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缺失及提升

时间:2022-10-17 10:52:21

浅析农村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缺失及提升

【摘 要】农村地区学校受制于地域限制和学校硬件、待遇的问题,农村教师只满意于日常教学,对自身科研要求和科研素养要求不高,导致农村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传统阶段,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本文对农村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缺失表现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提升农村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教师 教育科研素养 缺失 提升措施

一、农村教师教育科研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能否把握时机,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可以培养出一批思维开阔、拥有较高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中国以农业大国著称,农民占到国家总人口的80%以上,所以如何对农村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成为当下发展的重点。而教育质量的提高又是以科研发展为前提的,那么,作为教育主要实施者的教师,其科研素养的提高将是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广大的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总结,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科研理论,再用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改善现有的教育活动,如此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正是研究农村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提升策略的意义所在。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师的职业价值

拥有较高科研素养的教师一定拥有较高的教师职业价值,其从教业务水平也必然较高。所以提升农村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同时可以间接提高教师的职业价值、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现阶段,国家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教师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所以,教师们在实现高收入的同时也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重视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而且对于长期从事一线教学活动的教师来说,拥有夯实的实践经验是其进行教育科研活动的有利条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二、农村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缺失表现及原因分析

提倡在广大农村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但在现实的农村教学活动中,开展农村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农村教师欠缺科研意识。农村受到其特殊地理条件等的限制,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信息闭塞,教学条件较差。有些农村教师会认为教育科研是与自己没有关系的闲事,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出高分的学生,把其顺利送入更高更优秀的学府,而不是花费精力搞什么所谓的研究,这样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对学校中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不闻不问。有些农村教师对于学校内教育科研活动的态度是既不关心也不过分排斥,把其作为例行公事的检查,有要求就做做样子,敷衍了事。所以有很多国家支持的科研项目在农村学校不能落到实处,经常是有头没尾,更别说研究出什么具有建设性的成果。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很热衷于教育科研活动,但其出发点往往是为了评先进,具有很强的急功近利色彩。

第二,农村教师科研能力较低。据调查,很多农村教师不具备基本的科研素养,没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尤其是像计算机、心理学等课程的任课教师,多由其他老师代教,教学质量都很难保证,更别说从事科研活动了。有些农村教师虽拥有很高的科研热情,但科研能力不高,对于科研选题、设计、评估等一系列活动缺乏统筹规划。还有些农村教师对于科研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努力学习克服,而是知难而退,最终导致科研活动不了了之。

第三,农村科研活动缺乏立足于本校的实践精神,农村科研活动具有盲目性。在农村,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教育科研活动,更不知道如何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只是看别人都在忙着申报课题,就盲目进行课题申报,根本不考虑课题与本校教学活动的关联,最终导致课题较为空洞,缺乏实践可操作性。最后到了论文阶段,也只能东拼西凑别人的论文,不仅缺乏创新性,更是对科研资金的极大浪费。

第四,农村教育科研方法比较陈旧。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等技术日益走进了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在科研领域亦不例外,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可以通过Internet获得最新的前沿科研资讯和学科发展动向。但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有些师生根本不知道电脑和网络是什么,更别说会使用其来获取信息了。所以教师了解教育科研信息的渠道相对较少,书籍是他们唯一的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来源。但因为条件的种种限制,大部分的书籍都比较陈旧,且种类不全,像教育科研这一新兴的类别根本没有可以参考的书籍,所以农村教师无法了解教育科研的有效信息,更无法对教育科研的发展方向做出准确预测。那么,其所申请的教育科研课题质量可想而知,有些是完全脱离实际教学活动的空想,而有些缺乏科学理论支撑的零星看法,完全不成体系,更没有实际研究意义。

第五,农村教育科研团队及机制不够健全。众所周知,教育科研项目往往需要历时较长时间,且需要很多教师共同配合,其中既包括教育科研的组织领导者,还包括各学科经验丰富的教师。但我国农村教育科研现状却令人担忧。具体来说,农村既缺乏教育科研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缺乏科研素养较高的教师团队,导致了农村缺乏健全的教育科研活动运作机制,没有独立的管理教育科研活动的部门,在教育科研课题等方面的活动缺乏科学的指导与管理;同时也缺乏完善的教育科研团队做支撑,导致申请下来的科研课题不能落到实处,虎头蛇尾的情况屡见不鲜。

