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时间:2022-09-25 05:50:36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宜春市自然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2.78%,是江西重点林区和全国重点毛竹产区;已探明水力资源60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有38万千瓦;已探明的矿产有41种,其中钽铌被誉为江西“五朵金花”之一,宜春钽铌矿是我国最大钽铌锂原料生产基地;锂矿可开采量占全国89.3%,硅灰石储量约占全国1/4,原煤、岩盐、石灰石储量列江西第一。尤其是宜春所辖的樟树市,素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美谈,是享誉中外的中国药都。

如何开发好这些自然资源,促进宜春的经济增长,发展循环经济尤其显得重要。2007年宜春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重点是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节约资源、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那么,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呢?通过调研,结合仁和集团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笔者谈以下三点建议,仅供参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切实把握“三非”原则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尤为关键的是做到关口前移,在上项目伊始就采取有力措施,堵住资源浪费的口子,严格执行“三非”原则:

1.非新莫上。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

循环经济倡导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延长产品和服务使用寿命、使废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末端处理。

在我们发展经济的进程中,凡是严重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一律不上,新上项目必须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2.非改莫扶。传统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产生大量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社会经济、人体健康重大损害。

而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同时,循环经济还拉长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

所以,为了使循环经济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我们必须对现有的工艺落后企业不抓紧进行技术改造的一律不予扶持,并要对其严加监控、限期整改,将长期靠浪费资源过日子的企业逐步淘汰出局。

3.非深莫入。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传统的发展方式将物质生产和消费割裂开来,形成了一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恶性循环。目前,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实践已在三个层面上将生产(包括资源消耗)和消费(包括废物排放)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一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二是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三是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

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之上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建立循环经济的模式是通过资源节约技术与生产相融合,强调首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通过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平衡,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切都要求企业改变原来的技术体系和工艺流程,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建立新的企业来处理废弃物和使其变为再生资源这一途径来加以解决。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绘制新的经济建设蓝图时,必须做到资源开发程度不深、形不成加工链条或链条短的建设项目和招商项目一律不许进入。

二、做到两个“吃干榨净”

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

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发展,走出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

循环经济是一个大系统,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需要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自律,更需要集中集体智慧,发动全民广泛参与。

在经济体制层面,循环经济要求通过制度创新,形成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改变企业排放污染的内部获得与外部成本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成本内部化,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如今,我们有不少企业存在着生产工艺落后所形成的浪费,产业集聚度差所形成的各种资源配置的浪费,缺少整体设计、低水平重复建设所形成的浪费,以及相关产业发展衔接不够、域内乃至与周边地区资源整合不够所形成的浪费等问题。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通过政策支持等手段,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努力做到经济总量大增而污染指数不增,附加值大增而资源消耗大减。按照这一思路,我们要努力做到两个“吃干榨净”:把开发出来的矿产资源“吃干榨净”,把进入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吃干榨净”。在今后的发展实践中,我们要时时想到两个“吃干榨净”,努力实现两个“吃干榨净”。

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是从经济学和环境科学两个角度展开的,而不是仅仅在环境科学的技术层面上进行分析。这为把环境问题纳入国家综合经济管理体系中去,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因为,如果仅把环境问题看成是技术问题,那它就是一个微观的低层次管理问题。而如果把它看成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要素,那它就是一个需要在宏观层次上通过市场进行综合管理与配置的高层次管理问题。

三、实现两个“前伸后延”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仅仅靠技术和制度创新还不能保证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循环经济文化与伦理建设,这一点非常重要。循环经济发展涉及每一个企业和每一个消费者,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都要自觉地遵守循环经济的要求,这就需要一种相应的伦理道德支撑。这种伦理可能既有别于市场经济伦理,也有别于纯粹的生态伦理,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纵观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和我国的发展历程,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反过来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

目前,传统的发展方式导致能耗、物耗高,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若继续沿袭传统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资源和环境支撑将难以为继,国家环境安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目标就无法实现。

打造产业开发链条,重在做好“前伸后延”工作。要以培育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为目标、为牵动、为依托,着力做好两个“前伸后延”的文章;围绕优势产品“前伸后延”,开发配套产品;围绕骨干企业“前伸后延”,壮大企业群体,努力在配套经济和链条经济发展中生成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要进一步制定大力发展配套经济和链条经济的激励及制约措施,力争做到前伸就要伸到所有优势产业、优势产品的配套研发和生产环节,环环紧扣,一扣不松;后延就要延到每户重点骨干企业都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牵引一大批中小企业紧随其后,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户户配套,一户不落。要更加突出优势产业的核心地位,尤其要把项目支撑战略更多地作用于此,形成上下围绕项目转、项目围绕培育优势产业转、优势产业围绕资源深度开发项目转的经济工作运行格局。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发展集约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社会。这是我们的期望,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经历的途径。

(作者单位: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上一篇:和谐社会与“新农合” 下一篇:直面中国版“萨班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