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双创”新苏南模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时间:2022-09-25 05:05:16

打造“双创”新苏南模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武进双创示范基地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南枕太湖,西衔韬(西太湖),总面积1066平方公里,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重要建设节点,是国家产城融合重要试点区域,是中国与以色列两国政府第一个创新合作实验区。

一、核心思路

围绕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以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以探索建立“新苏南模式”为核心,以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生态为导向,大力实施“创业武进、创新武进”行动,创建国家一流“双创”区域示范基地。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武进坚持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建强功能载体,加快要素集聚,深入国际合作,推进产城融合,全力打造创新创业的新苏南模式,努力把武进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创业平台最优、机制最佳、氛围最浓、活力最足的“创新创业之城”。

(一)立足产业转型,筑牢创新创业的主阵地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产业链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着力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壮大,目前,形成了初具规模、特色鲜明的石墨烯新材料产业、智能装备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健康产业、互联网产业、轨道交通产业、绿色建筑产业等七大特色产业和花木特色农业产业。一是石墨烯全国领先。已集聚石墨烯产业企业70家,其中石墨烯原材料规模化制备公司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一半,在石墨烯领域创造了10项全球第一,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二是智能装备全国知名。形成了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产业链、数控产业集聚区、纺织机械产业高地,机器人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拥有规模以上企业85家,高新技术企业67家,“两站三中心”56个。三是轨道交通业内知名。集聚了以中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今创集团、新誉集团等为龙头的163家企业,形成了研发、制造、商务、物流和整车大修等相对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四是健康产业区域领先。集聚了国药集团、福隆医疗等9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了包含生物制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械、健康服务业等细分领域的健康产业集聚区,是江苏省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苏台(常州)健康产业合作示范区。五是互联网产业省内知名。集聚了捷成世纪、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蓝火翼等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1000多家,是部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江苏省互联网产业园。六是节能环保产业省内领先。蓝宝石长晶、切磨抛、外延片、芯片、封装、照明运用于一体的LED产业链,拉棒、铸锭、切片、电池、组件、生产设备、辅材、电网设备、电站建设在内的光伏产业链较为完整。目前,节能环保规模以上企业有32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3家、“两站三中心”12个。七是绿色建筑产业国内居首。拥有全国首家“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先后获得江苏省生态科技产业园、江苏省绿色建筑示范区、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等称号。八是花木特色农业名扬全国。全区花木种植面积19万亩,花木产值达到30亿元,花木销售额达200亿元。

(二)立足科教相融,打造创新创业的智慧谷

树立“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常州科教城全力打造研发创新、人才集聚、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高地,先后创成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部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连续三年蝉联“中国最佳创业园区”第二名。目前,园区科技人才总数超过1.65万人,其中国家“”58人、省“双创人才计划”66人;新增授权专利约合4件/天,其中授权发明专利约合2件/天;入驻创新型科技企业超1800家,年营业收入超80亿元。一是建设教育园区。常州科教城现有常州大学1所本科大学和5所高职学院,拥有专职教师3000名,在校大学生8万多名,在读研究生规模超过1800人,形成了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的“全流程教育链”。二是建设科技园区。中科院在科教城建立了先进所、光电所等6个实体研究所,院省共建成立了江苏省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江苏省设立了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机械总院江苏分院、湖南大学常州研究院等20多个公共研发平台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建设产业园区。大力实施“333”工程和“358”计划,聚焦“智能、设计、信息”三大先导方向,建设1个高端公共研发平台,引育10个规上科技型企业,孵化100个创新型企业。

(三)立足国际合作,构建创新创业的新平台

一是加快推进中以合作。2015年,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实现总收入220亿元,工业总产值140.3亿元,工商注册外资3.3亿美元,集聚中以合作企业45家、专家技术人员35名,设立规模超过120亿元的中以产业发展基金。二是加快推进中德合作。中德创新园区列入“中国-欧盟城镇化伙伴合作计划”。目前,拥有德资企业26个,涉及汽车发动机、精密机械等多个领域。三是加快推进中欧合作。加强与芬兰企业的对接合作,建设以芬兰为重点、辐射欧洲的国际创新合作平台。首期总投资2.13亿欧元的芬兰FIAC投资集团中芬绿色科技产业园成功落户,成为芬兰及北欧等国绿色建筑相关的上、中、下游系列企业的承载平台。四是加快推进中美合作。加快建设由武进国家高新区与普尼集团合作共建的中美科技产业园,加强双方在人才、技术、信息及融资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五是加快推进中俄合作。2016年5月,中俄科技产业园正式落户武进,重点引进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人才和项目,加快技术转移转化,同时向外输出项目,致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对俄科技合作窗口。

(四)立足量质并举,建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一是壮大市场主体规模。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放宽企业注册条件,千方百计壮大市场竞争主体规模。目前,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6万户,平均每四户人家就有一户是老板。二是推动企业提质增效。采取引导大个体升级为企业、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支持企业上市扩张等多种途径,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扶持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发展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高新技术企业387家,上市企业17家,新三板企业21家。三是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实施省“双创计划”、省高层次创新团队、常州龙城英才计划、科教城“金凤凰计划”等人才项目,着力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加快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截至2015年底,全区累计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774个,自主培育国家“”人才8名,培育省“双创团队”4个,“双创人才”85名,“双创博士”67名。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853人。

(五)立足资源保障,激发创新创业的新动能

一是提升服务效能。先后开展第五、第六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推出“四证一体”联合办证、重点项目代办等创新服务举措,对外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全区行政审批事项由279项精简到157项,精简率为44%。二是破解要素制约。加快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发展风创投、科技支行、科技小贷、风险补偿等多种金融模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加速成长壮大。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鼓励民间资本支持产业发展,组建创投基金和新兴产业基金,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保障。每年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近百亿元,全区产业基金规模达到120亿元。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加大土地盘活整理力度,清理批而未供土地,每年盘活整理土地超过8000亩,建设标准厂房超过100万平方米,为产业转型、项目落地开辟空间。三是降低企业成本。合理降低企业用工、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用能、用地成本,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努力减轻企业投资成本,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着力降低制度易成本。四是完善载体功能。有效整合人才、资本、金融等要素,加快建设集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全区已建成众创空间12家,众创项目落户130个;建成各类“双创”载体超过500万平方米,部级孵化器7个、省级孵化器5家,在孵企业800余家;建成各类创新公共平台15家。

(六)立足政策扶持,完善创新创业的大环境

在财政支持方面出台了《常州市武进区产学研合作经费补助办法(试行)》、《常州市武进区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武进区人才开发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武进区创业扶持资金申领办法》、《加快促进武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在平台建设方面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

在主体建设方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武进英才计划”加快推进“人才强区”建设的意见》、《武进区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企”工作的意见》、《武进区“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科技创新“双十百千”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

在扩大资金来源方面出台了《关于鼓励引导企业加快融入资本市场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企业加快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转型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风创投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和挂牌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中小企业统贷统保业务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

针对农民创业中的融资难问题,武进区出台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办法》,通过完善武进农房(含宅基地)确权登记,颁发《不动产权证书》,以农民住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作抵押,为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来源。2015年12月28日武进区发放了全国第一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

上一篇:现代智能建筑机电设备安装问题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职业学校课程目标的多因素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