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中绽放的花

时间:2022-10-19 09:29:31

如果说是旧上海的沦陷造就了张爱玲,那么多年以后,这里还残留着她怎样的足迹和往事呢?铺开折皱了的上海地图,我们又来到她的故宅,拂去了古旧老宅红漆木桌、窗棱和瓷器上的那层厚厚的尘土……这位奇女子的前尘轨迹,又在眼前连成一幅清晰的画卷。

《私语》和爱玲出生的麦根路别墅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生于上海麦根路。现今的人们在上海地图上已找不到了麦根路这个名字,因为它经历了麦根路、泰兴路、淮安路的诸多变迁,现在已经改名康定东路。

在张爱玲的《私语》里,那段刻骨铭心的黑色“囚禁”经历的所在地,那幢神秘老宅在哪里?她曾想翻墙逃走的那可以踏脚的墙脚鹅棚今安在吗?

康定东路位于苏州河南岸,在路口东南,有一幢规模宏大的红砖大宅。高深的屋脚生着厚厚的绿苔。老屋高墙的阴影里弄堂口坐着修自行车补胎修锁的老人和两个乘凉的小伙,万国旗(晾晒的衣服)飘满了弄堂。老红砖大屋气势磅礴,西式的屋顶、窗子被青砖划分出各种图案。

一直往里,找到了院门。如今已经变成了一所医药中专学校。递上证件,门卫爽快地开了门,然后指着面前赭红色的大房子说,喏,这里以前都是李鸿章家的产业,这条弄堂全是的。以前弄堂口有大铁门的,还有人看守的,一个女作家和她弟弟就出生在这幢大宅里。

“女儿(张爱玲祖母)出嫁的时候,李鸿章给的嫁妆里,有一幢民国初年的大房子。它的弄口有一扇大铁门,门口派了巡警把守”,张爱玲也是这样说的。

张宅隔壁的老太太姓汪,今年也已96岁高龄了。她出生在此并且还住在这幢老房破旧的三楼。她还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经常看到小(张爱玲)在自家别墅的花园里荡秋千,再大一点还看见过张爱玲在二楼大阳台上看风景做健身操,他弟弟在一旁玩球。我问:花园呢?书上写,有一个花园的。她说,花园拆了,你看,给这学校造了房子了。她指着弄边房子的墙说,以前,这里都是石雕,“”时被敲掉了。是的,张爱玲说过的,她被父亲关着的时候,透过窗子,清楚地看见“秋冬淡青的天,对面门楼上挑起灰石的鹿角,底下累累两排小石菩萨和怪兽……”。

走进老宅,台阶、水泥门柱,地上的进口花砖不掩岁月,依然明媚。楼梯设在客厅的中间。客厅是暗的,好像爱玲小说里的国泰影院,又有从爱玲旧梦里邀出来的板滞,“晴好的天气里,也要点了灯才能看报纸的”。客厅中间挂吊枝形水晶灯的地方有一个锈迹斑斑的大铁钩子。那是当年用来挂煤气灯的。“下着百叶窗的客厅里,一旁摆着没有金鱼的金鱼缸,白瓷缸上细细的描摹出橙红色的鱼藻。家里的墙上挂着陆小曼的画”。 这是张爱玲《私语》里对这里的描述。

这幢老屋,就是她童年荡秋千、练健身操、看弟弟打篮球,写出《摩登红楼梦》、《后母的心》、《理想中的理想村》的地方。如今种满鲜花的大阳台上,仿佛还能看到她和弟弟张子静欢快的身影。

《金锁记》里的圣玛利结

从张爱玲家的老宅往西,或乘地铁二号线从中山公园站出来,长宁路1187 号。

半个多世纪以前,这里曾经是上海著名的女子教会中学――圣玛利亚女校。现在,这里是东华大学分校区,也是推土机征服的地方,不久这美丽浪漫的贵族校园将永远在世人眼里消失。

看过《金锁记》的人,都会对里面长安就读的女子学堂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这又何不是她张爱玲自己的影子呢?烟塌上的七巧形象怎么说也和爱玲父亲、后母的形象不能撕开。

几经风雨的圣玛利亚女校,仍然尚为完整地保留了当年的建校初期的大致风格。正对着学校大门的第一教室已经是教师办公楼,尽管门柱和窗沿那些攀花的浮雕已在修缮时有所剥落,这座修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具西方折衷主义的典型“中国式”小楼,仍然如同一个威严的老人稳健地屹立在校园的入口,见证着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操场四周的走廊,曾经是环绕操场一圈的整体。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和散文处女作《迟暮》都是最早在圣玛利亚校刊上发表的。在这一段美如诗画的豆蔻时光中,少女爱玲在这里写下了《霸王别姬》、《牛》、《迟暮》和《不幸的她》这样文笔优美飘逸的经典之作。

