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大脚登昆仑

时间:2022-09-25 11:29:53

慕士塔格是昆仑山脉著名高峰,海拔7546米,山体巨大,风光壮美, 是登山滑雪爱好者向往的胜地。该峰传统路线非常成熟,坡度相对平缓,是初涉7000米级山峰的最佳选择。

攀登时间:预计7月12日从喀什出发,最迟8月5日返回喀什结束。

领队:杨春风

协作人员:为保证所有队员能尽量节约体力,增加安全系数和成功登顶的可能,每个队员攀登时只需背负个人的睡袋(安全保证)、当日零食、水以及随身衣物即可。所有公共物资包括高营帐、食品、燃料灶具等的运输以及建营、撤营,均由协作人员完成。

大本营人员:大本营总管一名,专职队医一名,专职厨师二名。

大本营主要公用物资:

1、大本营帐2顶,放置桌椅,由发电机供电照明,用于休息、用餐、开会等;

2、大型炊事帐1顶,用于存放物资和伙房;

3、双层铝杆宿营帐若干,视活动总人数而定;

4、卫星电话,用于与外界联系,紧急时的应急通信;

5、发电机,用于照明和充电;

6、大功率基地电台和天线,用于与高山营地的通讯和与外界的应急通信;

7、煤气灶、炒锅、高压锅、餐具若干套;

8、随时供应新鲜肉类、新鲜蔬菜、新鲜水果及热茶、热水、热饭,饮料等;

9、常规和应急药品库。

高山营地主要公共物资:

高山营地所有帐篷均采用正规高山帐,型号为Mountain hard wear的TRANGO- 4 、EURIKA-K2XT、K2-summit等。

1、C1高山帐、MSR油炉、高山气炉、套锅、雪铲、雪锥、绳索以及营地食品若干(C1可以供应新鲜水果);专备应急救援用的氧气瓶一套。

2、C2和C3有与C1相同的宿营炊事物资,另有备用的高山专用食品。

个人装备要求:60升背包1个,驮袋1-2个,高山靴1双(可提供租用,全程租费400元),踏雪板1付(可租用,全程租费400元),雪套1副,羊毛袜子或厚Coolmax袜子4双,雪裤1条,冲锋衣1件,抓绒衣裤1套,排汗内衣2套,厚羽绒手套1双,防风手套1双(备用),雪镜1副,保暖帽子1顶,雪杖1对,1升保温壶1个,头灯1个,防潮垫2个(一个用于BC,可以用泡沫垫比较舒服;一个用于高营,搓板泡沫垫最好),-25度的羽绒睡袋1条(高营用),-10度睡袋1条(BC用),羽绒上衣1件,羽绒裤1条(也可以用多条厚抓绒裤代替),尿壶1只(密封要好),防晒霜、唇膏各1支

7月11日

喀什 晴 最高温度35℃

慕士塔格峰是我仰慕已久的冰山之父,我的准备工作是从去年初就开始的,包括心理、体力、装备及假期的安排等。7月10日,我终于踏上了去喀什的火车。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程,我和石头背着大包,艰难地出了喀什火车站,站在车站外等着蹒跚来迟的杨春风。

晚上21:00在入住的开元酒店边上的回民餐厅吃了一顿新疆风味的晚餐,全队人见了面,新疆6人,云南4人,江苏2人,浙江2人,深圳2人,湖南1人,福建1人,北京1人,高山协作3人,大本营工作人员3人,队长杨春风1人,共计26人,最大年龄为47岁,最小年龄为16岁,还有一个19岁,女的3人。

7月12日

晴转多云转晴

7:15正式出发。由喀什到塔县正在修路,204公里的路用了七个小时,中午2:30到204碑处,车只能到此,剩下的路就要步行了。此处海拔3692米。

驮包都被骆驼驮上,背包自己背上行走,开始的五六公里是非常平缓的砾石草地,一边走一边就能看到云遮雾锁的慕峰,当平缓的路走完时,就开始蜿蜒上坡了,坡度并不大,但上行起来非常吃力,不是腰发酸,而是气喘不上来,因这时海拔已上升到近4000米了。头也发瞢,特想睡觉,我知道这是高山反映,我数着数往上爬,当然我还是在最前面,后面的人还看不见呢。当我远远看见老陈站在石头上时,我知道大本营到了。 22:00天开始下雨,几乎一夜未停。

