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有关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思考

时间:2022-09-25 07:34:19

新常态下有关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思考

摘要:现如今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增加国内消费,拉动内需,保持出口,投资,消费之间的平衡是当前经济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从召开2015年度“两会”,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政策重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百分之七,消费价格也上涨了约百分之三。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贫富差距、消费结构、税收、通货膨胀和储蓄进行了探讨,以增加消费需求。

关键词:转型;国内消费;生产总值;消费需求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0-02

一、我国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投资、出口以及消费被喻为“三驾马车”,但“三驾马车”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却处于比例不平衡的状态。因为我国如今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但消费对于GDP增长的贡献却远远低于投资和出口,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首要问题。2014年,我国CPI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刷新了2010年以来物价涨幅的最低点,可以看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和有效的需求不足问题。

在贸易进出口方面,从2015年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我国的进出口总值为26.43万亿元,比起去年同期上涨了2.3%。而这个数据与原定的增长目标差距很大。按照预期的测算,去年全球范围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中国进口值增速下降了3.3%。事实上,从2012到2014,中国的进口和出口为6.2%,7.6%和3.4%的年度实际增长率并没有达到标准。

在投资方面,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实施的要“保持增长,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作为经济刺激计划的目标,在促进经济复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随之带来的产能过剩、通胀压力、财政风险等问题必将会致使仅靠政府的刺激难以为继。”

在消费方面,由于上述两方面已经呈现了不少的问题与需要迎接的挑战,因此通过消费的方式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就显得势在必行。“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从消费者的需求方面,过去中国的消费具有模仿型排浪式的特性,现在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基本上不存在,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观念逐渐成为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以及通过创新供给激活市场需求的重要性明显上升,必须选择准确的消费政策,开拓消费潜力,使消费持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1]现如今是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但这并没有丧失我国仍处于可以大展宏图的机遇期,发生变化的只是机遇期的内涵和前提;中国经济发展总体上没有变化,总体上要有良好的基础,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2]。

以上三点可以看到:增加投资不能同步到劳动收入的提高,它是很难翻译采购功耗和提高,投资新产能的形式,的完全消耗,依赖出口,但出口环境中遇到的不确定性迫使投资新的生产能力的形成必须被转中火,所以周期是必然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应该会增加国内消费为主要经济增长模式的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出口、投资、消费为基础,加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二、影响目前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消费需求不足的表现

笔者从通过国家统计年鉴对消费占GDP的比重进行了如下的计算。2002年到2008年,中国居民的消费率从39.8%下降到36.3%,而在同一时期,美国、日本、英国和俄罗斯的居民消费率约为71%、56%、65%和55%。可以得出,我国居民对于消费的支出还不够,需要我国政府想政策应对。

(二)消费需求不足的特点

我国内需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1.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和内需不足。说明我国的消费潜力虽然大,但由于医学、保险、养老等社会保障的不完整,居民可支配消费能力的不足,过度储蓄倾向和恩格尔系数增加的因素等导致了消费疲软。

2.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是不符合社会产品的相对过剩。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产能过剩的消费品并不一定是居民消费意愿的产品,还可能是居民对其具有刚性需求,但由于价格或者不合理的税负转移等,导致消费者不愿花更多的钱在此种消费品上,从而选择替代性商品或者变消费为储蓄。

3.过度消费和有效需求不足。过度的消费是指高收入人群无节制的对非必要性消费品或奢侈品的需求旺盛,在不同收入群体中,中低收入消费者生活必需品消费的比重较高。

(三)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

只有一个原因可以成为消费者的动机,即实用程序。我国当下的消费水平不高,并不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引起的,而是由于大部分的普遍居民收入并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动机。例如,汽车已成为家庭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普及的这意味着传输速率必须不达到每户有一辆车,居民效用对汽车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它是不满意,作者认为,原因是五点,第一,的差距富人和穷人之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低收入水平太低,不足以满足实用的需要。第二,消费结构不合理。收入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不仅满足了生存需要,也满足了其发展。第三,税收模式是不合理的,由于消费增长。在商品流通中,生产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将税收转嫁给消费者,增加了消费者的成本。在这些条件下,理性的消费者会选择低成本的替代品。但是,当替代品是不足以满足其效用,消费者可能会被迫放弃消费动机。第四,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物价指数上涨,工资水平低于消费物价指数上涨,即名义工资增加实际工资减少,实际工资下降,平均可支配收入缩水,造成购买力的下降。第五,中国目前的存款结构,城市居民,高收入家庭,以及发达地区集中了大部分储蓄存款。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无疑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