三、提升农村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对策

(一)组织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思想意识

农村学校的资源相对比较稀缺,教师接触不到“科研”,便也就无法从思想上正视教研。这就要求相关教育部门应尽量帮助农村学校教育单位争取一些科研机会。针对校领导与管理阶层,可适当安排一些学习性会议,或者外出交流学习机会。对于学校的老师,一方面可以利用省级或者部级政策组织教师外出高校培训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校组织各种学习活动,比如邀请高职称教师前来讲座,在校内举行各种良性的教学科研比赛活动,或者定期进行理论学习等,端正农村学校老师的教育科研思想。较之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虽然资源比较稀缺,但随着而来的科研时间也相对较多,教师应该寓科研于教育,视自己的教学目标为科研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端正、树立科研意识,充分借助周围资源挖掘农村学校独有的科研资源。

(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教师的科研素养

科研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基础理论;②科研基础知识;③教育科研能力;④科研精神。在对此进行培养与提高时,要注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把握,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可以采纳。首先是对于教育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的提高。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自考、函授等,这种教育方法相对较为基础,可以直观有效地提高农村教师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就是学校内部的培训,可以参考其他学校的有效经验,有针对性地对基础知识较差的老师进行分阶段、分科目式的教育培训。其次是科研教育能力方面。科研能力的培训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注意把握节奏感。农村学校可以针对本校的实际科研能力,邀请科研人员入校帮助教师讲解“科研”,引导教师正确搞好科研。例如可以以一种“上课――说课――评课”模式、科研问题讨论会模式等,进行选题、找资料、搜集信息、讨论立意,逐渐在学校营造一种科研氛围,培养起几个科研带头人,然后由这些学科牵头人再带动其他的教师,最终实现全校性科研。

(三)培养农村教师的问题意识,加强科研能力

有问题才需要研究,最终才会出现科研,因此要注意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意识,一方面可以真正地从实际上解决教师在组织科研活动时遇到的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尽量避免科研内容空洞无实,徒有表面,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思维观念。教师的科研问题主要来自教师的科研实践活动,也就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主要围绕在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这一方面。教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学质量水平的过程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教育科研过程,因此要注意培养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善于发现、敏于思考。

(四)全盘把握,优化农村学校的科研资源,以实现最大化的科研效益

科研活动相对来说是一种前瞻性实践。农村学校相对来说教学资源比较封闭,因此需要有相关单位对此进行宏观把握,以免造成各单位闭门造车,重复科研。优化科研资源,实现各单位的交流与合作,首先各级科研单位要在了解本地区各学校基本情况(主要是相关优秀科研人才)的基础上,携手学校合理规划本地区的科研资源,合理设置科研机构,实现科研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还要注意协调各校区科研人员的关系,加强科研人员的沟通,充分地将城市的资源优势与农村的教育实践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一种良性互补,获得最终的互利互赢。其次,各级科研单位应该及时发现本地区教育活动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涉及的各类重点难点,并不定时组织各科研人员进行探讨,一方面可以引导科研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搞科研,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减少科研题目的重复,或者科研“脱题”等现象,提高科研效率。再次,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为科研的顺利完成提供资金保证。科研项目研究理所当然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信息资料查阅、打印,或实地调查等,各级科研单位应大力从资金方面予以支持。只有“后方”稳住,科研人员才可无后顾之忧地埋头专心搞学术。最后是科研成果的推广。推广科研成果一方面可以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变相的认可,可以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

(五)建立并完善科研制度,实现科研的科学化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对于科研活动来说也不例外。激活农村的教育科研活动,必须在规章制度这一方面有所动作。从区域层面来说,可以建立一个县、乡(镇)、学校的三级教育科研机构,以实现规章制度的上行下效,避免出现同地区因规章制度不同而导致的各类麻烦。从学校层面来讲,可以以上级单位已施行的规章制度为准绳,以学校的实际教育科研情况为基础,施行《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规程》《学校教科室工作条例》等相关的科研研究章程与规定,具体详细地涉及教育科研的每一个步骤,包括立项原则、步骤、审批方法、课题经费发放管理办法、课题过程以及最终成果验收标准等,并务必严格执行。

四、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缺失的问题十分严重,鉴于其对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探讨提升农村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十分必要。本文详述了农村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提升的五大对策,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开展多渠道的学习与教育,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养,优化科研资源,规范科研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珍珍.浅析如何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J].企业导报,2012(04).

[2]张洪玲,王建涛.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有效性提升的路径分析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

[3]胡晓敏,张晓燕,翦洁.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科研现状的调查及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08).

[4]向凌虎.对教师知识积累的思考[J].青海师专学报,2013(03).

上一篇:高职护理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课前五分钟即兴作文在语文教学与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