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鉴赏应做到“三个把握”

时间:2022-09-25 01:14:43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应做到“三个把握”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题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是个“拦路虎”,从最近几年各省市高考阅卷结果来看,这道题得分普遍偏低。之所以这样,原因是多方面的,试题本身难度较大,考生的文学阅读鉴赏能力较弱,平时训练缺少总结,以至于不能掌握常见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对这道题得分有很大的影响。要想突破瓶颈,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就是理清解题思路,掌握重要知识点的考法以及关键题型的解答技巧。简单地说,就是在小说阅读鉴赏时应做到“三个把握”。

一、把握《考纲》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高考《考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形式是较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析综合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从《考纲》的要求可以提取几个关键性的词语:结构、主题、手法、语言、形象、作品意蕴和作者创作意图,把握住这几个关键点,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或是考试时,就能抓住重点,有目标、有方向,做到有的放矢了。

二、把握文体特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从这一概念,我们不难看出,小说中的几个关键的内容,情节、环境、人物和小说反映的生活、表达的思想,也就是小说的主旨。小说的情节主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对于小说的情节,我们不仅要会概括,还要了解小说在情节设置方面的常见技巧,比如倒叙、设置悬念、设置波澜及结尾出人意料等。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并以自然环境为主,环境在小说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1)交代时间地点、季节特征及社会背景;(2)渲染特定的氛围;(3)烘托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4)象征和暗示,通常是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暗示故事的结局、人物的命运等;(5)和故事情节的关系,通常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说的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最核心的一个要素,对于小说人物的把握,我们要知道人物的形象特点、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和人物的意义。人物塑造的方法多样,除了直接对人物进行心理、动作、语言、外貌等方面描述外,还可以通过侧面衬托的方法来塑造,同时环境描写以及情节的叙述和小说中的人物塑造都密切相关。关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意义,我们首先要知道小说中的人物按其在小说中的地位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人物的作用,就是通过其自身所具有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或其际遇,来反映生活,表达主旨,体现作者的创造目的;而次要人物的作用或者同主要人物一样直接表现小说的主旨,或者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因为小说的内容包罗万象,所以对小说的主旨的分析也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小说内容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我们通常见到的小说或是对真善美的赞扬,宣传传统文化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或是对假丑恶的批判,一味抒情或表达哲理的较少。

三、把握关键题型,理清答题思路,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虽说高考文本阅读材料是新的,但是关键的题型是比较固定的,因此在备考时,一定要抓住关键的题型,理清重要题型的答题思路和答案的组织。如2013年重庆市高考小说阅读《枪口下的人格》中有这样一题:“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这是一道概括情节题,非常典型,在小说阅读中经常考查。答题时我们要选好角度,通常是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来概括的,如本题基本情节:“(贝尔蒂)俘敌――护俘――被俘――脱险――赴死。”

但也有从人物的角度来概括的,如2015年安徽省高考小说阅读《蓑衣》中11题:“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实际上本题也是考查对情节的梳理概括,只不过要求从人物态度变化的角度入手,找好角度,便可较轻松地概括出本题答案:“抵触――感动――欣赏。”

再如,2013年山东省高考小说阅读《活着》中有这样一题:“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这也是道常考试题,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几点:交代特定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某种氛围;为情节发展做铺垫,照应前文,使情节结构更完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衬托人物性格;暗示小说主题等。由此可以概括出本题答案:“(1)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2)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3)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4)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作者单位:安徽省霍邱二中)

上一篇:高中物理“分层互助学习小组”建设初探 下一篇:化学实验中有关创造性思维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