7月13日 阴 雨

7:30起床时雨停了,但天依然阴着脸。慕峰大本营就在慕峰脚下的一个起伏不平的山洼里,从慕峰脚下流出的五条小溪任意地分布期间,上面大大小小的帐篷散落在山洼间,构成了慕峰大本营的繁荣。向上望去就是慕峰巨大的山体,不远处就是白雪皑皑的峰体了。

今天是休息日,没有几个人起来,9:00又下起了雨,天也变冷了。10:30雨停,慢慢有了阳光。12:50我和石头、老陈三人开始去冰塔林,冰塔林就在慕峰第一条大断裂正下方,也就是冰川融化留下的冰塔景观,从大本营出发向斜左上方上升垂直高度长约250米,海拔4650米左右。我们三人用个半小时就上去了,14:20就回到了大本营。

下午19:00又开始下起了雨,电闪雷鸣的,这地方的天气真是一天三变。明天要上C1,而且要把自己的高山靴、踏雪板、高山睡袋运到C1。

7月14日 阴转晴

从大本营用望远镜可以看见C1,C1海拔5540米,也就是从大本营到C1垂直上升1150米。从大本营一出发就是上坡,海拔5000米以下是砾石马道,非常明显,5000米以上是雪线,徒步鞋穿雪套即可,最深的地方雪到膝盖。

早上出发时是阴天。不时有大雪从我们身边吹过,当我们快到C1时天晴了,因海拔较高,风还是很大,而且较冷,高山帐很难支,我们用了近一个小时,才把四个高山帐支好,这时天已完全晴了,站在海拔5540米的C1向下看去,太辽阔了。

慕峰脚下是一个大平川,植被较少,在远处是雪白山顶的群山,白云飘浮在山顶,天蓝的让人想哭。大平川里散落着几条像银链似的溪流,在阳光的照射下特别闪亮,我想像着如果我是巨人,我会把她拾起收好带回家戴在爱人的脖子上,算是对支持我来登慕峰的感谢吧。

16:45我们到达大本营。

7月15日 晴

夜里外面突然冷起来,旁边的小溪也没有了声响,那是因为冻成了冰,一夜都在刮风,天线上不知怎么上去了一个塑料袋,响了一夜。今天是休整日,还没有队员起来,只有三个协作正准备吃饭,他们9:00出发要往C2运帐,真是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昨天他们和我们一样去的C1,而且背的东西比我们重,今天不休息,还要背上东西上C2,那可是要垂直上升1900米,我看着他们的背影只有一个字“服”。

晚上21:00三名协作回到大本营,他们用时12小时到C2建营,他们说上面风很大。

7月16日 晴转阴

昨晚因聊天多喝了茶水,夜里起来一次,满天的星星特别的亮。早上起来大风依然。 临出发他们看我体力好,又给我加了一套油炉及一大包馕,我的包有15公斤,加之大风,攀爬起来非常吃力,大风吹得人有时站立都非常困难,必须用手杖撑住。我和龙江两人体力好,下午17:00到达C1。

7月17日 阴转晴

本来说好是早上9:00出发,但由于几个昨天太累了,起不来。吃完,喝完,穿好装备(高山靴,踏雪板)11:00正式出发。

我和龙江依然在前面开路,昨晚的一场大雪有30公分深,向大本营看也是白茫茫一片。高山靴加上踏雪板,每只脚上有3公斤重,从C1到C2都是大雪坡,坡度在30-60度之间,而且是来回的那种路,因为这一段路刚好是冰裂缝,雪裂缝纵横交错地带,必须严格按路旗行走,否则就会掉进几步之外的冰缝中。

当我们爬上一个大雪坡时,发现有一个帐篷,这就是传统的C2营地。这时我们已不能想的太多,因为这时龙江我俩都出现了高反,特瞌睡,真的不想再往上爬了,我昂头往上看,看不见我们的C2营地,因为杨队说是三顶黄帐篷,但路旗还有几个在向上延伸,龙江问我还往上爬不爬,他想睡一会儿,我说一般我们的营地要比传统营地要高150米到200米,也就是说再往上爬三到四个路旗就到了,我说一定要上,这时的我俩都是筋疲力尽,没有带吃的,我只有两块巧克力,给了龙江一块,喝了些水,我开始在前面攀爬,过了一会儿没有听见后面跟上的声音,我回头看时,看见龙江原地没动,两只手杖支撑着身体,头低着,睡着了,我大喊了两声,他才醒来。

