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困难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5 07:41:37

关于就业困难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分类,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重点论述了提升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以期对提升该部分群体的就业状况有所帮助。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04-0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急剧增长。据统计,大学毕业生数量从2007年的495万迅速增加到2011年的660万,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更是达到680万人,再创新高。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却没有同步增长,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和严峻。 与之而来的是高校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就业困难大学生无法获得合适的就业岗位。这里的“就业困难”主要是指在同样的外部环境下,由于自然条件、性别以及学业等问题导致的就业相对更加困难的这部分大学生。这部分大学生往往就业意愿强烈,但却比一般学生更难获得面试机会。这部分就业困难大学生成为就业工作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也是就业工作中的难点。

一、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分类

1.因自身自然条件不佳导致的就业困难。 这部分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导致身体某些方面存在缺陷或者是外表形象不佳,这些先天的自然条件很难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改变。在实际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会优先录用那些外在条件佳、气质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很多时候即便获得了面试机会,也往往会被用人单位“以貌取人”,在一面中就给过滤掉,即便能力胜人一筹,无奈“英雄无展示之地”, 失去了进一步展示才能的机会,也只能无奈长叹。

2.因性别原因导致的就业困难。 恩格斯曾经这样说“在每一个社会中,女性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总的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也就是说女性的发展水平与速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和标志,当今社会虽然提倡男女平等,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促进和保护女性就业机会均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女大学生就业依然会受到各种隐形的“潜规则”歧视。用人单位在招聘中虽然不会明确表示拒绝女大学生投递简历,但在简历的筛选、面试机会的给与上,还是会优先选择男生。这种性别歧视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下降,在同样的条件下,女大学生是无法和男生进行竞争的,女大学生找工作更加不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就更是难上加难。

3.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的就业困难。 1996年12月,原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下发《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教财字【1996】101号)文件,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确立。但随着收费的逐渐增长,家庭承受着越来越重的经济负担。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已占有相当比例,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没有能力支付标准学费和起码生活费的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即特困生约占10%。这部分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着交通费、置装费等经济压力,而且这部分学生一般社会资源较少,相对缺少社会活动的锻炼,性格偏内向,自卑敏感,虽然学业优良但综合素质不高,很难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4.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就业困难。 由于社会、家庭、就业压力等各种原因,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一项面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0.3%的受访大学生有心理问题。“郁闷”、“变态”成为学生们的口头禅。 这些学生在就业中主要表现为过度焦虑、不自信、悲观、易患得患失等。这部分学生表面上看起来积极健康,但实际上在面试等环节中往往表现不佳而遭到用人单位的淘汰。

二、原因分析

1.国家就业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不够。 2007年国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法规的高度保证对就业的支持。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他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比如,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给与社会保险补贴、机关事业单位免收招聘报名费和体检费等。200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进一步细化了劳动者的权益。但这些法规政策毕业生知之甚少,甚至是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也不太了解,导致政策法规的知晓度偏低,影响政策的实施。

2.就业困难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就业困难大学生一般来说不爱说话,人及沟通及交往能力偏弱。不愿意主动展示自己,遇到问题往往自己憋着心理,主动求助能力较弱。各种因素叠加起来导致这些学生能力和素质总体不高,在就业中处于劣势,而一旦受到就业挫折往往自暴自弃,自我否定,认为自己真的什么都不行,从而失去就业的信心。

3.家庭环境的影响。 就业存在困难的大学生,往往与自身所在的家庭环境影响息息相关。比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家庭本身在社会中处于中下层或底层,家庭本身可支配和利用的资源很少,那么等孩子就业的时候,一般家里都很难提供帮助和支持;那些人际沟通能力差、自卑敏感的学生,往往来自单亲家庭,有的虽然是双亲家庭,但父母关系不和谐,家庭矛盾突出等等。

4.学校就业指导帮扶有欠缺。 从各高校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就业指导工作更多的是面向一般正常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就业政策宣讲、就业技巧讲解、举办校园招聘会以及就业手续办理,而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关注和帮扶更多的是停留在思想安抚上,根本目的还是“保稳定、保和谐”,确保这些学生别出什么事情。而就业困难学生最需要的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就业能力的提升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同时,由于就业困难群体学生在不断增长,学校往往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这些同学提供有计划的、系统的、一对一的针对性辅导。

三、应对策略

1.加强国家就业政策法规宣传,强化执行落实。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国家相关就业优惠和支持政策,比如,通过网络、报纸、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彩页等各种形式和手段进行宣传。而且要强化落实,相关单位不但要知晓了解,还要贯彻落实,切实把相关就业优惠政策惠及毕业生。对于就业困难学生,可把与之相关的就业政策法规印成宣传手册,发放到本人,并进行专门的讲解。在就业过程中,如果其利益受到侵害,鼓励其积极主动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与资金上的补助,免除其经济上的压力。

2.主动关心就业困难学生,及时解决就业中的困惑疑问。 就业困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和疑问,但是主动寻求帮助的却不多。要充分了解这一点,主动和这些进行沟通,关心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样他们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就会对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样就为我们的就业工作争取到了主动,也能够切实掌握他们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

3.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就业竞争力。 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其根本点在于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从而达到顺利获得就业岗位。比如,针对简历撰写环节,集中开展简历撰写培训,对于他们的简历,逐一进行查看和修改,使其简历真正成为他们就业过程中的“敲门砖”,帮助他们顺利通过第一关的筛选,获得面试机会;针对面试环节,提供面试着装及礼仪指导,争取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开展模拟面试训练,充分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公众面前自如表达的能力,掌握回答问题的技巧,提升面试成功率。

4.加强就业心理调适,培养积极的就业心态。 在就业过程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的期待、社会的竞争等多重压力,尤其是就业困难学生,心理问题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予以疏导和调试,使其保持积极的就业心态。对就业困难学生,要开展自卑心理的调试,和其一起探寻其过去成功的经历、挖掘其身上闪光的地方,让其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克服自卑心理,培养阳光自信的心态,在面试中寻找机会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亮点;开展焦虑心理调适,帮助其放松自己,正确面对遇到的困难,让其认识到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也是暂时的,不要过分夸大困难程度,给自己过重的压力。

参考文献

[1]罗达;试论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指导与帮助[J].职业, 2012年 11期

[2]赵睿.高校就业困难大学毕业生群体分析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 2011,(11)

[3]周郴保,李寿国,彭璟.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J].中国冶金教育,2011,(05)

[4]刘甲玉.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21)

[5]王静.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体性原因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03)

上一篇:试论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 下一篇:浅谈苗族舞蹈的地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