的特色,从而在形式上对散文加以赏析。例如阅读朱自清的《春》一文,我们可以从那“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美妙佳句中感受到桃花的火爆热闹、杏花的如霞似锦、梨花的素淡皎洁,领略到由浓到淡的色彩变化过程,并体会《春》一文在形式上的美。把握散文的技巧。散文的技巧即散文的写作特色,包括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多方面的特色。善于把握散文的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散文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写作散文的能力。例如阅读杨朔的《荔枝蜜》一文,就要注意把握此文的这样几个技巧:借物抒情,托物言表;欲扬先抑,波澜起伏;首尾照应,突出中心;记叙、抒情有机结合。

为什么写:这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所以需要体会文章的感情。感情是散文的精神,因而在阅读散文时,一定要注意体会散文的感情,以便激起心中的波澜,产生感情的共鸣。例如阅读张洁的《挖荠菜》一文,就要体现出“我”与荠菜的特殊感情;阅读冰心的《小橘灯》一文,就要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的对“小橘灯”的深切怀念之情。

二、分项训练,形成思路,养成习惯

此环节的复习是依据考点从词语解释和词语深层含义的理解、领会句子的深层含义、理解文意概括具体内容、品味语言等方面展开,复习中重方法指导和实际举例及演练。

1.教给学生解词方法:依据平时积累,判断词语的字面义;联系上下文,找出与该词汇有关的信息;判断词性及词语的感彩而解释词语;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汇在文中的隐含义。

2.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的方法:(1)分清含义的类别,是弦外之音还是言简意丰,是寄深于浅还是托物寓情。依此类别展开联想,找出实际义。(2)分析句子构成深刻含义的原因,是语言的凝炼还是采用了象征、对比、比喻、双关等写作手法。(3)抓住关键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虚词,去理解句子的含义。关键是把句子所在的段落读懂读透。

3.概括文章要点的方法:(1)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段落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段意,也要注意。(2)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成段意。(3)恰当利用段中的提示性语言标志,如“总之”、“因此”、“其实”、“这就是说”等等,其后所跟句子大多跟段意有关。

4.品味语言题的应对方法:(1)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可以从它的表达效果来品味。⑵用词准确生动的可以用换词比较法来考虑它的表达效果。⑶含蓄隽永的语句品味方法: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分清含义类型、结合文章的主旨等方面来考虑。⑷引起共鸣的语句: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品味。告诉学生语言通常的特点:如精炼准确、形象生动、个性化、精辟含蓄、朴实清新自然等,并强调对具体语言的分析,切忌套用一般文体语言特点或作家语言风格的概念,而应该从文章的实际出发,对那些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最能打动人心、最能令人回味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分析。

三、粗读细嚼,划关键句,深思品味

对于阅读或者高考,掌握阅读方法很有必要。诚然我们教师可能条分缕析地介绍方法,但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没有深厚的情感体验,没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没有大量的感悟积累,很难在考试时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深入地理解散文作品内容中蕴含的意义。要用粗读的方式,大量地涉猎优秀的散文作品,对关键信息语段,甚至是题目中关键信息,要在速读时细细品味。结合体验去联想、去想象、去感悟并及时地摘录和记录下来。

我们读马温的《风,越过马背》(见界首中学2010.3训练试题)一文,摘录词句段如下:

成吉思汗喜欢在草原上纵马奔腾。

大雕是草原上的英雄、草原的神话和草原的精神寄托。

成吉思汗需要对话者。

我们所骑的马都是为草原景区服务的……真正的马,我是说一匹充分享有自由权的马。

还有如此自由的骏马么?

理解到:作者借助写成吉思汗与大雕、马、弓箭来写征服世界的雄心及自由勃发的精神,呼唤自由的英雄主义。

四、针对训练,分析错因,强化巩固

学生要独立完成老师精心设计的阅读题,老师会进行针对性指导和试卷讲评,通过与辅导对象的交流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适时安排模拟测试和综合考试,增强学生在心理上和考试能力上对高考阅读的适应性。

这里强调学生在综合测试过程中,一定要把每次自己做错的地方,特别是思维的错因,记录在专用本上,经常地看看,起到一种警醒并强化巩固的作用。

当然,应该从文章的实际出发,一文一解读,一文一收获,对那些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美文,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最能打动人心、最能令人回味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分析。正如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的报告中说,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要促成阅读教学的两个转向:(1)从关注教学方法转移到关注教学内容,(2)从关注“教的活动”转移到关注“学的活动”。为此,要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设计。何为教学内容的“合宜”?何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有待更深的思考和日后的商榷。

总之,在阅读复习教学中,在阅读中享受传播美文的快乐,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攻克薄弱环节、巩固基础,加强能力训练,指导解题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去迎战考试。■

上一篇:浅谈略读课文的目标制定 下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与媒体巧“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