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小议

时间:2022-08-27 09:37:58

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小议

摘 要:朗读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我们在加强学生朗读指导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评价过程中,应学会取他人朗读之长,补己朗读之短,提高发展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朗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30-0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读为本”,要求小学各个学段的学生都“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个“朗读”要求,指导引领学生充分地读,通过读达整体感知内容,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到入情入境的效果。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范读开路,激发兴趣

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把握课程标准,深钻教材,把课文丰富的内容和蕴含的情感,通过范读呈现给学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果教师把握不准教材,虽有范读,但也难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读书兴趣,所以学生读书欲望的激发和朗读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范读是重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范读。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比如播放教材录音磁带或多媒体技术去吸引学生,也可以让朗读比较好的学生来范读、领读,用榜样来促进学生、带动学生,培养学生想读、爱读的好习惯。在课堂朗读中,教师的示范举足轻重,教师首先要激情洋溢地上课,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感染,学习老师朗读课文的态度!特别是像诗词类的,如《江雪》、《秋天的雨》、《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些诗词要读好首先要了解诗歌的背景,如柳宗元的《江雪》,那寂寥空廓的冰天雪地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象征着诗人自己在贬谪永州期间所处环境的严酷孤独和内心的坚强独立、不屈不挠。了解了作者的情感背景,再利用画面来帮助教学,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是画面是固定单一的,教学中可由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不断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更能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老师读得动人,学生听得入情,就会产生阅读期待。然后,让跃跃欲试的学生带着自己脑中的画面,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反复吟诵,还原语言的形象,感受语言的情感。

二、精讲多读,激发感悟

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教师不但要通过范读引领学生,还要以精讲课文的方式启迪学生智慧,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由内心接受到语言情感表达的转化、提升。首先教师在讲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扫清朗读过程中的障碍。其次是通过教师讲解,读通长句,读懂长句。第三是随着学习思考的深入,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这次授课竞赛中有一位教师,她选取的教材是人教版(以下涉及教材均指人教版本)第十一册的“11、唯一的听众”。她遵循了精讲多读,以读带讲的原则,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广泛好评。对课文中音乐教授的四句话,教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发展语感,加深对这诗一般语言的领悟,感知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了解老人的鼓励是小伙子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精讲还能让学生感受小伙子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整节课就是精讲与多读。如果全镇的教师也能根据教材使用以读带讲的方法讲读课文,那学生整体朗读的水平就会得以提高。

三、丰富形式,培养兴趣

如果教师只用单一的朗读形式进行训练,学生也会生厌,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朗读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设计多样化的形式训练朗读。村小教师一般使用齐读和指名读,很少使用其他的方式训练学生朗读。记得一次下乡听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执教二年级上册第13课“坐井观天”一课时,只用了一次领读、两次齐读,一次6人指名读。一堂课下来,教师辛苦,学习效果不理想。而这次一位年轻的教师用这篇课文参加授课竞赛,她不但运用了指名读、齐读、分段分组读、男女竞赛读,还设计了分角色读和表演读进行朗读课文。这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读时,特别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指导学生要把青蛙的话读得傲慢、自信,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的,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教师细心地指导学生朗读,既能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又在朗读中提高了朗读水平和技巧,还有效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这堂课教师上得轻松,课堂精彩活跃,学生兴致高,效果好。

四、规范训练,培养习惯

农村小学生出现数着读、唱着读的习惯都是由于教师平时指导不到位,没有去范读引领学生,听着怪读不去纠正,久而久之,学生的不良习惯就形成了。本学期,中心小学以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为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力治朗读“顽疾”,重塑读书形象,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一是把早读还给学生,语文教师利用早读课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规范朗读训练中放声朗读。对篇幅较长、内容比较深刻的课文,教师要范读、领读,传授朗读要领,再由学生仿读,帮他们克服不良的数读、唱读习惯。教会学生逗号、句号的停顿,问号、感叹号的语气把握,保持正常的朗读速度等技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二是每学期举行学生诵读比赛,把学生的诵读成绩纳入语文教师的业务考核档案。三是向教师全力推荐使用多媒体技术资源,辅助教师上好阅读课,更好地规范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弥补了老教师的“先天不足”。本次授课竞赛有一位教师就是借助多媒体技术资源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师播放雪景的录像,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都由衷地赞叹,然后播放范读。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地接受,并自觉地规范朗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有着推波助澜作用。

朗读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我们在加强学生朗读指导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评价过程中,应学会取他人朗读之长,补己朗读之短,提高发展朗读能力。农村小学教师,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教师,要加强学习,注重这方面经验的获取和使用,从而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上一篇:谈自学能力在语文阅读中的作用 下一篇:猪传染性腹泻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