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风恋歌博格达

时间:2022-10-05 12:50:37

只有用双脚丈量过博格达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他的雄伟与圣洁;只有并肩走过的队友,才能真正理解友情的伟大和深沉。平凡的是自己,不平凡的是脚下的路,一同走过,不言征服,惟有敬畏和幸福!

天山明珠──博格达峰,它是天山山脉东段的最高峰,博格达山北侧为浩瀚的准噶尔盆地,天池就依偎在它的山脚下,南临吐鲁番盆地,长300公里,宽70多公里。"博格达"蒙古语意为"神"、 “灵”,海拔5445米。在它附近有6座5000米以上的高峰和数十座4000米以上的高峰。山峰奇特,壮观险峻,银装素裹,神峻异常,构成一片冰雪世界。博格达峰的高度虽然并不惊人,但她那陡峭的山体和雄伟的气魄却令人敬畏,而且在新疆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它挺拔的身躯。在某种程度上,天山代表着新疆;而博格达代表着天山。博峰登山大本营建在博格达峰的脚下海拔3500米处。 这条线路,是新疆十大徒步线路之首,位列中国徒步穿越评选的全国25条经典徒步线路之一。

穿越小档案 穿越时间:6月10日19:30――6月12日21:30

穿越路线:三个岔沟口―博格达峰大本营―大东沟―天池海南

徒步里程:52公里

穿越领队:大卫

穿越协作:安德烈

穿越人数:28人

个人必备物品: 登山背包、睡袋、帐篷、防潮垫、徒步登山鞋、防寒衣服、手套、太阳帽、深色墨镜、雨披、小手电、火柴或打火机、应急食品(能维持一天生命的随身携带食品,如巧克力,水果糖等)、照相机(随意)、小刀;两天的食品及适量的水;常用个人必备药品。

公用物品: 地图 GPS 等

守望博格达数十载,以为他只能是雪的故乡,只能是云的家园;雾雨雷霜才是他的面容,威严高傲才是他的性格。他就像一个传说,即熟悉又遥远,存在在于记忆中,又游离于生活外。数年后的今天,当徒步已成为一种习惯,当要踏上触摸他的征程的时候,仿佛背包里满载着的都是豪情和尊严!

2005年6月10日 19:30,怀着同样梦想的一群人,在舒朗的傍晚离开了乌市,驱车赶往穿越博格达的起点三个岔沟口。车行柴窝铺收费站东拐,进入如蛇行般的碎石便道。期间车两次被陷,垫石才得以继续迂回。21:30车驶入三个岔沟口地区,三个岔沟口边有一个僻静的村落,一条河从中穿过,夕阳正用金黄勾勒着河边埋头食草牛羊,沉静在晚霞中的几户人家显得是别样宁静。我们的车行至此处,车轮被一山石卡住不能前行,司机师傅和助手开始打千斤修理。于是我们背好装备向着重山峻岭的方向,踏上了穿越的征程。

进入三个岔沟口垭口,大大小小的石头路和山风迎接着我们,似乎也预示着前方道路的崎岖。头灯照射着脚下的路和前面队友坚定的步伐,在山谷里形成了移动的星辰。晚风吹拂着面庞,也送来了微微的青草的气息。23:30到达白桦林边,在河边择一片平地开始扎营,海拔2700米。黑暗中有一位不知名的女山友见我一个人支帐,就前来帮我,对于女性善良、和平的本性我一直怀着崇敬,当走完博格达后,我对她们的坚强毅力也有了更深的钦佩。

支好帐篷后开始了第一顿野餐,晚餐结束后,大家的兴致盎然,点起的篝火照红了每一个充满笑容的脸。当天是端午节,也是山友灯泡的生日,还有生日蛋糕和美酒,领队大卫的头脑和他的四肢一样发达,唱歌和讲笑话是他的强项,笑声中载歌载舞放飞着胸中的激情……

仰望苍穹,皓月当空,繁星满天,明天一定也是一个大晴天!这一夜我几乎没有睡觉,那奔涌咆哮的河水加上激动的心情让人不能平静,半睡半醒中想像着拍摄博格达日照金山的辉煌。

2005年6月11日 早晨6:30从睡袋中钻出,气温适宜,出帐后拍了几张营地的照片。简单的早饭后便拔营起程。沿白桦林上行就走进入了盛产碎石的山路,这是一段费脚又费鞋的路,它随时会使你的脚发生偏移,有一位山友不幸在开始时就崴了左脚,打好护踝后继续前进。现在想想整段的博格达穿越又有哪一段是不费脚不费鞋的路呢?我的鞋子在回到家的时候,鞋面全是划痕和翻皮,像是被猫抓狗咬过一般。

