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多媒体技术下的课堂闪光

时间:2022-09-25 02:28:08

如何让多媒体技术下的课堂闪光

随着现代教育装备的不断发展,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本质变化,过去教师满堂灌、死抠课本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变。现代化教学手段让不好理解的知识变得越来越具体直观,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功能,使知识多层次、多视角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授课,相应地也要进行一些课堂教学改革,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一、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1.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

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只有掌握熟练了,在课堂上才能运用自如。这就需要教师多参加一些“课件制作”和“网页制作”等方面的培训,学会使用课室的教学平台、实物投影仪,学会上互联网,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后还要多学多练。教师备课比以前也更加费力了,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课文,教师需要在课前搜集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用于制作课件。一个优质的课件需要的信息量很大,包含很多课本以外的东西,不像以前只备课本的知识就够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提高了,才有学生素质的提高,才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才会进步和发展。

2.扩大信息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多媒体课件能够在课堂上展示图片、文本、音像、动画等,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导入新课时播放与课文内容及情感相关的音像或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中。在讲课时适时地展示一些与课文配套的图片、文本等信息,能使学生愉快地进入课文的特定氛围,并使学生亲眼看到事物的形状,亲耳听到声音,如临其境,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笔者在讲《苏州园林》一课时,给学生出示园林里的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的图片,学生看到这些图片,就像自己在游览苏州园林,而且有种“如在图画中”的美感,对园林的总体特点也有所了解,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印象深刻。又如在讲《观潮》一课时,给学生播放钱塘江涨潮退潮时雄伟壮观的景象,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就能够深刻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的含义。这些都是以前在课堂上学生看不到也听不到的,它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以前学生只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无形的想象,现在则是有形的体验和思维了。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知识也就丰富了。

3.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运用多媒体能够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去。主动学习是学生首先明确自己要掌握什么,然后根据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参与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情感上得到满足。教师现在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自己查找资料,找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寻找出问题的答案,课堂上学生就不是被动地听了,而是带着问题听,带着自己找到的答案听。这样在教师明确答案时,学生可以和自己所得到的问题答案加以比较,查缺补漏,也可以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师生共同学习。以前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也就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现在上课学生可以直接到讲台上在电子白板上操作,如:语文课上可以在白板上写字词、改病句;数学课上可以在白板上画图做题;地理课上可以在白板的地图上标注山川大河;等等。学生自己亲身经历了,印象就深刻了,也就掌握了知识,而且由于有新鲜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4.教师注重点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有了计算机等教学设备,不光教师需要备课,学生也需要“备课”,比如学生在预习新课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让学生搜集一些资料。然后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把课本知识一字不落地讲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发言交流,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只是点拨,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发现学生的难点问题,着重对难点进行讲解,对学生已经明白掌握的内容则一带而过,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做到“堂堂清”。学生从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变为自觉主动学习探究的“主体”, 由机械学习、被动学习变为意义学习、自主学习。教师必须改变老套的教学观念和模式,用新的理念和教学手段来应对新课程、新装备下的课堂教学。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现代化的教育装备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1.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

使用多媒体教学首先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学生听课的质量,这就需要教师课前下工夫搜集资料。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在内容上要重点突出、简洁明快,要充分体现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结构要简单,抓住重点,条理要清晰,避免出现过多冗余信息。课件的好坏不是以信息量的多少来衡量的,相反信息过多会造成知识混乱,学生难以把握住重点。其次,课件页面设计要注重效果,不要只讲究形式。有的课件背景画面过于复杂花哨,过多地使用动画、视频、图片等,虽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但是五彩斑斓的画面也会干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制作成功与否是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先决条件,所以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2.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要适时适度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激发兴趣等特点,但是在课堂上的运用也并非多多益善,应根据课堂的内容和需要适时适度地运用。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找不到重点,比如一会儿展示图片,一会儿播放视频,一会儿播放声音,只会让学生的思维混乱,注意力分散。只有适量地运用才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过多运用则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甚至产生厌倦学习的情绪,得不偿失。而且教师在课件播放过程中要适时地讲解、点拨、强调,还要特别注意讲到哪里就点到哪里,不要反复点开过多的页面,否则学生会往下看,注意力分散,适得其反。

3.不能颠倒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现在教师制作的课件一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件,另一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件。从具体的应用看,前者居多,但这类课件过多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因而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本着“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教学原则。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确实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我们决不能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让课堂上教师一味地演示课件替代了学生的主动思考,我们应该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生命线,有的放矢地发挥多媒体在课堂上的作用。

三、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过去死板的课堂教学有了本质的变化,使教育教学局面有了很大改观。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在信息化教学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和发展,让多媒体技术下的课堂闪光。

上一篇:英国中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对国内教育信息化推进...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托里拆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