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小小智慧树》栏目研究

时间:2022-09-24 09:42:42

中央电视台《小小智慧树》栏目研究

《小小智慧树》是中央电视台针对1~3岁的幼儿制作的一档节目,也是中国目前惟一的一档适合1~3岁孩子观看的栏目。可以说,《小小智慧树》是全国最大的“空中早教亲子中心”,填补了中国低龄幼儿媒介需求的空白,在节目中既给他们娱乐性的信息,也给予他们知识性的信息。

在我国,由于幼儿在3岁之前,常由父母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看,大多数无法接触到正规的早教教育,即使在城市中,早教课程也往往因为高收费和家长时间紧张而无法对幼儿形成长期有效的作用。家庭中对于幼儿的教育也会因为成人个体素质差异而显得水平参差不齐。中央电视台在少儿频道中设置这样一个栏目,目的无疑是缩短不同社会阶层的知识水平差距,即缩小“知沟”。

《小小智慧树》汲取了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把这些有机地融入到节目当中,以其定位的独特性、板块设计的合理性、内容的科学性和娱乐性深受幼儿及家长的喜爱,在2010年CCTV节目收视率排行榜中高居第四的位置,尤其在城市,几乎每个有低龄幼儿的家庭都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小小智慧树》。下面就从幼儿本身的特点出发,分析《小小智慧树》的成功与不足。

一、幼儿收视习惯与播出安排

一般而言,现代家庭中,婴儿从出生后就会接触到电视,但一些家长认为给孩子看电视会带来诸如影响视力、影响人际关系、电磁波辐射等负面影响,还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太小看不懂电视,因此也没有给孩子选择节目的余地。其实,幼儿从满月时就已经对光影色彩的变换有反应,对电视上不停变化的内容产生兴趣。到一岁左右,大多数幼儿就已经可以理解电视中慢动作或简短片断的意思,从电视中“学习”到一定的知识。

应该说,1~3岁的幼儿不仅可以看电视,而且应该充分利用这样一个普及率极高的大众媒介来进行幼儿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但看电视的时间确实不应过长,一般以半个小时为宜。《小小智慧树》的播出时间虽几经改变,但一直保持半个小时的时长,如果去掉中间插播的广告的话,时长一般在23、24分钟左右。这个时长既能保证节目内容的丰富性,又不至于引起幼儿的疲劳感。

再从播出时间上看,《小小智慧树》2011年1月17日前的播出时间是早上9点,1月17日后改为早上10点播出,可以看出如此安排是经过周密考虑的。因为我国幼儿上幼儿园的年龄普遍在3岁以上,所以傍晚时段更适合安排幼儿园、小学放学后的幼儿观看节目;下午通常是幼儿的休息时间,休息的时长也因个体差异而不同,所以也不适合;只有上午,大多数幼儿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早教学习效果比较好。

二、幼儿喜好与主持人定位

低龄幼儿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也不持久,因此幼儿节目主持人在风格上要保证吸引他们的关注。“卡通型”主持人通常都是色彩明快、造型可爱的夸张形象,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和喜爱。对于低幼的儿童来说,“卡通型”主持人满足了他们喜欢小动物、喜欢新奇形象的天性,他们会把这类形象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因而“卡通型”主持人更容易被小朋友们接受。

《小小智慧树》里面有两个主持人,红果果和绿泡泡。红果果和绿泡泡的外形属于可爱型,都是圆脸、大眼睛,尤其是绿泡泡,是男主持人中比较难得的娃娃脸。穿着主打休闲风,衣物的色彩很鲜艳,不会给幼儿以疏离感。

在动作设计上,由于幼儿偏好类似人脸的中等复杂度的图形,因此要对面部表情及身材特征加以夸张,添加具有身份特征的服装和道具,不宜复杂,否则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红果果的衣服通常都是红色系和粉色系的,绿泡泡的衣服通常都是蓝色和绿色的,这和他们的名字相吻合。每个人还有自己的标志动作:红果果在说完“我是你们的好朋友红果果”后会竖起两个大拇指晃动;绿泡泡在自我介绍“我是最爱做游戏的绿泡泡”后伸出双手,并辅以晃头的动作。这些动作和人物形象有机地融为一体,吸引孩子的目光。

