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嘉陵江上》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

时间:2022-09-25 08:11:00

浅谈《嘉陵江上》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

摘 要:《嘉陵江上》是由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谱曲端木蕻良先生的散文诗而完成的,这部作品曲的曲风在传统民族音乐风格基础上加入西洋歌剧中朗诵调、咏叹调以及遥唱等风格。《嘉陵江上》在中国音乐历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是一部著名的抗日战争革命歌曲。

关键词:嘉陵江上;演唱技巧;情绪;思想感情

《嘉陵江上》是由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谱曲端木蕻良先生的散文诗而完成的,这部作品曲的曲风在传统民族音乐风格基础上加入西洋歌剧中朗诵调、咏叹调以及遥唱等风格。《嘉陵江上》在中国音乐历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是一部著名的抗日战争革命歌曲。

一、作者介绍与背景

(一)词作者介绍

《嘉陵江上》这部作品的词作者是端木蕻良,曾用名曹汉文、曹京平,他生前曾经在中国作家协会担任理事,并且在北京市作家协会担任副主席一职。端木蕻良1912年出生,在他17岁的时候被天津南开中学录取进行学习。21岁就考入了北京清华大学,并且在他入学的当年就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投入到革命文学的创作中,1996年去世。端木蕻良在24岁的时候就写了著名小说《科尔沁旗草原》,这部小说在东北地区家喻户晓。端木蕻良先生一生创作作品无数,其中小说为主。这些作品中长篇有:《上海潮》《大地的海》。短篇有:《土地的誓言》等。他不但是一个小说作家,还是一名优秀的童话作家、评剧作家、京剧作家等。

(二)《嘉陵江上》创作背景

《嘉陵江上》1939年春天所作。当时正值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音乐已然成为拯救民族思想、抗日革命的一种法宝利器,那时候全国各地已经出现了大批抗日革命的音乐组织,也产生了大量的红色音乐作品,《嘉陵江上》的出现,与当时的抗日行为与抗日思想极度统一,是革命歌曲中的著名作品。

这首散文诗很快就流传开来,潘奇把这首诗交到了贺绿汀手中,希望能谱成曲,用于宣传革命。贺绿汀读完这首作品后,深深的被歌词所震撼到了,最终同意为这首诗谱曲。《嘉陵江上》的作曲并不容易,贺绿汀老先生经过六次谱曲也不尽人意,最终第七次才满意。最终,这部作品《嘉陵江上》孕育而生,受到人们的传颂。

二、思想感情与创作特点

(一)思想感情

端木蕻良先生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不单单是缺吃少穿物质上的不足,当时,由于战争原因祖国领土大面积的沦陷以及战争残酷的条件,也让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怒火。端木蕻良走在嘉陵江边上,遥望着汹涌的嘉陵江,对家乡思念的感情油然而生,让他回忆起家乡的土地被日寇侵占。想起自己的父老乡亲,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担心受到日寇欺辱,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愤。

这首散文诗分2段,第一段表达了先生对沦陷的国土和深陷战场的父老乡亲的怀念,和歌词中说的是一样的,一样的沉痛、悲愤的情感。第二段的思想感情峰回路转,换成慷慨激昂的感觉,表达出了自己内心愤怒与誓死捍卫家园领土和勇于和日寇抗争的信念与勇气。

(二)创作特点

《嘉陵江上》这首作品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进行创作的,作品第一段怀念自己因为日寇的侵略导致自己失去了田舍、家人以及牛羊,使得“我”流离失所远离家乡来到了嘉陵江附近。作品第二段表达出要奋勇抵抗日寇,有决心、有信心打败侵略者回到家乡。这首作品非常具有戏剧色彩,有通过情感来打动人心和激励人们奋起进步的效果: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举国上下中国人民的热爱祖国的思想,突出了当时的特色;歌曲的曲调风格不单单是传统的民族音乐风格,《嘉陵江上》在此基础上还借鉴这些传统民族音乐以外的音乐形式,比如朗诵调、咏叹调和遥唱等,这首音乐作品在当时非常新颖,而整体上又不脱离民族音乐,既有浓厚的艺术性,又不曲高和寡,大众都能唱,不脱离人民群众;旋律特点朗读与抒情相互融合,特点是非常的雄厚,旷达。

三、《嘉陵江上》演唱技巧

(一)音色和气息的运用技巧

在演唱过程中,音色是表_作品好坏的重要要点之一,音色处理得好能加分,处理不好则减分。声音和情感是不能缺少也是相互融合的。这首作品是一首男声的艺术歌曲,只有是深厚、雄壮有力的音色才能完美的体现出这首作品备份的情感以及激昂的信念。

(二)速度与力度的运用技巧

《嘉陵江上》这部作品从整体上看速度与力度的变化范围比较大,在演绎作品时需要把握好。演唱时要运用适当的强弱和速度的转变来体现这部作品的起伏感,更加全面的诠释作品。演唱第二段第四句时应该坚决有力,第六句应该再加大力度,直到第七句要最大程度爆发出来。

四、结束语

《嘉陵江上》是一部伟大的革命抗日歌曲,在音乐形式上都有着独特非凡的感觉,在情感上有着一颗浓浓的爱国心。这部作品一直都延唱到现在,是一部生命力极强的歌曲。本文着重从三个角度剖析这部作品,一方面介绍本作的词作者端木蕻良、曲作者贺绿汀的人物生平以及二位大家的主要成就,并且分析了本作的创作背景,是在打击日寇的战争年代。另一方面主要介绍了作者内心悲愤与誓死捍卫领土的勇于和抗争日寇的信念以及这部作品的创作特点。第三方面一是从从音色和气息,二是从速度与力度,三是从情绪介绍了《嘉陵江上》的演唱技巧。《嘉陵江上》这部作品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誓死守卫家园、坚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能够让演绎它的人无论是在演唱技术还是精神方面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光伟.试论情感表现在歌唱在艺术中的魅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报,2009,6(5):62-66.

[2]吕倩.《嘉陵江山》往事[J].重庆晚报,2009,43(4):20-30.

[3]夏小燕.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眸[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4,4(8):18-30.

[4]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22.

[5]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20-25.

[6]钱仁康.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2-62.

[7]薛亮.歌唱的艺术[M].辽宁:中国文艺联合出版社,1997:55-60.

[8]赵淑云.歌唱艺术与实践[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60-66.

[9]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2-30.

[10]王少维.纵聚类音乐分析法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3.

致谢:

经过长达几个月的时间,本人的毕业论文在王彬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多次修改完成。感谢王彬老师在我整个毕业论文设计与修改过程中的关注与关爱,感谢王彬老师从开题报告到论文修改长期以来的无私帮助与悉心指导,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您在学术上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使我获益匪浅。

向我最敬爱的王彬老师表达我最衷心的感谢。

上一篇:陶渊明和他的世外桃源 下一篇:高中语文展示课的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