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保护的贵州行动

时间:2022-09-25 01:43:26

湿地资源保护的贵州行动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湿地系统对“两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不可忽视的生态屏障功能。同时,保护湿地资源,也是建设生态贵州、多彩贵州的重要课题。

湿地是什么?是清波荡漾的河流,是烟波浩渺的湖泊,是金黄无垠的稻田,是珍禽栖息的沼泽。

它因内涵丰富而没有统一严格的界限,但它涵养水源、调节流量、保护堤岸、纳污吐新,被誉为“地球之肾”。

作为典型的高原喀斯特地貌,贵州是全国的湿地小省,因此以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为主的湿地资源显得尤其珍贵。

湿地是建设生态贵州的基础

国际公认的湿地概念,是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按照这一标准,贵州遍地是湿地。”贵州省林业厅副厅长黎平介绍说,贵州湿地呈现出湿地类型多样、喀斯特溶洞湿地多、湖泊沼泽湿地少、湿地生物资源丰富等特点。

在贵州的高山峡谷间,密布着大大小小的河流,这是河流湿地。广布贵州的喀斯特地貌,让河流时而飞身跃下形成众多的瀑布,时而消失在山麓进入山底形成地下暗河。而在那黑暗的地下世界中,还有着奇妙的洞穴生物。

贵州喀斯特高原地貌上有很多生机勃勃的湖泊湿地。红枫湖、百花湖等湖泊,不但是旅游胜地,更是众多水鸟的栖息家园。近些年贵州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库和水电站,形成了众多的人工湖,随着建库时间增长,生态系统稳定下来后会成为湿地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贵州的人工湿地堪称巧夺天工,最具特色的是稻田。全省有20个万亩以上的坝田,有分布广泛的梯田,丹寨县龙泉镇的高要梯田群,黎平县堂安梯田、从江加榜梯田等最为著名。稻田养育了贵州人民,还养育了白鹭、牛背鹭等多种水鸟,并为人们提供了壮美的景观,创造了天人合一的梯田文化。

据第二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截至2012年底,全省湿地总面积为20.97万公顷(不包括稻田湿地),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9%,比全国的湿地率5.58%低4.39个百分点。

“湿地面积虽然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不大,但生物多样性却很丰富,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黎平介绍,全省湿地生态系统中栖息有脊椎动物618种、湿地植物名录共有1457种。

黎平表示,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湿地系统对“两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不可忽视的生态屏障功能。同时,保护湿地资源,也是建设生态贵州、多彩贵州的重要课题。

为湿地保护提供持续动力

位于威宁自治县的草海部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它与青海湖、滇池同为中国三大高原湖泊。

因水生植物丰富,越冬候鸟众多,湿地生态系统完整,草海已被列为我国以及世界重要湿地之一。据统计,草海目前的鸟类超过200多种,其中,有黑颈鹤、白头鹤、白鹳、黑鹳、金雕等7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灰鹤、白琵鹭等20种二级保护鸟类。

历史记载,草海形成于清嘉庆年间,水域面积最宽时为50多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末,因“围湖造田”,致使草海水域面积急剧减少,草海及其水系遭受毁灭性破坏。

近年来,贵州加大草海生态治理力度,从恢复草海水域面积、加强水体污染防治、调整完善威宁发展规划等多个方面努力。

“为草海治理不断探寻路径,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草海的污染。但对于庞大的草海生态系统来说,治理依然任重而道远。”贵州省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邓伯龙说。

邓伯龙直言,贵州湿地保护还存在盲目开垦和改造湿地降低了湿地功能、过度捕捞采集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不科学的超密度人工饲养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等多重困境。

如何破题?贵州从机制创新领域入手。

于今年1月正式施行的《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明确规定把每年10月的第三周定为湿地保护宣传周,并对湿地违法犯罪做了明确规定。

条例规定在湿地保护范围内,禁止倾倒和堆置废弃物、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超标废水;禁止擅自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禁止非法捕捞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禁止擅自排放湿地蓄水或者修建阻水、排水设施,截断湿地与水系联系;禁止擅自猎捕、采集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捡拾或者破坏野生鸟卵;禁止擅自开垦、围垦、填埋、占用湿地或者改变湿地用途;禁止擅自挖砂、采矿、取土、烧荒、采集泥炭或者泥炭藓、揭取草皮等。

条例规定,违反上述规定,由湿地保护管理机构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处以罚款。

同时,贵州立法步伐从未停止。据邓伯龙介绍,仅省级生态立法,贵州省已先后制定50多件,现行有效30余件。《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草案)》也即将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初审。

为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湿地保护方面的工作,今年3月,贵州还成立了湿地保护委员会,省林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学技术厅等12个政府职能部门参与其中。

一系列机制创新表明,湿地保护不再是某个部门的独立职责,而是形成了协调联动保护湿地资源的强大合力。

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

清晨,走进贵阳市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这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野鸭尽情戏水,白鹭贴着湖面“凌波微步”,可爱的鸟儿在青草地觅食,啾啾鸣叫,好像在唱歌。

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在已建成的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基础上,整合阿哈水库湿地资源而申报建成的部级湿地公园,总面积1218公顷。

公园内,每天都有上千市民来这里休闲观光、锻炼身体。“与湿地共生,才能感受生态贵阳。”70余岁的贵阳市民王大爷表示,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阿哈湖都是贵阳饮用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哺育了无数沿河而居的贵阳百姓。

2005年,贵阳市成立阿哈湖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2013年,贵阳市决定将阿哈湖水库与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整合申报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2015年1月,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成为贵阳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建设,是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这些年,多数城市受“热岛效应”影响,中心城区气温在中午比城郊高出2℃至5℃,而贵阳的气温与城郊差别不大,原因之一就是湿地公园的植物、水域、土壤组成的良好生态系统,散热功能大大高于建筑物。

按照《贵州湿地保护工程中长期规划》(2010-2030年),贵州积极启动湿地公园建设,逐步构建全省湿地保护网络体系,提高自然湿地保护率。截至目前,贵州已建立湿地类型和湿地相关的自然保护区20处,建立国家湿地公园30处、省级湿地公园4处,湿地保护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初步构建起贵州湿地保护体系。

城市要扩张要发展,但更要给绿色让出更多空间。湿地公园与普通公园有所不同,要保持区域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所以对园区的管理要求更高、更严,必须做到严格执法,市民观赏必须遵守规定,注重环境保护。

同时,湿地公园建设还破解了“湿地要保护、城市要发展”的矛盾。在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贵州适度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展示湿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湿地文化,最大限度发挥湿地的经济、社会效益。

六盘水市明湖湿地公园不仅成了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最佳场所,更成为集科普、旅游、婚纱摄影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责任编辑/郎艳林)

上一篇:“十三五”规划下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战略路... 下一篇:浅议如何运用合同台账编制项目开发现金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