改变城市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它是必要消费不足的原因的深入分析,上面提到的,五个因素的影响,它是问题遇到在居民消费过程在中国,当问题解决,可有效改善我国消费不足的现状。

三、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建议

(一)缩小贫富差距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依照丁蕾(2010)的关于城镇居民各分类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变化,对其消费需求变化的计量模型进行估算,得出了一些结论:高收入人群的所占总收入的比例每上升1%,则消费倾向下降1.55%;中等收入组的平均收入每增长了1%,则平均消费量增长了11.85%;低收入组的收入在总收入组的比例每增加1%,平均消费倾向就增加3.52% [3]。由此可见高收入水平组的收入与消费倾向负相关,中等收入组和低收入组的收入与消费倾向正相关。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与城市居民和倾向低消费高收入群体占据大多数的社会财富,倾向高消费低收入水平的只有倾向消费动机,没有消费能力,整个社会的消费意愿将减少。作者认为,提高工作收入将继续是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给消费者一个更好的未来预期,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来作为一个整体目标。

(二)优化消费结构是改善当前消费状况的关键

消费对象只能是产品的生产,消费结构则必然会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当人们的消费从生存型消费过渡成享受式消费和发展式消费时,要完成将被要求提高的生活质量,精神文化和生活环境,就必须促进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

韩海盐和何炼成通过提出收入与居民消费关系的演绎弗里德曼推演,城市居民的收入分为稳定和非稳定收入,在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结构与消费切入实际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具有稳定收入的边际性消费小于非稳定收入的边际性消费,城镇居民稳定的储蓄大于非稳定收入。由于不稳定的收入主要由收入和财产经营收入构成。因此,有必要增加居民的非稳定收入,并且为之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稳定的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依据马克思消费理论,消费的扩大不仅是数量和范围的扩大,还要求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新的使用价值。除了解决非稳定性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还要从政策方面鼓励消费模式的多样化。除了基本生活消费和储蓄支配,还要进行对精神消费需求增加、开发精神文化等更加上层的消费需求。

(三)合理的税收政策对提高消费需求有促进作用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税收政策。在拉动消费需求的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笔者主要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个方面入手来解释消费税的积极方面的影响。

从企业所得税方面来看,在一方面,降低企业税收门槛,是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减少营业税可以促进新产业的发展,新的产业发展意味着新产品不断更新,从而形成了新的消费品和消费热点。在另一方面,虽然增值税在各种生产和流通的货物征收于企业所有者,有着比较普遍的连续性,但企业主在货物销售过程中通过价格转移到次级生产流通的环节,最后由最终消费者承担。

从个人所得税方面来看,个人所得税与个人消费两者间呈负相关关系,即个人的税收增加导致可支配收入的减少,也就减少了个人的消费支出;相反,想要可支配收入增加就必须减少相应的税收。因此,在税收政策中,可通过削减相应的税收来提高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居民的消费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水平的目的。

四、结论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首要方面是提高城镇居民的有效可支配收入。要想拉动国民的内需,根本的途径就要从多个角度增加他们的收入,根据以往的研究,仅增加他们收入的短期性政策并不能很快的提高消费需求,而是要从根本上建立长效机制,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商品的物流信息流通、更新消费观念等等,减少储蓄的偏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和失业等方面的顾虑,对居民消费支出的抑制作用得到削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我国消费不足的现状,才能将我国从生产大国彻底转型为消费大国。

参考文献:

[1].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 个性化消费渐成主流[N].中国质量新闻网,2014-12-15:第一版.

[2]宋林飞.主动把握、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5-1,15(1):7-14.

作者简介:王 Q,女,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上一篇: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若干问题分析 下一篇:混合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