当我们耗尽最后一点力气爬到第四个路旗时,什么也没看到,看到的只是无尽的大雪坡和更远处的路旗,我们真的绝望了,怀疑走错路了。求生本能地想再往上爬一点看一看,不死心!当我往上爬了不到十步时,我看到了帐顶,我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我只是向后面龙江说了声:“帐篷”。

30米开外有一顶帐篷在那里放着,我又失望了,因为扬队说应该有三顶黄色帐篷。不管那么多了,先到帐内看个明白,不行就睡一觉再说,当我们打开帐门看到里面还放着两个没有打开的帐篷时,一切都明白了。16日三名协作上来至C2营地时,风太大,只支了一顶帐篷就下撤了,而回去又没给扬队说。本想在帐中睡一觉,但帐中什么也没有,睡在雪地上太冷。我决定还是下撤吧。此处海拔6300米,时间是17:00。也就是从C1到C2用时六个小时,海拔上升750米。

21:00我终于回到了大本营,等待我的是西瓜和汤饭。

7月18日, 晴

昨夜睡的真好,可能是因为太累的原因。早上起来,万里无云,是个大晴天,心情好极了。

从几天来的情况看,我和老陈,龙江三人的体力较好,经我争取,成立冲顶先锋队,23日冲顶。

7月19日, 晴

晚上睡的较好。我将像机及卫星电话都充了电,搞一下个人卫生,洗了些衣服,大部分时间是在阳光下和其他队员海聊,抽空做了些冲顶前的准备,最关键是不有忘记什么东西。真的希望以后的四天能象这两天一样,那就太好了。

7月20日 多云

12:00 吃早饭,13:30 A组出发,由大本营到C1营地已走过两次了,这是第三次。路上阳光时有时无,这地方特别怪,有阳光就热得不行,头都快热炸了,没有阳光了又冷的不行,这可能就是高山的特点吧。

从12日离开喀什到现在已经有9天没洗头了,那个难受,洗头的东西有,但杨队不让洗,一是怕感冒,二是热水只能供喝,没有多余的热水让每个人洗脸洗头,否则煤气就不够了。今天是老陈和我们A组一起上的,我按着杨队教的攀爬方法,每步要有一条腿放松,一步一呼吸掌握节奏,我感觉爬坡很管用,特别是高海拔的雪山。今天大部分的队员都很出色,龙江用了三小时就到了C1营地,我用了三小时四十五分钟。

到了C1营地时阳光正好,每个人都开始照相,白雪的山坡上一排挂着九顶黄金色的帐篷,天上朵朵白云,天蓝的有点叫人不相信,加上每个人穿的红的、黄的、兰的衣服,远处是群山,下面是平川、河流。这样的景也只有爬到高处才有,每个人都很兴奋。有人开始忙着烧水做饭,在高山上能吃是好事,不能吃就没有力气走路。晚上23:00天还没黑,大伙都进帐睡觉了,因为明天要上C2营地。

7月21日,晴转多云

一夜无风,但老陈和我都睡的不太好,身体内有一种莫名的难受感,不时地袭击着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12:15正式出发,这次我背了16公斤,因为准备冲顶,带了三天的吃的,及衣服、卫星电话、照相机、摄像机、GPS、对讲机和充足的电池等。这一段必须穿高山靴和踏雪板,攀爬起来非常吃力,每二十步喘一口气,腿酸得厉害,这时候是体力和毅力的综合体现。18:05 我到达了C2营地,老陈已先我半个小时到达。一路上阳光普照,但是这时的阳光已时不时被乌云挡住,没阳光的天变得冷起来,各自串帐做饭休息。我和杨队、邓辉、李进一个帐篷,临睡前杨队讲了他以往的经历,为失去他初恋情人而后悔不已。

7月22日,晴转多云

晚上下起了小雪,大概十公分厚,早上起南风,轻轻的云漂浮在我们的营地之下,山脚下的平川隐隐而见,营地之上蓝蓝的天没有云朵,但还是有风,气温在零下15度左右,这种气温加上有风吹起的雪,“撇大条”是件痛苦的事,但又不能不为之。C2这一夜睡的不错,这很关键,因为这是决定谁继续上C3,还是下C1的重要条件,如果在C2这一晚头疼或有其他不适就只好下C1了。而大多数人就是有不适也要坚持上C3,因为那样要早五天登顶,但如果登顶不成,对下次登顶的体力造成无必要的消耗。

