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若干关系

时间:2022-09-25 02:23:20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若干关系

任何事物都存在肯定和否定两方面,两者既对立,又相互联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应该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采取理性的、冷静的态度,坚持新课改的精神,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活与实的关系。课堂气氛浓厚,师生情绪高涨,学生能够言之有物,达之有序,书之规范,言之精彩,作之有情,述之有感,评之有度,改之到位。活是条件,实是根本。

静与动的关系。静为独立思考,自我梳理,搜集信息,咀嚼体味,形成主见,动为相互交流、切磋、碰撞、借鉴、去伪存真,合作共赢,或先静、或后动,或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共鸣共振。

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主导为主体服务,当主体遇到障碍,疑惑不解时,教师适时去引导,点播、激发、唤醒,教师是参谋,是策划,是催化剂,是风向标,但绝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机会、快乐还给学生。

教材与生活的关系。教材是生活经验的反映与总结,是生活实践的一个范例,是其中的一个侧面,教学要从教材出发,到生活实践中涉猎、体验、感受,课堂即生活,教材是纲要,生活实践是素材,要做好结合的文章,力求做中学。

举一与反三的关系。“一”是基础,“三”是升华,没有“一”便谈不上“三”,学习过程中,要对现有的知识分析透,注意拓展与延伸,达到纵横左右,东南西北中,上接下联,左顾右盼,在“一”上狠下功夫,把握要核实质,使学生心胸开阔,高瞻远瞩,游刃有余,夯实根基,以不变应万便,才能反“三”反“五”。“三”“五”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瓜熟蒂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知识与智力的关系。学知识,长智慧。知识是一个基础,是形成智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它不是目的。智慧、能力、技巧、方法才是培养人才的最终追求。知识是很容易被忘掉的,可是人的技能是不会轻易丢掉的,课堂上看似让学生记忆的、理解知识,实质上是通过学习而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智慧。

保底与提升的关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不让一名掉队。课堂上要分层教学,使同学们都能找到支点,感受成功,享受快乐。尽可能多地给予薄弱学生机会,让其展示自我,体验自我价值,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挑战,把握机遇。优生可以触及一些难度大的,挑战性的问题,做薄弱学生的小老师,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共进共赢。

理解与应用的关系。理解只是对知识有所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狭义的浅层的,在次基础上要学以致用,实际上学知识就是为了走向社会后,做一个有贡献有价值的人,学是手段,用是目的。千万要杜绝理解知识是为了考试准备的。这样的话只能应付,达不到深刻、全面、彻底、娴熟、高超、精湛的程度。

记忆与表达的关系。大脑内在的记忆是短暂的,也许课堂上会作题,可事后便忘记了,由卷面作题到讲解是一个飞跃,由讲解到表演(唱、舞、画、作、模型实验等)是高层次的飞跃,所以课堂中集写、背、说、议、评、讲、析、辩、观、唱、作、画等于一体,既有抽象的理解,又有直观的演示,还有艺术表达的享受,快乐课堂,享受人生。

把握与生成的关系。对知识的理解、体验、感悟要拓展到新的生成,生成便是应用,生成便是开发智力,生成便是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变式训练,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延伸,小发明、小制作、独特的思维见解,甚至异想天开,漫无边际,我们都会给予关注。思考的独特性、思维的反常性、思想的创造性才是最为珍贵的。

合作与独作的关系。从合作学习效果来看,个体学习是有效合作的前提,没有个体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就不会有持久深入的小组合作,个体就会被动合作,参与不力,合作就会流于形式,只有每一个学习个体经过独立的思考、领悟、体验和感受,合作学习才会有新的生长点。所以,课堂教学在倡导合作学习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个体的独立学习,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下“独作”的时间和空间。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各领域、各学科都离不开语言文字,所以语文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另外,语文又是一门人文学科,通过语文学习,可以了解本民族乃至全世界的传统文化,提高人的道德素养。但现在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不重视对文本的解读,不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学生阅读,一方面是为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另一方面是为了积累习作素材,达到倾吐内心感受、愉悦身心的目的。学生写作,除了生活实践之外,从观察事物到选材立意,从组织语言到布局谋篇,都与阅读息息相关。所以,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关的,是平行发展的,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读与写两者合则双美,离则双伤。

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内学习是一种具有长远规划而又循序渐进的学习,它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具体的教学目的、形成科学体系的教学内容,还有教师的当面传授。培养合格的人才不能缺少课内学习。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辅助形式,是扩大知识领域,广泛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不可缺少的一环。所以,学生要以课内学习为主,课外学习为辅。

以上是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若干关系的一点肤浅认识和思考,希望对当下的课堂教学有一点启发意义。

上一篇:“管”是为了“不管” 下一篇:让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