受到欢迎的原因当然绝不仅仅是外形,态度上的定位决定了风格的定位。他们和以往的少儿节目主持人不一样,以往的主持人可能给孩子的感觉就像大哥哥、大姐姐,红果果、绿泡泡给孩子的感觉比较真实,就在他们身边,是平等的,说话也是用商量的口气、合作的态度,而不是作为长辈命令他、哄她。红果果和绿泡泡就是以幼儿的“大朋友”来驾驭节目,说话、审美都是以幼儿的角度出发。和孩子平等交流,孩子就很容易接受你的要求,而命令的口吻可能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例如红果果和小嘟嘟来到幼儿园看到小朋友喝水的场面,红果果说“你们知道吗?喝水对身体好哦!”,小嘟嘟拍手说道“小嘟嘟喜欢喝水!”在红果果的劝诱和小嘟嘟的示范下,孩子就会主动要水喝。在做游戏的时候,常常能听到“让我们如何如何”这样的句子,主持人并不是站在一边扮演一个高高在上的评判角色,而是和儿童一起游戏,即使不参加,也会在旁边和其他孩子一起高喊“加油加油!”这些都让幼儿有一种亲切感,认为主持人是和他在同一群体的,是同样的玩伴。

节目中还设置了三个人偶:朋朋、托托、小嘟嘟。朋朋是黄色鸭梨的化身,托托是绿色桃子化身,小嘟嘟是紫色茄子化身。这些水果蔬菜都是幼儿熟悉的事物,变成的人偶都是圆圆的肚子,大大的脑袋,脸上带着笑容,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和真人比起来有更大的吸引力。朋朋常是以一个成年形象出现,他负责指导、解释,在游戏中担当裁判,给节目充当信使等工作,可以说,朋朋是一个“权威”的形象,给孩子以行为的引导。而托托和小嘟嘟则是幼儿的“同龄人”,他们的认识水平不比3岁的幼儿强多少,爱撒娇、喜欢玩,是幼儿的“好朋友”。不少孩子反映在节目中最喜欢的就是小嘟嘟,而小嘟嘟也是三个人偶里面年龄设置最小,风格最接近儿童的。

三、幼儿发育特点与内容设计

《小小智慧树》下设固定歌舞、形状变变变、唱歌时间、当当时间、你太棒了、认知、西瓜桔子做游戏、请你像我这样做、讲故事、mini teddy幼儿英语、丁丁信箱等子板块,每一期节目除了固定的开场歌舞、《我爱你》、《再见》是不变的内容外,其它时段只选取其中几个子板块组合而成。

幼儿的认知水平在1~3岁横跨了感知运动阶段和形象思维两个重要的认知阶段,所以如何做好这两个阶段的过渡衔接,如何让幼儿更好地认知事物,是节目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同时,幼儿的注意力也有了比较长足的进步,出现了有意注意的萌芽。相对于成人要求幼儿看某一节目,幼儿自主自动的观看节目的时间更长。因此,《小小智慧树》更多地是要提起幼儿兴趣,否则教育目的就无从谈起。

