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长和幼儿园如何有效防范孩子意外受伤

时间:2022-09-25 08:47:00

浅谈家长和幼儿园如何有效防范孩子意外受伤

【摘要】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发育、玩耍学习的场所,而我们的幼儿在家是独生子女,大多是在爸妈、爷爷、奶奶保护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致使我们的幼儿体质差、体能弱,动作反应不够敏捷,再加上部分家长和幼儿园保教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幼儿意外事件时有发生。本文就家长和幼儿园如何有效防范孩子意外受伤做如下探讨:一是家庭防范方面分析了部分家长对儿童意外危险认识不足。急救不利;并探讨了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和家庭防范措施;另外在幼儿园防范措施方面,分析了事故产生原因,探讨了如何减少幼儿园意外伤害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家庭 幼儿园 儿童 意外伤害 防范措施

安全就是生命!安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尤其是在中国独生子女普遍,小孩子们的安全是众人瞩目的事情,家庭和幼儿园是养育1至8岁孩子的场所,本文就家长和幼儿园如何有效防范孩子意外受伤,做如下探讨:

1.家庭防范和急救

1.1 部分家长对儿童意外危险认识不足、急救不利。尽管儿童意外伤害已经成为0―14岁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52%的意外伤害还发生在家庭里,但一项对1000名有0―6岁孩子的家长的调查发现,在未接受培训前,33%的家长对哪些是意外伤害不清楚。另外,40%的家长对空饮料瓶装化学剂会威胁孩子没有清楚认识。只有62%的家长认为孩子不能单独留在家中。

一些儿童本来是有完全治愈的希望,但由于当时在场的人缺乏最基本的急救知识,从而酿成悲剧。儿童的意外伤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首先家长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并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护。例如:加强对儿童的看护,同时重视居家安全,特别要重视对家中儿童跌落、碰伤、割伤、烧烫伤、溺水、中毒等问题的预防。既要加强保护儿童的意识,又要学习掌握处理意外伤害的各种急救知识和方法,如人工胡吸、胸外按压、安抚孩子紧张情绪等。有意外伤害发生,这些急救方法将发挥作用,有效降低儿童伤害。

1.2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遇到孩子出现一些紧急的事故时,通常家长马上想到的是送医院,其实现场急救也非常重要。

1.2.1 烧(烫)伤――尽快用凉水冲洗患处,以降低温度,减少皮肤损害,然后用干净的布单包裹后立即送医院,不要自行涂抹任何药膏,也不要挑破水泡。

1.2.2 误吸――如果孩子不慎将小件玩具或果核等误呛入气管,请采取以下措施:大人坐在椅子上,宝宝俯卧在双腿上,上胸部和头部低垂着,家长用一手固定孩子,另一手有节奏地拍击其两肩胛间的背部,使气管内的堵塞物脱离原位而 咳出。

1.2.3 一氧化碳中毒――将患儿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场所,尽快将孩子送往医院。

1.2.4 触电――尽快关闭电源,用手边的不导电物跳开电线使触电人离开电源,将患者尽快送医院。

1.2.5 宠物咬伤――用水冲洗5分钟,确保从伤口完全冲洗掉动物唾液,用干净的纱布包扎伤口,立即送往医院,并注射狂犬疫苗。

1.2.6 外伤――如果肢体肿胀无骨折,要冷敷。

1.2.7 食物或药物中毒――家长应带上中毒物品,将孩子送医院。

1.3 家庭防范措施:忽视细节,会让孩子意外受伤,孩子的生命力既顽强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如何避免这种伤害,只需在日常细节上多加注意即可。

1.3.1 不要让猫跑到摇篮里去,它会把孩子憋死。

1.3.2 正在熨衣服的熨斗,放在孩子能摸到的地方,容易烫着孩子。

1.3.3 不能将孩子单独留在家里。

1.3.4 房间里的设备要牢固安全,没有尖角和裂缝。

1.3.5 不要给婴儿枕大而软的枕头,因为枕头可能会堵住孩子的口鼻。

1.3.6 不能将孩子独自留在家里。

1.3.7 饭锅、热水瓶、茶壶和茶杯等,要放在孩子抓不到的地方。

放这些物品的桌子,最好不要铺桌布,一旦孩子用手拉住桌布的边角,很容易将桌面的物品翻落下来。

1.3.8 不要抱着会挥动销售点孩子喝热饮,防止发生烫伤。

1.3.9 药物应贴上标签,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定期清理家务药箱,处理过期药品,给孩子吃药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按规定剂量和时间服用。

