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指导教师职业能力的缺失

时间:2022-09-25 07:44:31

浅析职业指导教师职业能力的缺失

摘 要:目前,在职业学校中显现出来很多职业指导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职业指导培训,没有读过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也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在教学中并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置,因此教学效果往往归于表面,对学生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职业负责的角度,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指导 职业能力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231-01

目前,在职业学校中显现出来很多职业指导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职业指导培训,没有读过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也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在教学中并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置,因此教学效果往往归于表面,对学生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职业负责的角度,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将职业指导教师在职业能力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及拟定解决方案。

1 职业指导教师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1.1 职业指导专业知识的缺失

在职业院校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状就是职业指导教师大多担任过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可能是政治、德育,甚至语文等。而且多数职业指导教师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也没有就读过相关课程,尽管部分老师主动进修了教育学和心理学,但大多只是表面理论和概念性较强的内容,缺乏实践检验以及很强的指导意义。职业指导是对学生全面、立体的指导与服务,需要老师具备综合性的知识与能力,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中,职业指导教师也往往存在理论不能结合实际的状况。对书本上的知识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能完全解读。授课过程中缺少真实案例的融入,所用的授课资料多数集中在名人事例以及网络热门案例上。因此,短时间的职业指导课程可能适用,但一学期甚至一学年都沿用一种教法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对学生缺少信服力的。

1.2 教师的实践能力缺失

在职业院校中,很多职业指导教师本身的职业经历就是“从校门到校门”,毕业之后就来到学校任教,根本没有深入企业的机会,而指导的对象往往可能是将来的一线员工、技术人员,所以在教师的实践能力上的缺失就更为凸显。在职业院校中,设计的专业很多,例如模具制造、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控等,学生们很关心所学专业究竟将来面对的职业群是什么,发展会如何,企业真正需要的员工又是怎样。而对于这一系列的困惑目前很多职业指导教师并不能给出很好的充足的解答。在教学中与学生面临的现状结合不够紧密,让学生感觉职业指导可有可无,在真正面临就业时无所适从。

2 如何增强职业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

2.1 加强职业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相关的专业指导师资力量严重存在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老师,一般由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或公共课老师负责,而职业指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专业的指导老师来进行。各院校应加强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不仅要引进专业的人才,而且要对现有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专、兼、聘等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职业指导师资队伍。

2.2 加强职业指导教师的职业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使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关键在于师资。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提高职业素质势在必行。

(1)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教育影响力。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广泛的,学生常把教师看作是万能的,随时都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同时,教师的知识广博,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威信。教师自身的思想、言行、人格、技能,甚至教师的衣着打扮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榜样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达到教育效率的关键。只有职业教师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居高而临下,厚积而薄发”,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和教育任务。由上可知,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不断变换的活水。

(2)利用职业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十分复杂多样的。职校学生一般都是学习成绩相对较弱的,相当一部分是被迫选择职业学校的,再加上社会的偏见等,学生的自卑感很强,学习无动力。我们用不着对他们的”笨”或”不开窍”整天哀声叹气、愤愤不已。作为职校教师要面对学生智力水平一般这样一个现实,特别要避免像大学老师那样点到为止的教学方法,高中老师的教法也没法完全照搬,技校生有技校生的特点,在认知方面有他们自身的弱点,容不得教师半点儿的疏忽。因此,要把这些”特殊”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要求教师必须像高明的医生那样,切准脉搏,对症下药,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3)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观念陈旧、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目标上,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合理的需要,使学生有主动选择的权力和自由,有发展个性的机会。

教育方法上,教师首先要实施个性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效益。其次,要以热情的态度,积极地帮助学生,坚定他们的信念,树立他们的信心。最后,要善意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和问题,友好地、耐心地帮助他们寻找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他们共同寻找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行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问题。

教育评价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中,社会、企业、家长和学生都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全体中职教师都必须不断努力提高我们的职业素养,使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费小平.简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1).

[2] 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初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 张健.人性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3(19).

上一篇:模因论视角下的中日流行语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小学中年级作文方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