徒步过了一号羊圈,就快走到白桦林的尽头了。这时山峰更加陡峭起来,回身远望是极远宽广的天地!中午14:00左右,队伍接近二号羊圈,我正低头前行,体力的消耗感觉到应该进食了,突然听到有人高喊“二月”,抬头见是正在休息的西盟山友水果桃,招手示意,倍感亲切,加紧了脚步向她走去。这时又见一个正在打背包的高大身影,突然转过身朝我跑来,定睛一看原来是笑容,他已经张开了宽大的臂膀,真是太高兴了,我们就像是长征中的红军胜利会师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用汗水交换着彼此的喜悦。原来,他们的队伍先我们几个小时进行穿越,由于水果桃身体不适,笑容陪她走在了最后。我们坐在防潮垫上边吃边聊了一阵后,他们俩为了能赶上队伍就道别先走了。大约20分钟后,我们的队伍也休整完毕出发了。

之后,就记不清过了多少次河,翻了多少道山梁,途中经过了三号羊圈和四号羊圈,当逼近碎石达坂(也就是三个岔山口)的时候,有些队员的身体已经开始透支了。我的肩夹骨已经酸痛到无以复加。我在出行的时候,穿了一双新袜子,有些厚,造成左脚两侧有些紧,小脚趾在早晨的时候就已经磨损了,现在小脚趾上的水泡想必已经磨烂了吧。由于队员的经验和体力的不均,队伍已经被拉得好长,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我们在碎石达坂下做了最后的休整,此时太阳西沉,气温开始降低,我们躲在大石头的背面抵御着强劲且寒冷的风,静静地等待着后面的队员,等大家都到齐的时候,领队下令10分钟后攀登碎石达坂,上冰湖后扎营。虽然这是必然的结局,但无疑这句话仍然像是在伤口上撒了把盐,虽然痛苦却惟有承受。

开始攀登碎石达坂了,首先经过了由巨石堆砌的谷低,然后是几乎直线上升的碎石之字路,达坂的左侧是一道正在融化的冰瀑,镂空处可见流水奔涌下泻。碎石达坂是由冰川运动隆起的石坝,垂直高度为300多米,坡度60多度。由于海拔上升得很快,薄氧和疲劳让我在这条路上休息和喘息了数次。当我快登到顶的时候,领队大卫,协作安德烈,队员野狼、无雨城、灯泡等几位体力极佳的老驴已经开始下撤接应后面的队员了,他们都是有责任心和有奉献精神的好兄弟,和他们一起走是幸运的!终于我也登上了达坂,看到了冰湖,冰湖正在夕阳的包裹中,暖色调却掩饰不了他的寒冷,先我上来的几个队员都卷缩在岩石的后面,寒风让我无暇顾及美景,我卸下背包拿出冲风裤和冲锋衣赶紧套上和他们躲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大卫他们背着其他队员的背包也上来了,看着他们,我感到了自己的惭愧。最终大家都站在了冰湖的边上,站在了海拔3550米的三个岔上。我们继续沿湖行走半小时后,天色已完,美丽的夕阳已经剩下了最后的一抹!我们就在一处平坦避风的草甸上扎营了。

此处离博峰大本营还有5、6公里,别说是走不动了,就算能走到,天也黑了,我的博格达日照金山和彩霞满天的拍照计划算是落空了。我咬着牙迅速支好了帐篷,由于风很大,我打满了所有的地钉,而且用石头固定好了帐绳。窜进帐后把炉头点着烧上水,躺下就不想再动了,背了一天的帐篷现在我才觉得是那样的值得,饥寒交迫是对肉体的最大摧残。因为酸疼,我感觉到了身体的每个部位的存在。也许人生的挣扎、衷爱自己的体验就在这里吧!这时候听到大卫走到了我的帐外喊道:“二月,吃的带的够不够?我这还有。”我说:“够了,你放心吧!”大卫应道“好”就又去问别的队友了。又过了一会儿,旁边帐篷的无雨城喊道:“二月,你一个人睡冷不冷?如果冷就到我们这儿一起挤一挤!”我说:“可以呢!我不冷!”我烧的水还没有开,而我却已经感到了温暖。由于海拔较高,所以水不到100度就开了,下的面条也不能很好的煮熟。吃完后就沉沉睡去了,半夜的风很大很大,只觉得帐篷在飘摇中抗争......

