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117例经验总结

时间:2022-09-25 04:41:25

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117例经验总结

【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下裂一期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总结我院117例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尿道下裂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结果:一次性治愈99例,治愈率84.62%。发生尿道瘘11例(占9.40%),尿道憩室4例(占3.42%),尿道狭窄2例(占1.71%)。尿道瘘、尿道憩室均在1年后再手术修补治愈。尿道狭窄2例中,1例在全麻下扩张狭窄部位后留置尿管1个月、1例置入记忆合金支架3个月后治愈。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同时注意手术操作,严格遵循治疗原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林孝坤

【关键词】尿道下裂;手术方式;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57-02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表现为尿道口位置异常和弯曲,发生率约1/300[1],手术是治疗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唯一方法[2],目前手术治疗方法多达300余种,但尚无一种能为广大医师所接受的手术方式[3],其主要问题是术后并发症多,如:尿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现总结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住的117例一期尿道下裂修复术的患者资料,分析尿瘘、尿道狭窄、伸直满意度、外观满意度等常见并发症情况,并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117例,年龄从11个月到14周岁,平均3周岁4个月。按照北京儿童医院分类方法:Io(头、冠状沟型)29例(占24.79%),Ⅱo(体型)50例(占42.74%),Ⅲo(阴囊型)23例(占19.66%),Ⅳo(会阴型)15例(占12.82%),其中2例为亲兄弟。其中合并下降不全7例,阴囊转位6例,阴囊融合3例,交通性鞘膜积液4例,腹股沟斜疝3例,性染色体异常(47XY)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1例。

1.2 手术方法 117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基础麻醉+骶麻下行手术治疗。采用Duckett(横裁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术式39例,Duckett+Duplay(皮管尿道成形术)10例,Snodgrass(尿道板切开纵行卷管尿道成形术)38例,MAGPI(尿道口前移,尿道成形术)4例,Onlay(加盖岛状皮瓣法尿道成形术)11例,单纯下弯矫治15例。重建尿道选用强生爱惜康6-0薇乔可吸收缝线,包皮缝合采用5-0快薇乔缝线。术后应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预防感染,多饮水保证充足的尿量,口服果导片预防便秘,颠茄片预防膀胱痉挛;头每日以0.5%碘伏消毒后涂红霉素眼膏保护。术后3天开始以石蜡油浸润敷料,术后5天拆除敷料,术后10-14天经尿管向膀胱内注入0.9%盐水50ml+庆大霉素4万u后拔出尿管排尿,不拆线出院,1周后复查,以眼科玻璃滴药棒探查尿道,制定定期随访计划。

1.3 结果 一次性治愈99例,治愈率84.62%。发生尿道瘘11例(占9.40%),尿道憩室4例(占3.42%),尿道狭窄2例(占1.71%)。尿道瘘、尿道憩室均在1年后再手术修补治愈。尿道狭窄2例中,1例在全麻下扩张狭窄部位后留置尿管1个月、1例置入记忆合金支架3个月后治愈。

2 讨论

2.1 尿道重建术式选择:Duckett术式适用于有下弯、缺损尿道长度在3.0cm以内的Ⅱo、Ⅲo尿道下裂病例。Duckett+Duplay术式适用于有下弯、缺损尿道长度超过3.0cm的Ⅲo、Ⅳo尿道下裂病例,本术式尿瘘发生率约15%-30%。Snodgrass术式适用于无或下弯矫治后、尿道板平整有足够宽度的Io、Ⅱo尿道下裂病例;MAGPI术式适用于Io尿道下裂的矫治。Onlay术式适用于无或下弯矫治后、尿道板平整,宽度较窄的Io、Ⅱo尿道下裂病例的矫治。

2.2 手术时间选择:国外学者认为尿道下裂初次手术修复理想年龄为6~18个月,最近Upadhyay等[6]也重提这一观点,此期间长度变化不大,这在技术操作上是可行的,但麻醉风险及术后护理难度增加,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大。周家杰等[7]认为,尿道下裂手术建议在3-4岁间完成,此年龄段患儿手术麻醉耐受性提高,患儿多能配合,术后管理相对容易,并发症少。

2.3 并发症预防:手术医师要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巧,少用电凝止血,术中操作轻柔,解剖层次清晰,勿反复钳夹、提拉组织,缝合松紧适度。术后换药、拆除敷料等操作均需谨慎操作,避免出血。

术后平稳度过麻醉复苏期,勿躁动,以免敷料受双腿摩擦而脱落,进而出现包皮下血肿,增加感染的机会和延长包皮消肿时间。术后鼓励患儿多饮水,保留足够尿量,避免发生尿管阻塞。

加强日常生活管理,饮食以流食为主,预防便秘及膀胱痉挛,避免会充血,减少产生血肿感染的机会。

建议手术操作及术后管理、术后随访由固定治疗小组负责,可尽快积累经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较早发现异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郭宗远. 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防治[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04, 3(4):277-279.

[2]苏燕娟, 陈丹芸, 杨佩璇, 等. 护理干预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 2007, 2(4):34-35.

[3]张金哲, 潘少川, 黄澄如. 实用小儿外科学[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944-948.

[4]吴晓薇. 尿道下裂手术方式的选择[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0, 17(7):421.

[5]Upadhyay J, Shekarriz B, Khoury AE. Midshaft hypospadias[J]. uorl ClinNorth Am, 2012, 29(2):299-310.

[6]周家杰. 尿道下裂一期成形疗效分析[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0, 17(7):421.

上一篇:200例妇科宫颈糜烂的临床治疗分析 下一篇:尿道损伤疾病综合化检查治疗及护理重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