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好的激活美术教学

时间:2022-04-16 02:31:18

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好的激活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57-02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已经展开,其范围之大、进展之快、效果之显著,都是以前几次课程改革不能达到的。作为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所包涵的基本理念,切实在教学中贯彻这些理念,才能创造出一 片新天地,不让课改成为一句空话。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封闭和狭隘,比较习惯于以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再加上陈旧的课程模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性,缺乏人文关怀,忽视学生经验和发展需求。如何推进小学美术素质教育?美术老师要努力适应新课标要求,蜕旧更新,转变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重塑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职能可以说迫在眉睫。

1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传统中小学美术课教学过程一般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作业、作业展评、课堂小结几个环节。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师为主宰整个课堂,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总是怕学生理解不透或是自己讲解不清讲起课来滔滔不绝,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感觉良好,学生却没有兴趣。要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状况,美术教师必须转变形象,由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成为美术课堂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要及时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互动共存的师生关系。确立“平等中的首席”地位,能“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同学生一起成长”。做学生的朋友,重视学生的意见,这样学生学习会更积极、更主动。有了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就不难提高了。教师要不段的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把更好的教育理念带到课堂中来。

2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变成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

传统美术课教学,教学方法单一,以学科知识的技能技巧为中心,学生没有兴趣,课堂死板不生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与训练,学习内容难、繁、偏、旧,过于专业。虽然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美术学科知识常规教学胜任自如,但很专业的东西学生没有兴趣接受。即使学生被动接受,难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很多学生平时喜爱画画,却不喜欢上美术课。除兴趣发生转移外,教师课堂上说一不二,灌输式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由于年龄和知识的局限性,自己的作品又很难适合老师的口味,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可望而不可及,丧失了自信。所以,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转变角色,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变成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更具儿童年龄特点和个性的美术作品,让儿童热爱美术的天性得到展现。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主张开展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适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使美术课程更具吸引力。在组织教学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根据学生不同潜能和个性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因材施教,不能再把学生当“机器”,更不能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自居,要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无拘束的情感体验中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虽然美术新课程有了新的标准、新的教材,但至关重要的是新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会深深地影响教学内容,过程到头来比内容更起作用。这中间美术教师参与、引导的作用是关键。

3 在美术教学中,打破单一的学科壁垒,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

传统的美术教学学科知识单一,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没兴趣。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打破学科的界限,进行学科整合。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在美术课堂上实行综合性学习,突破学科的界限,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音乐,语文,自然,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比如在上《未来的汽车》一课,展示给学生的不仅是各种汽车图片,还展示各种汽车发展的历史及背景资料以及各时代汽车的性能技术特点资料。从木头的搬运到轮子的产生,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甲壳虫”的产生,再到新的陆空两用汽车的产生,一套完整的资料让学生大开眼界。学生不仅从外观上了解了汽车,还了解了汽车的发展史及相关人物,了解了汽车的制造国家和厂商。了解了人类科学的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历史。一节课下来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还大大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把美术学科的知识和其它学科进行整合。是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转换的一种有机结合,更是美术教学内容更新的好方法。

4 在美术教学评价中,由学科成绩的“裁判者”变成美术学习和发展的“欣赏者”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以技能评价为唯一标准,轻视大量普通学生,只重视结果评价,不重过程评价,教师扮演着终结性和唯一性的课程“裁判者”,学生没有发言权,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被测试的消极境地。要改变这种错误的评价观,美术教师必须由学科成绩的“裁判者”变成美术学习和发展的“欣赏者”。评价不是目的,促进美术学习才是目的。

在教学评价中要开放评价标准,改变传统的“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做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语言要幽默,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到心里去。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教学时,要注重美术教育的艺术性,不在于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而在于激励、唤醒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情,主动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角度的去欣赏学生的作品。根据学生的潜力、个性,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即使学生作业水平不高,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特别注意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作品,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学生,否则学生会逐渐失去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失去创造的自由意识。在评价学生作品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作用,自我认识,沟通情感,使学生更能读懂美术作品的内涵。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分谁画的好坏,而应重视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

以上观点,是自己学习美术新课程、新理念的点滴体会,也是自己在教改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仅供有志于美术教学的改革同仁参考。新课程改革是新理念新标准新要求,适应现代前沿教育它还要依靠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述中去贯彻和实现,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了解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同行,创出一 片新天地。

上一篇:利用网络技术辅助《电工》教学初探 下一篇:浅谈数学观察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