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山一环道路景观的设计

时间:2022-09-25 04:57:51

浅谈佛山一环道路景观的设计

【摘要】笔者认为,一个良好的环线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周边地形地貌和道路主辅路分隔、中央分隔带、路肩路边、高架桥底、平交立交的特征、从不同视角发挥其独特的绿色链接优势,以人为本,将环线景观和周边景观有机的结合,使环线使用者和周边居民都能从中受益。

【关键词】佛山一环;道路景观;生态效应

佛山人值得骄傲的日子——2006年11月18日佛山一环正式开通,佛山一环的建成强化佛山与广州、以及珠三角地区的交通联系,将佛山五区连为一体。

佛山一环道路景观的设计,从交通安全、视线景观、生态效应和环境影响等方面提出了景观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佛山一环道路的特点

佛山一环全程99.2公里,开放性的快速干线,由一环东、西、南、北四路连接成环,北接盐南线至清远、肇庆,南接佛开高速至高明、高要;东接顺德、番禺,西连325国道直达江门、湛江;东接广清高速,直达花都新白云机场,西连南海东西二线至三水、四会。“一环”如同一条金色纽带将珠三角地区的广州、佛山、珠海、江门、中山、清远、云浮、肇庆各市紧密连接。

其意义毋庸讳言。同时,也会出现车流量大、噪声大,废气多、粉尘多。

2佛山一环景观绿化的整体定位—城市新的生态绿环

随着一环的建设,佛山城市格局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原本以核心城区为中心的发散式的城市格局正在通过一环这一生态环加以连接。与之相呼应的是原本处于城市边缘的乡村正在向城市的生态绿环演替。

3佛山一环道路的景观框架

? 佛山一环景观规划的框架重点是景观界面的整合与特色节点的设计。

? 景观界面的整合:我们将对道路两侧以鱼塘为主的河湖水网景观元素加以整合,在强调绿化景观的同时,将湿地恢复、绿色生态产业等融入景观之中。

? 特色节点的设计:在立交桥节点的设计中,强调视觉重点,发掘生态文化内涵。

4佛山一环道路主、辅路的景观设计

4.1设计原则

> 根据总体规划提出的绿环种植彩化要求,和岭南水乡的地貌特色,合理调整种植设计。

> 绿化应满足市区内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要求。

> 结合道路竖向上的起伏节奏和主辅路出入口变化,形成道路景观序列。

> 在增加现有植被层次的同时,避免形成单调的“绿色围墙”。

4.2设计指导思想

(1)平视或俯视对佛山一环景观设计要求。

在长达近100km的佛山一环线上分成几个不同阶段,让观赏者在赏景时能经常保持一种相对兴奋的状态。从而展现大佛山的城市美景,但是同时要让视觉在持续的兴奋中有一个缓冲空间,休息空间,避免因长时间的持续的视觉兴奋而引起眼睛和精神上的疲劳[1]。在具体设计应用中,这个空间的设计可采取在地面沿线用疏林式草坪作为过渡。在每一个路口之间采取不同的设计样式,整个佛山一环有一个统一的基调,用文化、色彩等作为基调来进行统一。

(2)地面仰视对佛山一环景观设计要求。

根据人的视觉心理特征,仰视能让人调节自己,改变自己的视觉状态,平抑兴奋点,并且能够通过仰视引导人们视线的转移[2]。在佛山一环道路景观设计中,高架路的垂直绿化就成了人们仰视景观的焦点。除了高架路本身需要用垂直绿化材料来软化硬质的道路和立柱外,通过高架立柱间空间序列点的景观组织,也能吸引人的眼光。

(3)高层俯视对佛山一环道路景观设计要求。

作为贯穿于市中心区的道路交通骨干网,佛山一环的整体景观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路网的使用者,它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具体应用中,可以用植物造景等方式来进行图案的组合、立体造型等,同时在景点的布局中,应站在观赏者的角度,来考虑景点的位置。

