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时间:2022-09-25 08:07:58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45-01

1课堂提问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

实施素质教育之后,教师接受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学的一个标准。然而,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学生穷于应付,看似师生互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实际上由于问题不鲜明突出,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更加不可能在课堂上理解整个知识产生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在面对课堂教学时会失去学习的耐心,更加不可能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变成恶性循环。所以在课堂提问中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

2课堂不光要重提问,更要重视提问后学生的反馈

有些时候上课之前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时,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数学教学过程应当将学生主体摆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留下“更美的风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欣赏,使其在探索、思考问题的体验中提升思维和激发兴趣。例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提出问题: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得出|PF1|-|PF2|=常数(小于|F1F2|)后,可以将条件进行如下改变让学生思考。将小于改为等于或大于,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对于上述问题在椭圆的概念中已经研究过了,学生自然会产生联想,从而更加能深刻理解和记住椭圆和双曲线的概念。

3课堂提问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有经验的老师提问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出的问题恰当、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必将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讲解函数图像的时候,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了初中里面的一些最基本的函数图像,在讲解如何画出函数y=x-2+1之前首先帮助学生复习函数y=x,再进一步变形在老师的帮助下画出y=x的图像,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假如直接让学生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可能学生就有些困难。

4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4.1把握提问的时机。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组织提问。一般情况下,要关注两方面:学生在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意识中的矛盾激化、思维囿于狭窄范围、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注意力涣散的时候,即为发问的时机:二发问时机应和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吻合。例如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教材易出错处、课堂结尾处等都可以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提问。

4.2选择提问的句式。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接受、理解、思考水平与课堂提问选用的句式有较大的关系。恰当的提问方式不仅能起到遍询诸生、温故知新、启发思维的作用,而且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认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一般说来,判断型、叙述型发问句式常用于增加师生活动,检查学习效果,运用得当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诊断型发问句式常用于诊断思维障碍,疏通思维渠道,建立情感认同。述理型、发散型、求异型发问句式则多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从这几种问句的实际使用效果来看,教师发问时应尽量减少判断型、叙述型句式,尽可能增大述理型、发散型、求异型发问句式的比例。

4.3确定提问的对象。老师在确定答问对象时应遵循普遍性原则,先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带着问题去思考,等学生思考之后再指名回答。对 “兴奋型”学生可以采用 “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式,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 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活泼型 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的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

4.4安排候答时间。候答是指从教师提出问题,指名回答到学生说出答案经历的时间,其本质是一种教学等待,适时的教学等待是增强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反应长度增加、回答时间延长、答题正确率提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思维结果更为完善。在特定的数学课堂和数学问题上,数学等待应是变化着的,它还有待于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掌握。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方式、形式都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学生的问题能力,促其更好、更快的全面发展;同时新课程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斯、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驾驭新课程教学及课堂提问。

上一篇:浅谈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认识 下一篇: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