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技术分析

时间:2022-10-20 06:48:40

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已成为了新型的热门应用,这些新业务在满足网络用户生活需求、促进国家信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为相关部门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本文介绍了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的监管现状与监管难点,通过对监管路径的分析,提出了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监管与社交媒体应用传播监管,希望为促进移动互联网安全有序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视听新应用 监管

中图分类号:TP39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095-01

1 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现状与监管难点

1.1 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现状

我国现有针对移动互联网视听的有关法律包括《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管理规定》、《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等等。这些法律法规为相关管理部门对移动互联网服务中间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提供了依据。如今,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的安全性引起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调研和深入的研究,对不安全、不合法以及违规传播的节目进行了净化。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APP之所以能够在移动终端上得到快速的普及,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安卓与IOS平台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地位,将软件的适应性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针对移动终端进行的应用软件开发。APP应用采用是私有的传输协议与自定义封装格式,如乐视、优酷手机客户端等,而部分APP应用则采用了P2P技术来加速视频下载,如百度影音、快播等。正是由于APP模式的变化,导致对互联网内容的监管难度不断增加。

1.2 监管难点

现阶段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的难点在于,一是内容的监管,二是终端技术的监管。一方面,智能互联网终端操作系统大部分为境外厂商,其应用服务平台、商店与运营主体在国外,如苹果应用商店及其机构的应用程序,境内用户就能够经下载收听收看境外节目,这种节目内容上的监管为我国相关管理机构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我国在对网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对有害节目进行评比,但是这种监管方法对移动互联网并不适用。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在表现形式与实现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智能操作系统多样化,各应用都在自身的应用技术系统中运行,甚至部分智能操作系统为封闭运营,如IOS系统。

2 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路线分析

移动互联网的监管涉及到法规、技术、组织与运行维护等多个环节,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合理监管技术体系的构建是实现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有效监管的基础。对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的监管主要是基于主动发现的监管技术体系,通过自动或者半自动的采集与资源发现技术来对网络上视听节目的传播轨迹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进行持续性的跟踪与处理。从移动互联网网络结构上来看,移动互联网是以宽带IP为核心的,属于开放式电信网络,能够为网络用户同时提供数据、语音、音频与视频的服务。从网络层级上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底层为通信硬件与计算,然后为操作系统;在接入层,则是以IP协议为主,同时接入多种无线接入模式;再上层则为应用层/业务层,为开放的API;顶层为各类型的APP应用。从网络拓扑来看,移动互联网既涉及开放的互联网,同时也涉及传统移动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于互联网,传播的信息不是端到端的信息,而是公众信息,因此对其内容应加强监管。

根据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来看APP视听新应用的监管路线可以从基于移动客户端的视听节目传播、基于社交媒体应用的视听节目传播入手。

3 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技术

3.1 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监管技术

(1)构建分布式的采集网络。视听监管的基础在于监管数据的获取,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接入层有着多种无线接入方式,而在顶层则具有各种形式的APP应用。为实现监管数据的有效获取,可构建分布式的采集网络,重点面向移动APP应用和社交媒体等进行主动式的搜索采集。对Android、AppStore等应用程序进行发现与跟踪,特别是与视听有关的应用。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部分进行协议的分析,获得该APP的传输协议、封装格式、服务接口等,实现对APP的针对性自动发现与模拟采集。

(2)建立可模拟定制的APP采集方法。对APP协议分析发现,主要的视频APP服务涉及的数据接口有首页推荐、节目表信息、分类列表、节目搜索与下载等,并且各网站间视频服务流程基本相似,只在视频内容与提供接口数据上有所不同,为此可进行视频内容服务模型与流程的抽象化,建立起可模拟定制的APP采集方法来对各种类型视频APP数据进行采集。

3.2 社交媒体应用传播监管技术

随着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的广泛使用,使之逐渐成为了互联网视听传播的新型与热么的渠道。尽管其本身由于技术限制无法进行视频节目的直接上传,但是其高效的传播效率使通过微博与微信传播视频节目的用户也越来越多。微博采集系统的采集方式主要包括基于开放API的采集和基于模板文件的微博采集。基于模板文件的微博采集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但在微博采集中用户自动登录的问题还有待解决。面对微博采集后的海量数据就需要采用成熟的文本布局方法来对微博数据进行分类与聚类,并分析传播路径。

聚类技术属于微博消息话题检测的技术基础,由于微博文本中包含了大量的新词汇,而普通的基于固定词典的中文分词并不能对这些词语进行处理,因此需要进行新词识别模型的设计,从而提高微博数据分析效果。同时对微博、微信中的视频节目的地址采取一定模式来予以管理,如新浪微博经网站实施的服务,进而通过模式识别对其中的视频节目进行有效的发现。

4 结语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使用不断扩大的环境下,在为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相关管理部门对视听新应用的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新的困难。为此,加大监管技术的研究,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管,促进网络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孙文涛,张韬.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技术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41(9).

[2]金梦玉,周家旺,李丽波.移动互联网的视听应用与终端融合[J].现代电视技术,2014,(5).

[3]何波.移动互联网之发展现状及监管对策[J].广播电视信息,2011,(10).

上一篇:基于CMPP协议短信告警网关的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硬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