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回归生活 回归自然

时间:2022-09-24 11:43:12

让数学课回归生活 回归自然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学生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因此,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逐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关键词】数学;回归生活;自然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就能发现到处存在数学。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教学时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1、变例题、习题为生活化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样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时,教师可出示:中国联通130网卡有两种:1)联通卡收费标准是:月租费12.5元,来电显示6元/月,本地通话费0.35元/分;2)“如意通”储蓄卡收费标准:本地通话费0.5元/分,无月租。问月通话时间多少分钟两种通话方式收费一样?

分析:“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推动力,用贴近生活的具体实例来引发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学生是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因此,我们需要持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为了生动形象的引入课堂,教师可以按如下设计进行:欣赏《海上日出》图片,让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去感受生活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议一议:按直线与圆交点个数去分析它们的位置关系。这种“别出心裁”的情境创设,使得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教学效果立竿见影。

二、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揭示出的规律,教学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掌握规律。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后,可以设计如下一个习题:小明驾着一辆小轿车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上行驶,他先向东行驶3公里,接着向西行驶6公里,然后向东行驶10公里,最后向西行驶2公里,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1)小明最后位于出发地的什么方向?距离出发地多远?(2)如果这辆小车每公里用油0.6升,则这天共耗油多少升?

通过这样的生活实例,学生不但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而且易于从身边去体验知识,获取知识,因为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三、让数学在生活实践中动起来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后,可以联系一个与生活相连的问题:一群学生前往位于青田县境内的滩坑电站建设工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男生戴白色安全帽,女生戴红色安全帽,休息时他们坐在一起,大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位男生看到白色与红色的安全帽一样多,而每位女生看到白色的安全帽是红色的2倍。根据这些信息,请你推测这群学生共有多少人?

这道题目让许多学生无从下手,因为条件很少、数量少、等量关系很明确,可学生就是不知道如何表示出各个数量。于是,我安排了一个有趣的活动:请出5个男生和4个女生,男生戴上白色帽子,女生戴上红色帽子,让其中一个男生数一数白色和红色帽子的数目,然后请出一位女生数一数白色和红色帽子的数目,通过活动发现了一个结论:男生或女生在数帽子时,都只能数到除自己以外的白色帽和红色帽。最后,学生就轻松的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

总之,我们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力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和练习,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爱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贲友林.《此岸与彼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2]苗佳娜.《让数学走进生活》.新世纪的足迹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2001年版134页

[3]谭德礼.《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德育思想》.山西师大学报,2003年03期

[4]张启华.陶行知德育思想初探.西华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5]戴晓华.《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2001年版

上一篇:浅谈“如何评价一节英语课” 下一篇:CRH380BL型动车组车门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