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时间:2022-09-24 10:26:02

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本文先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随后就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时期 高中语文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52-01

2012年10月27日全国高中语文模块课程・专题教学研讨会暨第三届语文教育学博士生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重点研讨的课题是“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语文课”,在会议开始之初吴泓老师的开场语是:“老师讲得精彩,怎么换不来学生的精彩?哪里出了问题?”现在看来是“正轨”的语文教学的出现了问题,致使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那么,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改变高中语文学习的现状,激发高中学生学语文兴趣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就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谈点看法。供参考。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1、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弱化。近些年来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语文教学偏离了“素质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取而代之的是“一言堂的教学”和学生纯知识的“记忆”,致使学生在学了许多年语文后,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不到明显的提高,进而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的水平。

2、课堂教学并非所谓的高效课堂。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部分高中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标要求的“关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理念,不切实际地追求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的所谓的“活跃”。演讲比赛、小品表演、辩论会等等层出不穷的“创新”授课模式,看起来学生参与了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事实上来说学生们在热闹的课堂中知识收获的并不是很理想,并不能有效地接受到教师传授的新的、有用的信息,就更不用提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了。

3、课堂教学脱离了语文教学“双基”。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们较为看重的是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不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教材上的文章内容有时是一带而过,对文章中的字词难点都还没有给学生解释清楚,就跨过课了许多所谓的“引申、拓展和发挥”,就好像教学中涉及字词难点等“双基”知识教多了就不是在搞新课程,就不是在搞素质教育,轻了文本的解读,轻了必要的双基,如此的教学,学生就是学个十年八载的语文,语言问题还是个“问题”, “镜中花,水中月”就是语文教学的写照了。现在流行的过分使用多媒体教学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学生听着音乐、看着录象,似乎眼耳鼻舌身都在用功,“有声有色”,热热闹闹,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还是一知半解,还是不能够提高语文水平。

4、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在认识上有偏差。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们进行词语的学习、文章的阅读积累、多少次说话的练习方能修成“正果”。特别是近几年来的素质教育下的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致使某些语文教师和学生便错误的认为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没有搞清楚“流”与“源”的关系,更不会理解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是个例子”的内涵。

另外由于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等原因,致使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教师交办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上了,最终就会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作业荒废了。

二、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较为熟悉的形式巧妙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序曲”,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笔者在上诗歌鉴赏课时,就曾尝试用多媒体演唱《但愿人长久》这些流行歌曲作为鉴赏课的开始,进而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后,再去讲解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

2、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进而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自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总是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然后在教室的引导下共同解决,这样的教学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要领,改变传统的学习状态,而且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提高了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3、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好的习惯。一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在学习中“找出”一条适合自己记忆方法,同时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记忆。因为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需经常记忆。二是养成喜爱读书的习惯。要引导学生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名著培养健全的人格;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名著,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三是培养学生动手写的习惯。现在有很多的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也背诵了不少经典名句,可是到写得时候却“巧妇有米不会炊”了,原因何在?就是写的太少了,玩的时间太长了,懒得动笔了,所以要培养学生动笔写的习惯。四是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别人的习惯。我们知道新时期的高中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并且还都有“不服谁”的认知特点,所以要求学生向别人学习,学生还可能不服气。鉴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和心理疏导,让他们认可“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就是说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自己的教师,每个人都有你学习的地方,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要有的,现今的竞争,让我们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五是培养学生怀疑,好问的习惯。只要有怀疑才可能有进步,我们老师都喜欢“好问”的学生,因为好问代表学生的进步和探究。

4、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特别重要。因为高三学生“时间短、任务重”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如果某学科有两次考试“出现滑铁卢”,学生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

上一篇:信息化技术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如何提高中职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