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悟情情更浓

时间:2022-09-25 01:03:27

语文课堂中悟情情更浓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67-01

摘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其实,课堂教学何曾不是生活!课堂没有了生活的情趣,生硬灌输,死气沉沉,以致孩子不喜欢语文,害怕语文。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母语教得连孩子都不感兴趣,甚至是害怕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关键词:语文课堂 情感 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活动都是软弱的,只有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焰,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若能高度重视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趣,把语文课堂演绎成富有情趣的生活而不是说教的舞台,该多好啊!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悟情情更浓。

1 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堂上,激励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教师若能合理地发挥语言的魅力,用充满激情的、诗一般的教学语言导入新课,必定会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精神状态,情不自禁地走入文本,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进而促进理解与感悟,提升语文素养。

记得我校一位老师在上《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一开始就用课件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美景,同时深情导入:“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人类的家园,她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地球,你还想管她叫什么?”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我管她叫花园。”“我管她叫妈妈。”“地球是我们的家。”“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听,多么动情的表达啊!授课伊始,教师就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进入情感世界作了“预热”。这短短的课前激情实在令人叹服。

2 课中悟情情更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不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并不是可以自发而深刻地进行的,必须经过有效的引导,才能得以充分开启。

课中,教师要用饱满的感情,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多媒体演示,填补空白,创设情境等手段,激起学生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感。

2.1 借助媒体,情动辞发。

笔者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中,待学生充分诵读、感悟课文后,教师适时播放战士们英勇夺桥的电影片段。当学生看到那纷飞的炮火,战士们奋不顾身夺桥的战斗场面,都情不自禁地和我一样激动,有的甚至“啊”“呀”地叫起来,老师继续引导:“此时此刻,我想你们的心情和我一样激动,同学们,红四团的战士们面对滔滔江水、面对熊熊大火、面对生死考验,他们表现得毫不畏惧,实在令人可敬可佩。可是,有战斗就会有流血牺牲。请看屏幕――”屏幕中继续出现夺桥过程中战士们纷纷中弹落水身亡的悲壮场面。学生沉默了,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师继续煽情:“在这夺桥的过程中,有的战士不幸落入那翻腾怒吼的江水中,多少战士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此时此景,你们又想对这些烈士的英魂说点什么呢?”在这种情感的驱动下,学生们纷纷举手,真情如涌,妙语连珠,令旁听者赞叹不已!

2.2 填补空白,推波助澜。

一篇课文,看似寻常,其中却含有许多可以挖掘之处。教者如能联系课文,结合实际,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有位教师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们的总理也是一个需要关心、需要体贴的人啊,看,夜这么深了,我们的总理还在办公室里工作着,要离开总理的办公室了,你们想不想对总理说些什么?”于是,同学们纷纷劝说总理要早点休息,保重身体。待学生真情相劝后,师继续补充:“其实,我们的总理他何尝不想让自己过上轻松一点,舒适一点的生活。但是,他做不到,我们的国家有太多的事情等他去做,你们看1976年,在他身患癌症的那一天,他工作了多久。”然后出示总理一天的工作安排表,待学生细细看后,师再深情引述:“这时候,总理已是76岁的身患重病的老人啊。所以,很多人都劝他休息。可总理却说:‘可以理解,但很难做到’。那么,他的心到底在想什么呢?”多媒体再出示总理亲临受灾地区,迎接美国总理等片段。然后,再抛出一句:“你们说我们的总理是个什么样的总理?”到此时,已掀起了学生情感的高潮,学生对总理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更加可亲可敬的国家总理,真正达到了推波助澜,以情动人的目的。

2.3 创设情境,师生互动。

以境生情,因情而动,可以让课堂上充满生命的活力。

例如,我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时,曾创设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听了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我很担心,真想劝劝这只狮子。孩子们,你们想劝吗?”孩子们天真无邪,充满童真:“当然愿意了!”于是,我一转身,快速在胸前贴上懒狮子的图片,说:“你们瞧,徐老师转身一变,变成了这只懒狮子。现在,谁来劝劝我?”孩子们争相举手,于是,出现了以下的一幕:

生1:“喂,懒狮子,醒醒吧,别再睡了!”

生2:“哎,懒识字,太阳都晒屁股了,该练功了,你看,哥哥多刻苦呀!”

师:(扮狮子样)睁开了眼睛打哈哈。

生3:“懒识字,赶快练功吧,将来你爸爸、妈妈老了,你靠谁呢?”

师:晃晃脑袋,作清醒状。

……瞧,稚嫩的话语,纯正的感情,另动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怎么不令人为之感动呢?

3 课终谙情情未了

当课文教学快接近尾声声,学生对文本已有了积极的情感,甚至可以说情感正处于沸点状态,那么,在学生情感飞扬时,如何能移情体验,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例如,当《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快结束时,学生已被女娲不怕困难,不怕辛苦的真情打动了,如何抓住这一契机,给学生以情感的余韵呢?此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女娲这样不怕辛苦,拯救人类的人。请看屏幕――”

屏幕上,在《为了谁》的配乐声中,出现了98抗洪抢险的真实场面,还有抗击非典战士抢救病人的感人画面。这就是课的尾声。教室里,一片安静,没有一声一语,但孩子们情感的心弦已被轻轻拨动,他们都在静中感悟,在静中完成了一次情感的升华。

总之,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去捕捉,去挖掘,引领学生用心体验情感,定能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创设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 下一篇: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