2005年6月12日 清晨6:30,我睁开了眼睛,竟然听到了鸟鸣。-20度的羽绒睡袋保证了一夜的睡眠,我感到了精力的恢复。我点着了炉头,帐篷里很快就暖和起来了,我钻出睡袋,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关火拿着相机出了帐篷。风仍然很大,但空气是异样的清新。朝阳照在了对岸的山尖上,呈现着微微的橘黄色,有一片云从山尖上溢出,吞云吐雾一般。我迅速的按动着快门。眼前的冰湖是圣洁的,他是长达5000多米、宽2000多米、厚100多米的巨型冰川的尾段。据说这条冰川在几十万年前就形成了。博格达峰冰川融化的水在这里分了三个岔,一支流向南疆的达坂城,一支流入北疆阜康县的四工河,一条渗入地下,又从大东沟渗出流入天池。我站在冰川的面前感受着沧海一粟与斗转星移。

9:45收帐拔营,继续沿冰川上行,在冰川上行走是危险的,到处都有融化的冰缝和冰洞。大卫在前面用手杖探路,踩过之处泛起了晶莹的六棱冰棱。我们沿着他的脚印快速跟上,出了冰川,登上了一个小山口,眼前顿时出现了开阔的盆地,右侧拔地而起、插入云端的巨型山峰随即印入眼帘,山顶的朵朵白云犹如朵朵的雪莲簇拥着冰峰,紧依并立的三座峰尖像是三个并肩的天神(蒙古语中,博格达就意为“天神”)。山脚巨大的扇形冰川连接着冰湖,冰湖倒影着俯视的雪峰。这就是我梦里来过千百回的博格达峰!感谢这样晴朗蔚蓝的天空,感谢被风带走的汗水,感谢山友们的互相帮助,感谢庄严博大的博格达。我们走到了他的脚下,慢慢地放下背包,面对着他和他的神圣!我的血液开始蔓延,像是在触摸他,触摸一位几百万岁的充满尊严的矍铄的老人,无语地理解着它的悲壮。每一个在博格达峰下拍照的人都会和我们一样露出骄傲、自豪和敬畏的微笑。

在这块盆地的中央竖立着两座墓碑。一座是长眠于异国的白水小姐;一座是还没有找到尸体的三位香港同胞。他们都把生命永远地献给了这巍巍的博格达,献给了这皑皑的圣洁冰川。每一个从这里走过的人都会对他们的墓碑行注目礼,送去深深的敬意!他们因博格达而悲壮,博格达因他们而充满灵性!

有几处石缝中正在生长着只有几片嫩叶的雪莲,我伏下身,用相机诠释着他们的勇气和坚强!由于时间很紧,领队大卫已经开始带着队员上三个岔达坂了,我贪图这样的圣景,爬在地上照着每一朵雪莲和野花。没有一个人打扰我的专注,只有协作安德烈默默地坐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等着我收尾。我以我最快的速度照完了想要照的一切后,赶紧和安德烈追赶队伍了。翻上三个岔达坂时,海拔3800米,这里就是此次穿越最高的地方了。再往下走就是大东沟,背阴的地方仍然有厚而松软的雪线,踏着队友深深的脚印顺利通过后,回望博格达道一声再见!前方便呈现出了北坡的特有景象――高山草甸、河流沼泽、森林草原。远处的草甸上晃动着队友们的身影,他们正在吃饭休息等我们呢!我们走过去美美的品尝了大卫烤的牛肉片和安安烤的馍片。谢谢队友们!谢谢你们对我的理解和包容!

经过了漫长的山腰马道、河流沼泽、森林草原,路在湍急的大东沟河前截止了,必须过河上对岸前行,然后遇到合适的地方再渡回。时间已经指向了18:40,眼看天又要黑了,领队从来都是为大家奉献的最多,这时候又是大卫下河为大家探路,探好路后他又折回为大家领路,之后又折回背队员和拿背包。这样的领队怎能不令人敬重呢!而且河水又是那样的刺骨,我为了能拍好照两次首先过河,每次都是冻得膝盖生疼,何况大卫、安德烈、灯泡、无雨城、野狼等几位山友两次过河都是几次折回,我只能用相机记录我们的感动!我替同行的山友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无私无畏的友情!

在最后的一段路上,有时候想起了很多,有时候又是空白一片,mp3里的每一首歌和眼前的风景都是那样的合拍。就这样一直走着,仿佛是要走出一种生活。我们终于在21:30到达了天池的海南,天池在低矮的暮色中笼罩着淡淡的雾气。湖水平如镜面。然而码头却没有汽艇了,这时候身体已经开始极度缺水,喉咙干涸难耐,胳膊也被高海拔的紫外线晒的通红。大卫终于在河的对岸找到了一艘牧民的游艇,但要到河对岸却要过一条颤颤微微的独木桥,只能一个一个的过,队员们在体力和精力几乎达到崩溃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凭着自己的毅力和大无畏的精神,安全的通过了这最后一道难关。夜色中我们登上了汽艇,并排背包而坐,像诺曼底登陆一样驶向了海西。

坐在回程的车上,脚底的疼痛让我理解了,只有用双脚丈量过博格达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他的雄伟和圣洁,只有并肩走过的队友,才能真正理解友情的伟大和深沉。

平凡的是自己,不平凡的是脚下的路;一同走过,不言征服;惟有敬畏和自己知道的幸福!

上一篇:一叶白帆醉深蓝 下一篇:定向越野,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