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在思想品德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时间:2022-09-25 08:55:24

小议如何在思想品德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摘 要: 语言表达能力是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然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靠的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在初中教学中,老师们常常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而苦恼,初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了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上培养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中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及书面语言(回答申论问题、写文章)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忽视了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诸多问题,如:表达欲望不强,不敢表达,表述不清,不够连贯等。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摆在当前教育者眼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认清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

作为现代人,我们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而且要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社会作贡献,而且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

就学生将来职业而言,现代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口才:对政治家和外交家来说,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是基本的素质;商业工作者推销商品、招徕顾客,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这都需要口才。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具有口才天赋的人能把平淡的话题讲得非常吸引人,而口笨嘴拙的人就算他讲的话题内容很好,人们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有些建议,口才好的人一说就通过了,而口才不好的人即使说很多次也无法通过。

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奥门博士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让别人能够进入我们的脑海和心灵,能够在别人面前、在人群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这样努力去做而不断进步时,便会发觉:真正的自我正在人们心目中塑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形象,产生前所未有的震击。

总之,语言能力是我们提高素质、开发潜力的主要途径,是我们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途径。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材料丰富多彩。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身边小事。学生对此兴趣盎然,表达欲望强烈。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又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创设了一个天然的舞台,可以说,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思想品德这门功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更要把握好这一优势,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语言交流训练才能逐步形成的。训练方式精彩纷呈,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的可能性,主要有下列做法:

1.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摒除自卑心理。

学生不踊跃表达,不主动参与交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心理方面因素,相当多的学生都有较大的压力感,怕回答问题有错难堪,或者畏惧自己的语速跟不上思维而遭到同学的取笑,特别是九年级学生更甚。这种消极因素往往使他们“羞而止步”,或者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于是干脆不做声,更不敢主动参与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只有让他们大胆“说话”,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才便于“对症下药”,便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充分认识回答和交流的重要性。对学生回答出错或意思不完整时,教师要有耐心,不应埋怨或当场嘲笑,更不应立刻中止,对不愿主动表达的学生也不应简单冠以“自甘落后”或“不可救药”之类的定论,而应课后主动找他们谈话,了解其中原因,使他们认识到“学贵有疑”的道理,强化竞争意识。我在教学中曾遇到此类情况,七年级时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比较高涨,八年级上学期锐气减弱,九年级后几乎“鸦雀无声”,尽管反复强调和课后谈话但仍不见效。为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增设“学生回答问题记录表”,如:回答较好的打“√”,回答一般的打半勾,不回答的打“×”,学生主动举手回答的打“+”符号,其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教师对这方面的重视。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便顿时高涨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这只是短时间发生的效应,教师更重要的是及时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问的良好习惯。只要学生大胆“说话”,教师就应该积极肯定他们的勇气,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有些教师把提问学生当作矫正“缺点”的手段或变相体罚是不可取的,是违背教学原则的,其结果将会使学生反感,“惧说”心理加剧,“欲速则不达”。

2.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不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不主动参与交流,不仅与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有关,与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也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不能一味埋怨责怪学生,也应从自身的授课艺术上去找原因。教师不能只顾自己教学而无视学生的情绪,把学生当作“容器”去“填充”,而应用温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期待的目光去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特别是思想品德老师要学会煽情,善于煽情,想方设法把学生喜问乐答的天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氛围之中。在思想品德课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材料,学生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加上老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掀起学生表达的热潮,从而达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的目的。当然,营造课堂和谐的氛围并不是用打诨的方式来博得学生的欢心或投其所好,而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精心设计最佳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师生间的默契,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适当降低发问的梯度。

培养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操之过急或期望太高,而应遵循教学规律循循善诱,注意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注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即使后进生也不例外。有的教师发问时只希望优等生回答,认为省事,收效快,有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几乎一个学期没有回答问题或参与交流的机会。于是,有的学生便怀疑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如别的同学,或者认为自己是“被遗忘的角落”,甚至认为回答课堂提问是优秀生的事,而与己无关,更谈不上积极参与交流了。教师在训练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分几个层次发问,由浅入深,让学生通过“跳一跳,摘到桃”,尝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随之高涨了。应当指出的是,降低问题的梯度绝不是毫无价值的信手拈来,“凑凑热闹”,搞形式主义,或者故意把完整的问题弄得支离破碎,而应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和本班的学生实际,认真设计问题,为学生架设达到预期目的的阶梯。

4.通过开展多种实践活动。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演讲活动。比如,复习提问,指名回答问题;讨论案例,交流心得的群体讨论;轮换上台内容自选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定时选题,各自准备的专题发言;创设情景,抽签准备的即兴演讲;确立正、反方论题,各抒己见的专题辩论等都能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2)组织学生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实际运用语言。比如,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作社会调查,直接与社会各界人士交往,了解实况,发表看法,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表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去表达交流,逐步使学生学会同不同对象交流,培养和提高语言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努力寻找机会,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锻炼语言能力,并尽可能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校外活动,像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活动、生产劳动、各类文体活动、学科竞赛活动、联欢会等,都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

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全面地发展是每一个教师神圣的职责,也应该成为教师们毕生的追求,语言是人类文明的甘露,孩子应在甘露的滋润下尽情绽放。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将不断追求,孜孜探索。

上一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下一篇:由被动到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