标准段设计平面示意图

4.3中央分隔绿化带的设计

中央分隔带宽约6m,绿化带紧贴快车道,具有遮光防眩、诱导视线和改善景观的作用。由于中央分隔带土层薄,立地条件差,故防眩树种选择了抗逆性强、枝叶浓密、开黄花的低桩黄槐,按照防眩效果和景观的要求,低桩黄槐杆高度为lm,单行株距为4.5m,每相隔lkm栽种0~100m长的大叶紫薇作为过渡,达到了丰富驾驶员视线,减少视觉疲劳和防止土层污染路面、地表保湿等效果。中央分隔带栽种的乔木品种主要包括大叶紫薇和黄槐,栽种的灌木品种主要包括红花夹竹桃,栽种的地被灌木及草本植被主要包括台湾草和软枝黄蝉。

4.4主、辅路分隔绿化带的设计

主、辅分车道宽6m,它的绿化是景观环境再造、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关系的重要措施。主、辅路分隔带绿化具有诱导视线和改善景观的作用,树种选择了抗逆性强、枝叶浓密、常绿的大乔木大叶榕、细叶榕和灌木勒杜鹃、灰莉球等;本路线主、辅路分隔带绿化栽种的乔木品种主要包括大叶榕和细叶榕,栽种的灌木品种主要包括勒杜鹃和灰莉球,栽种的地被灌木及草本植被主要包括台湾草、福建茶和金露花。

4.5高架桥底绿化的设计

高架桥底是公路的出入口,其绿化必须满足行车功能的需要和视觉要求。沿线设有多座跨线桥底绿化,绿化以植草为主,辅以少量乔灌木植物造景来点缀,创造了一种自然、开阔的意境;闸道边沟沿线栽种乔灌木,起到了诱导置景作用,给人以简洁之感,突出了行车标志,提供了更佳的行车视距。高架桥底绿化栽种的乔木品种主要包括红花羊蹄甲、马占相思、山杜英和美叶桉,栽种的灌木品种主要包括美蕊花、大红花、狗牙花和灰莉球,栽种的地被灌木及草本植被主要包括白蝴蝶、鸭脚木、蜘蛛兰、狗牙草、帧桐和台湾草。

4.6路肩绿化的设计

路肩绿化带较窄,仅宽4.5m,考虑到绿化用地不足,采用单行列种植乔木的方式,其株距约为7m;在乔木中间种植一株泰国大红花,形成层次感、多色彩的立体线型,韵律感强,车移景异的效果明显;为使公路用地黄土不外露,地表以铺种多年生宿根的台湾草为主,不仅其具有抗逆性好、易修剪、覆盖度高、病虫害少等特点,更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预留绿化带的小气候作用。

4.7路边绿化带(包括路侧及背景林的设计)

路侧种植一排开化乔木和灌木,种植乔木与观赏性花灌木和地被,并按不同的花色、花季进行合理的植物组合,于靠路一侧形成多个空间层次的植物景观观赏面。在营造背景林方面,选择的主要品种有南洋楹、莫氏榄仁、尾叶桉、尖叶杜英等、体现道路绿化的气势与体量,形成良好的天际线起伏变化的景观。

4.8景观节点设计

佛山一环横跨市区多条道路和南海、顺德、三水、禅城等多个行政区域,佛山一环的景观作用不仅在其自身,更重要的是它还要对所跨行政区域所属的不同风格的景观进行协调,通过佛山一环的有效连接,各个景区将更加和谐统一,各景区之间也不会出现生硬的过渡。这样,所有的景观都在佛山一环的串联下,形成以佛山一环为主线的动态、连续、多变的城市系列景观带。在佛山一环上,规划中的道路立交、大型绿地、和一些重要景点等都应成为佛山一环上的景观节点而进行重点设计,这也是佛山一环上系列景观的高潮部分。

5.结束语

城市绿地系统是一个由各类绿地互相联系组合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地环境体系,一个城市要打造这样一个环境体系,关键在于好的规划,而规划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自然地理条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锐.美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评述[J].中国园林,2003:44

[2]尤传楷.重访现代公园发源地[J].中国园林,2002:73

[3]《佛山市道路绿化管理办法》二OO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上一篇:园林施工中的技术管理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