12:30上C3的六人在扎西的带领下出发了,天上多云,很少有阳光照到他们,风大云低,是因为我们的海拔太高,有时在云中,有时在云下。

C2到C3这段路,基本上是直坡,几乎没有什么转弯的地方,坡度在40度左右。垂直高度上升600米,C3海拔是6950米。

因C3营地还没有建,我们六人必须把自己的睡袋,防潮垫,衣服,吃的,气罐,套锅背好,扎西另外还背了两顶帐篷。高海拔上升,加上负重,特别是穿上高山靴及踏雪板,是很艰难的。

下午17:00我们到达C3,开始建营。因为没有平地,只是找一个相对坡度小点的雪坡,先将雪坡用雪铲铲出两块帐篷大小的地方,一定要铲平,扎上帐,将风绳相互拉紧,并打上防风雪钉,剩下的事就是每个人进帐篷了。

7月23日 阴风雪

5:30穿好装备,出帐才知风雪交加了一夜。没有一个人说这种天气不能冲顶,都义无返顾投入到风雪中,因为杨春风说过,慕峰是全天候登顶。

每个人都开着头灯,一个跟着一个,扎西在最先头,看不清楚山体和旁边的路是什么样子的,只知道一路上坡,也认不清转没转弯,转了多少弯,一步一步艰难跟紧前面的人就行。

就这样走了三个多小时,我和龙江赶到前面,用GPS测了一下海拔,是7250米,强烈的登顶欲和对自己丰富经验的信任,当时,丝毫没有想到什么危险,什么迷路,什么没有向导,什么路旗不好找,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登顶!我们俩都没有登过顶,谁也不认得登顶是什么样,能见度低又看不见,惟一的导向就是路旗,也没有任何参照物。我们寻着路旗而上,但路旗越来越难寻了,风依然很大,脚上沉重的高山靴和踏雪板在快要耗尽体力的双脚上摇摆,我们的样子像俩个醉酒的人,必须要靠两只手杖支撑。

当再一次拿出GPS打点时,新换的电池已没有电了。我另取出两个电池,放到手心中暖热,我看清海拔是7431米,纬度距顶还差22秒。就是这一次我准备将GPS放到贴身的衣兜内,却没有放进,顺衣服掉到雪地上,我却全然不知。跟了我几年的心爱的GPS就永远留在了慕峰顶了。这时又看不见路旗了,我已感觉出龙江对寻不见路旗而烦心了,他喘着粗气大声对我喊:“老安,我看咱们也下撤吧?”当时的感觉是脑缺氧,反映特慢,但心里明白。我指了一个方向,意思是分头找路旗,他也明白。

我向前走了十几步后,尽力压低自己的头向四周多看了几遍,发现斜前方有一根路旗杆,旗面已被风吹跑,旗杆只有仔细看方能发现。我高兴地大喊:“老龙,这边有路旗!”看见若隐若现的老龙向我走来,我突然发现,天空中透出一点亮光,我拿掉风雪镜,使劲向前方看去,若隐若现中出现了黑色石头的影子,我知道,如果不是幻觉就一定是快到顶了。能证明不是幻觉的最好方法就是拉起老龙向那黑影狂奔,实在不能叫狂奔,因为我们已精疲力尽,加之穿着高山靴和踏雪板,最多可能就象平时走路那么快吧。当被风吹露出的石头真正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知道慕峰的顶已经到了!但我想像中的一百种顶也不是这样的!与我想像中的“伟大的顶峰”相差太大,全然没有了激动,心里非常平静,平静得让我忘了摄像,那摄像机可是我一直从大本营背上顶峰的。 上到顶时,我是看了表的,是2005年7月23日13:00。我们于22:00到达大本营。

后记:现在闭上眼回想起登慕士塔格峰的一幕一幕,我认为:我并没有征服什么!也没有证明什么!只是多了一次体验!多了一次经历!一次登山的体验!一次登山的经历!一朵生活长河中的浪花!

上一篇:相爱相拥在凤凰 下一篇:石洞村落 格蹦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