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中的开放性与生活性实践

时间:2022-05-23 08:06:25

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中的开放性与生活性实践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得到全面发展和改革,也促使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朝着开放性和生活性发展。品德教育与学生的道德素质直接挂钩,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也使得品德生态课堂具有开放性和生活性的可行性。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引导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逐步摒除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生活性。

【关键词】小学品德 生态课堂 开放性 生活性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67-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部门明确的提出要在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这就显示出小学品德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的小学品德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标准下显得无力,无法针对学生的品德素质进行全面提高。因为品德课程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加上生活化教学模式对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使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向开放性和生活性发展成为改革的新方向。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中的开放性与生活性实践的相关问题,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二、开放性与生活性的课前引导

要实现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生活性,首先能做的就是在课前引导方面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实现开放性与生活性。

小学品德教材中的诸多案例都是与生活具有紧密关联的,在课前引导中,教师可以活用生活中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品德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以以此突破传统的课前引导模式,达到开放性的目的。

例如,要学习《地球生病了》这一章节,教师就可以举出当今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进行举例,如周围的河流受到污染,鸟儿的数量越来越稀少等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实例,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学内容与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就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并没有收到严格的约束和限制,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来产生新的思想和意识,也就达到了开放性的目的。带着这种开放的意识进入课堂教学,就能够进一步达到品德课堂教学开放性和生活性的目的。

三、在教学方法中得到突破

在课前引导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带着开放性的思想和意识进入课堂,并且感受到品德课程的生活性。因此,教师已经省去设置生活化情景的精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得到突破,进一步实现品德生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活性。

首先,教师应该从课堂气氛中进行改变,要尽量营造一种舒适宽松的课堂气氛,消除课堂学习的紧张和压抑,才能够让学生犹如在日常生活中,并且保持开放的思想和意识。

例如,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桌椅重新摆放,围绕在教室中央摆放成一个圆形。这就将教室布置得犹如一个会场,会使学生感到放松,也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以此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

其次,教师应该完全将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索和学习。因此,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或辩论。

在轻松地教学气氛中,更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意识的开展,能够使得学生踊跃发言。这种环境中,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大量的观点和想法,也就达到了开放性与生活性的目的。

简单地说,教师就是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首先营造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气氛的轻松气氛,以此来引导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和发散,最终达到开放性的目的。

同样的,教师还可以根据主题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聪明的消费者》这一主题中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教师将学生分成两大阵营,引导学生围绕着什么才算聪明的消费者进行辩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品德生态课堂教学实现了开放性与生活性。

四、开放性的教学评价

最后,教学评价也是实现课堂教学开放性与生活性的有力手段。在课后的总结与回顾中,学生要依据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提炼。也就是说,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开放性的观点和意识的判断,这就直接决定学生在未来学习中的态度。

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明确学生开放观点的两面性,要尽量做到合理工作的教学评价,不能打击学生开放的学习态度和意识,也不能使学生养成骄傲自满的态度。

例如,在《我的权力与责任》这一课中,学生提出的观点必定不同,也一定会出现针锋相对的情况。部分学生会将守护祖国、护卫世界和平当成是自己的责任,而另一部分学生只是将孝敬父母当成自己的责任。这就可能导致持有两种观点的学生出现矛盾,使得学生之间发生争执。一边认为对方的看法片面和自私,另一边则认为对方的目标不切实际。

因此,教师的评价在此时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利用开放性的教学评价,同时肯定两边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告知学生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不存在高尚与否的问题。

在开放性的教学评价中,学生开放性的观点和意识才会得到肯定和认可,才不会对其造成打击,也会使得学生能够日后的学习中持有开放的态度。

总的来说,开放性和生活性是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品德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开放性的教学评价全面促进开放性与生活性生态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婷. 包头市青山区文学道小学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 和学新,刘雪梅. 面向生活的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上一篇:刍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留白” 下一篇: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