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MPP协议短信告警网关的研究

时间:2022-09-25 10:42:03

基于CMPP协议短信告警网关的研究

摘要:系统基于cmpp协议设计了短信告警网关,系统前端采用智能摄像头,可实现对工地异常情况的采集,工地的异常情况经过移动网关传送,用户会以短信的方式被告知。短信告警网关的实现方式是短信告警网关与异常报警信号系统相联接,短信告警服务功能的实现是通过移动运营商的短信网关,发送到客户端。

关键词:CMPP SMSC 短信告警 工地视频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079-01

1 引言

在建筑行业中,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工地的建筑材料、设备等财产的保全是施工单位的重要职责。宿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宿迁分公司联合开发了一套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远程监控系统――“千里眼”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面对工地环境的复杂化,工地设备随时会因野蛮施工、施工材料阻挡等原因导致管理者无法通过监控平台时时了解施工现场的施工情况。面对这样问题,宿迁移动基于CMPP协议设计了短信告警网关,把工地异常情况及时通过短信方式告知管理者,实现管理者对工地实时监控和管理。SP短信服务平台的最为关键的模块是SP短信网关,短信网关把控着运营商网关和短消息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SP短信网关的作用可见一般。

2 短信告警网关的系统组成

当工地上监控设备发生下线、镜头遮挡及人群聚集等现象时,前端设备将这些异常信号传送到移动“千里眼”平台服务器,千里眼服务器对相应的异常信号进行解析并将信息推送到移动短信网关及千里眼PC客户端,而后短信网关将相应的告警信息发送到特定的用户手机上,告知用户工地前端设备发生故障或工地出现异常情况,这样用户可根据短信告知内容及时对工地或设备作出相应调整。

SP与短信中心之间数据交换通道由短信网关开辟实现,方便SP提供的信息服务以短信的方式被手机用户接收。与短信网关实现相连的软件有很多,包括相关的通讯软件、协议软件、业务处理软件、网络管理软件、防火墙等一系列的软件。

(1)短信网关通信接口。由于短信网关的独立性,短信网关通过对外接口实现与外部的联系,主要有3种方式: 1)采用SMPP3.3实现短信网关与SMSC的通信接口;2)采用中国移动CMPP接口协议实现短信网关与SP的通信接口;3)短信的转发和路由请求功能是由短信网关之间的接口来实现的。(2)CMPP协议功能概述。CMPP可以为移动数据增值业务提供服务,ICP服务于业务和信息领域,CMPP则帮助短消息中心和ICP之间建立通路。TCP/IP协议作为底层通信来承载CMPP协议,在对高安全性有有较高需求时,可采用TLS层进行安全传输。长短两种连接方式实现ICP与ISMG之间的信息交互。长连接在没有数据包发送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检测链路包进行检测,并且在一个连接上可以实现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短连接是指每次连接只完成一项业务的发送,有数据交互建立一个新连接,数据发送结束则断开相应的连接。(3)短信告警网关系统的连接方案。通过”千里眼“服务器采集到的异常报警信号跟应用告警数据库相连,然后作出相应判断,通过短信告警网关的通信模块能够获取到告警信息内以及需要发送用户的手机号码,与短信网关实现互连,最终由短信中心完成告警信息的发送。如图1所示:

3 短信告警网关模块的实现

SP短信网关系统主要由短信网关接口模块、下行短信发送接口模块、网关数据库组成[3]。SP短信网关系统结构如下图2所示,对各模块的功能简单的介绍一下:

(1)SP短信网关接口模块。SP短信接口模块用来实现网关互连协议、CMPP协议,将 ISMG和SP建立连接,实现两者的互通。(2)下行短信发送接口模块。短消息业务处理模块的实现流程是在“短信发送数据表”中并行写入发送给用户的短信,通过下行短信发送接口模块对“短信发送数据表”的轮询操作,将短信数据读出,并由SP短信网关接口模块接收,最后经过SP短信网关接口模块发送,最后到达运营商短信网关。

根据实际项目的需求,该系统的告警模块目前只是采用了短信网关接口模块、下行短信发送接口模块、网关数据库来实现的。

4 结语

基于CMPP协议短信告警网关的研究,解决了远程告警,实时了解工地情况的需求,通过对短信告警网关的研究,使得定制的短信告警能够被各种应用告警系统使用,最终实现在各种告警系统中短信告警服务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参考文献

[1]张萍,朱维勤.关于短信网关的分析论述[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2]王超.基于SGIP协议的短信告警网关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网络.

[3]黎艳,刘光昌,王晋海.基于设计模式的SP短信网关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3.

上一篇:钢铁厂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