1.3.10 不要用食品瓶子装化学药水,以免孩子误服中毒。

1.3.11 电插座附近不要放桌或椅,插座上应贴胶布或装安全罩,以防触电。

1.3.12 不给孩子玩纽扣、豆子或其他小东西,以防掉进气管里,孩子的玩具最好比口大。

1.3.13 年龄小的孩子,最好穿带纽扣的裤子,不要装拉链,以防男孩子的生殖器官被拉链拉伤。较大的孩子家长要督促孩子认真穿衣服。

1.3.14 不要让孩子过于饥饿,饿了的孩纸,见到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

1.3.15 父母打架会使孩子跑出屋子,在马路上容易出危险。

2.幼儿园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可是近年来,幼儿园意外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的第一杀手。

那么,如何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呢?应该从探寻造成幼儿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入手,制定安全措施,增强保教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2.1 幼儿园意外事故的原因分析

2.1.1 幼儿体质差、体能弱而造成的伤害――在幼儿发生的各种事故中,摔伤头、磕掉牙、骨折、坠落、溺水、车祸等事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幼儿体能发育不完善,动作协调能力差引起的。有的孩子体质较弱,在与同伴相处中,显得弱不禁风,一碰就倒,没有半点防范能力,这也是由身体各种机能水平较低,缺乏锻炼引起的。

2.1.2 幼儿安全知识存在空白区,缺乏一定的防范能力――幼儿意外事故发生率的高低与幼儿园、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我国传统的儿童保教观是保护、养育,许多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被成人包办代替了,这样,他们在意外事故中,表现出不知所措,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经验和能力,从而导致了意外事故的频频发生。

2.1.3 保教人员责任感不强,对幼儿安全教育不到位――有的教师安全意识薄弱,不注重幼儿安全教育,没有教会幼儿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时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又有畏难情绪,为了避免或减少幼儿在运动中出现安全事故,就限制幼儿到户外活动。在活动中时时对幼儿有很多的约束和限制。殊不知,这些孩子一旦获得片刻的自由时,更容易引起失控行为,造成一次又一次的事故。

2.2 减少幼儿园意外伤害的相应措施

2.2.1 幼儿体能训练,变弱体为强体――在实际活动中可以看出,平时很少跑动的孩子相对来讲容易受伤,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奔跑蹦跳灵活,钻爬攀登熟练,相对来讲磕碰就少些。为此,幼儿园、家庭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的组织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使孩子动作更灵敏,思维更敏捷,有效的避免和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2.2 幼儿安全教育,变保护为自护――幼儿教师应设计安全教育课程,利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1)儿歌故事传授安全知识:儿歌、故事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安全教育内容变成儿歌、故事,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理解,从而形成接纳心理。孩子们在这些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的儿歌学习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安全知识。

(2)结合游戏,学习自护技能;游戏是孩子学习的助推器,在安全游戏中,孩子可边玩边学,轻松获得安全自护知识技能。所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安全知识,远比老师的直接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3)新闻案例,强化安全意识:这种方法适合中大班的幼儿,中大班的幼儿已建立一些初步的行为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及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来收集有关幼儿安全事故方面的案例将给幼儿听,并让幼儿一起分析事故原因、危害,共同寻找预防的方法。

(4)模拟演习,巩固自救技能:幼儿园可通过一些模拟自救、演习等活动,去体验和感受,学习自救知识,在以后的一生中都能受益。

当然,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将安全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2.3 保教人员的高度责任感,从限制到自制――从许多事故原因分析中,我们发现造成幼儿意外伤害除了孩子自身原因外,有很多都发生在当事监护人麻痹大意的情况下。因此,作为幼儿园保教人员,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把安全工作放在幼儿教学工作的首位。每位保教人员在岗时都应负起职责,做到处处为孩子着想,只有这样,才会避免和减少不良事故的发生。

总之,防范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和老师改变育儿观念,真正做到放手不放心,让幼儿在挫折中成长,使他们获得一个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保护――自我保护。

上一篇:幼儿体育活动之我见 下一篇:印第安女孩的历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