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填列法下“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的确定

时间:2022-09-25 08:34:14

分析填列法下“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的确定

一、公式说明

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如果运用“存货”的项目资料,则有: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即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见注1)+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存货期末余款一期初余款)+(应付账款期初余额一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一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款一期初余款)+本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一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一当期实际发生的其他制造费用(见注2)±其他特殊调整业务(1)

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如果运用“存货”的账户资料,则有: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即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见注1)+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存货期末余款一期初余款)+(应付账款期初余额一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一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款一期初余款)一当期列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一当期实际发生的其他制造费用(见注2)±其他特殊调整业务

(2)

注1:其他业务成本指扣除出租包装物摊销、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价值、经营性租出固定资产折旧额的部分,这些成本不会产生现金的流出。

注2:其他制造费用是指非物料消耗部分。

上述两个公式从形式上看虽有区别,但运算结果相同,原因在于项目和账户之间存在着差异,主要是“存货”类账户存在着备抵账户“存货跌价准备”。上述公式体现的思路是:先假定当期所销售的商品全部来自本期生产、购进的存货,且当期购进商品、接受劳务所发生的成本在当期全部支付了现金,存货的增加意味着本期生产、购进的部分存货并未售出,会增加当期的现金流出,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减少会增加当期的现金流出,预付账款的增加会增加当期的现金流出;反之,存货的减少意味着本期销售的商品有一部分来自于期初库存的存货,减少当期的现金流出,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增加会减少当期的现金流出,预付账款的减少会减少当期的现金流出。公式中减去当期列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和当期实际发生的其他制造费用是对于工业企业而言的。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本期发生的应计人产品成本的工资费用、折旧费用等也会导致存货增加,但与商品购进无关,因而应进一步扣除计人本期生产成本的非材料费用。

另外。公式中的“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当期购进商品、接受劳务形成的,若是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接受捐赠等非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则应从公式中扣除。

二、对特殊调整业务的说明

第一,存货跌价准备。本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该业务不影响现金流量,但是会使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金额减少,由于公式(1)假定“存货”项目金额的减少会减少当期的现金流出,所以在此应将前面多减的计提数给加回来。由于该会计分录不涉及“存货”类账户,所以公式(2)不必对该部分进行调整。反之,若转回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时,在公式(1)中则应减去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

第二,其他特殊调整业务。(1)与商品购进和商品销售无关的存货增减变动。与商品购进无关的存货增加主要有存货盘盈、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接受捐赠、股东投入;与商品销售无关的存货减少主要有将存货用于在建工程和存货盘亏或毁损。企业如果存在上述活动引起的存货增减变动,对应的金额应从上述公式中扣除。(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而减少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减少了,但没有发生现金流出,而上述两个公式中均假定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减少会增加当期的现金流出,所以,企业如果存在此情况,对应的金额应从公式中减去。

第三,特殊调整业务的处理原则。存货的增加若与企业商品的购进无关,即“存货”类资产借方账户对应的贷方账户若不是“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账户,那么该特殊调整业务要在公式中作为减项予以处理;存货的减少若与企业商品的销售无关,即“存货”类资产贷方账户对应的借方账户若不是“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那么该特殊调整业务要在公式中作为加项予以处理;“应付账歉”和“应付票据”借方账户对应的贷方账户不是现金类账户,则该特殊调整业务要在公式中作为减项予以处理。

【例】某企业2008年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为2025万元,实际发生的其他制造费用为810万元(其中折1日费540万元,折旧费用以外的其他制造费用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5535元;股东投入原材料100万元(产生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元);工程项目领用本企业产品200万元;用产品抵偿以前欠的货款300万元。部分账户余额见表1。 利用公式(1)进行计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5600+180)+(555―17)+[(500+800-40)一(800-20)]+(380-600)+(400-200)+(320-215)+(40-20)一2025-810-100+200-300=3868万元;利用公式(2)进行计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5600+180)+(555-17)+I(500+800)一800 l+(380-600)+(400-200)+(320-215)一2025-810-100+200-300=3868万元。两者的计算结果相同,进一步验证了两个公式的合理性。

上一篇:间接法下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调节 下一篇: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中商誉会计处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