1936年秋,女校的小型刊物《国光》发表了张爱玲的小说《霸王别姬》。张爱玲的文名很快在校园里传布开来。一时间张爱玲成了这所学校一个温馨的话题。老师们谈论她,不仅因为她的文章写得好,也因为她时常忘交作业,课堂上不好好听讲,不知修饰,卧室凌乱,鞋子乱摆,而学习却最优秀。

“在教室里总是坐在末一排,不听课,手里的铅笔则不停地在纸上划着,仿佛是很用功地记笔记的样子,可是实际上她在画教师的速写样。教师也不常和她计较,因为她考试的时候是稳拿A或甲的。(汪宏声:《记张爱玲》)”

《公寓生活记趣》和她的爱丁顿公寓

张爱玲在《公寓生活记趣》里描写旧上海战乱时期的场景。那些躲避在寓所里的小资情调,乱世之中的风花雪月,不知给人平添了多少惆怅的回忆。

从地铁静安寺站出来,往东走一点来到常德路口,一栋如女人过期粉饼般颜色的旧楼突兀地出现在面前。常德路195号,一座过去叫做“爱丁顿”现在叫“常德公寓”的意大利式的建筑。它在今天的常德路、南京西路、愚园东路的交界处,已经斑驳,但依旧鹤立鸡群。不远就是闻名上海滩的避风塘风情街和爱玲笔下的电车场(现也正在被拆掉)。公寓楼两边对称的弧线型阳台排列成阶梯状,在蓝天白云之下,一派现实安稳的样子。可是,往前一步,鼻子就触到老房子特有的霉味儿,这一团混沌不清的气息,仿佛还在如泣如诉地回忆着那段令人心碎的往事。

1941年底,珍珠港事变香港沦陷,港大停课。次年夏,仅有半年就要毕业的爱玲被战火赶回了上海,与姑姑适居于这座自己熟悉的爱丁顿公寓,正式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张爱玲在此完成了小说《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金锁记》、《封锁》、《心经》、《花凋》。此期间还发生的另一段重要的故事,就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相爱到秘密结婚。

北墙上还留着昔日爱丁顿公寓考究的木质旧信箱,最下面一格51号信件箱,放着一份晚报。 51号,张爱玲的信箱。电梯间原有的铁栅栏式的老式梯门,改成了现在的钢板的。走上六楼,左手便是张爱玲家的大门。墙上的涂料和门上的油漆虽已剥落,但不掩昔日的豪华。大她15岁的胡兰成第一次拜见张爱玲,按响了这个门铃后,吃了闭门羹。张爱玲通常不见生人,他只好从门缝下塞进了一张纸条。当时的出版社、杂志社、电影制片人也常揿响这门铃,以求得爱玲那些酌手可热的文字。

电影《半生缘》、《不了情》、 《太太万岁》和她最后的“卡尔登”

大约在一九四八年以后,张爱玲和 姑姑住在黄河路卡尔登公寓(今长江公寓)的301室。这是一段阴暗的时期。噩耗接踵而至。母亲再赴欧时客死异乡,胡兰成沦为汉奸,出逃香港,后转赴日本定居。搬到这里,仿佛是一个恶梦的轮回,让张爱玲再次独自与生活的逆流对峙。可是就在这个卡尔登公寓,张爱玲完成了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小说《十八春》(后改为《半生缘》)、《小艾》。

卡尔登公寓附近是上海著名的商业中心,南京路和跑马总会(现今美术馆)。再前行五分钟左右,便到了福州路,旧称四马路。这里曾有很多好的馆子、书店、戏院,还有妓院。这些活色生香的市井,是张爱玲写俗世上海的移动盛宴。

卡尔登公寓是一栋大型的英国风格的房子,高低错落有致,四扇摇门,铰链式电梯,套入式的中央花园,和张爱玲以前住的地方一样,在公寓的顶层,有一个视野开阔的大阳台。

这栋英国式公寓等级森严,设有四架楼梯,供不同层次的人进出。每个层面有二十五个套房,S形走廊上铺着地毯。虽然地毯现在已不见了,固定地毯的家什还顽强地保持着当年富贵的姿态。那时走到公寓这头来乘电梯的人们,必须经过其他的三十来个房间,长长的裙裾,细细的鞋跟,全因了这地毯而悄无声息。

一九五二年八月,张爱玲的弟弟子静从浦东过江来卡尔登公寓找姐姐。姑姑开了门,一见张子静就说:“你姐姐已经走了。”从那以后,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显赫一时的作家张爱玲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上一篇:中国第一竖井揭秘 下一篇:自驾露营遇刀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