在1~3岁这一时期,幼儿具备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与节目的内容是相吻合的。

(一)独立活动与鼓励活动

这一时期幼儿大多可以独立行走,这大大扩展了他们的生活范围,手的动作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可以进行转手腕等比较精细的动作,因此可以比较准确的操纵他所熟悉的物体。所以,在《小小智慧树》中,肢体活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歌舞节目中,伴随着音乐的是一些简单动作,幼儿基本可以跟随旋律进行模仿。尽管动作做的不到位,却并不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因为在节目中并不要求进行表演的幼儿动作整齐划一,舞台上除了主持人以外,其他孩子的动作可称得上“乱七八糟”,所以不会给电视机前的孩子以“我怎么做也做不好”的沮丧感。再如“请你像我这样做”,幼儿可以在这个板块中模仿走、跳、拍等简单动作,在富有韵律感的口令中活动手脚。其他子板块中,节目也尽量地穿肢体动作,不仅让孩子看节目,还让孩子有通过活动参与节目、操纵节目的喜悦。如当当时间,必须要唱当当歌、跳当当舞才能显示图画;没有电视机前小朋友的“帮助”,一些任务(如吹气球等)就无法完成等等,这些都避免了孩子在半个小时里呆呆地坐在椅子上的情况发生,使得节目妙趣横生。

(二)言语交际与营造环境

这一时期,幼儿的语言在迅速的发展,包括理解成人的言语和自己运用语言。尤其是后者,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前几天还在啊啊哒哒叫着的孩子突然会说好多词汇。通常幼儿掌握语言就是在一岁以后,在开口说话前有较长的语言积累期,也就是所谓的“就是不说,但什么都懂”的状态。如果周围有较好的语言环境,即发音正确、吐字清晰、词汇丰富、生动有趣、浅显易懂、柔和亲切的环境,幼儿就会更有兴趣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小小智慧树》里的人物不论是红果果、绿泡泡、朋朋这样的“大人”,还有托托、小嘟嘟这样的“小朋友”都做到了生动活泼、浅显易懂、亲切柔和。节目中采用儿童熟悉的词汇如“真棒!”“这是什么呀?”“快点快点”,这些都是家庭中和幼儿交谈时运用最多的。孩子们一下子就能理解。并且注重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参与,如和主持人一起数西瓜、数小鸭子,唱《小星星》的时候一起喊“小星星――”,星星玩偶才会醒来等等。让孩子有主动开口,并从说话中找到成就感,继而进一步刺激他们说话的欲望。

(三)进一步理解周围的事物与培养认知能力

幼儿在活动范围扩大和语言能力增强的帮助下,对事物的性质认识也有了大幅提高。幼儿在这一时期逐步掌握符号、语言、概念以至逻辑的命题,逐步能对直接感知的具体事物以至抽象的概念进行运算。

比如,幼儿的数的概念在早期是不稳定的,同一数量的客体,在排列稀疏时就被认为较多,对他来说,似乎客体的数目是因客体的不同知觉形象而变化的。需要通过不断地认识来进行矫正。在《西瓜桔子做游戏》中,两组队伍的竞争结果通常都要做对比,通过完成任务数量的比较,让幼儿自己判断哪一队应该是获胜方。为了能让幼儿更直观地判断出来,在任务数量上会有比较明显的区分。例如小犀牛顶积木这个游戏,看哪个队顶倒的积木多。在比较时就会把较多的积木堆画的比较高大,而少的那一方的积木堆则比较矮小。同时用语言向幼儿传递数量的概念,如“西瓜队顶倒了9堆积木,橘子队顶倒了11堆积木,哪个队顶倒的积木多呢?”幼儿通过眼睛观察――桔子队的积木堆高,脑子理解――11比9多,自然能够得出结论:桔子队顶倒的积木多!即使年龄较小的孩子,还不懂数字的概念,常常进行这种逻辑思维的训练,慢慢就接受了相应的知识。

(四)培养想象力和允许说错

儿童的想象力是他们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新生儿没有想象,随着经验的增加和大脑的发育,想象力也逐渐丰富起来。1~3岁幼儿会通过一些线条、形状进行联想,自行对这些抽象的、不完整的形象进行补充,形成他们熟悉的事物。这是想象力的基础。

《小小智慧树》的《当当时间》是培养想象力的一个重点子栏目。在《当当时间》里,幼儿从画板上看到一个事物是怎么一点点被描绘出来,但并不是一下子就把要表现的内容全都画完,而是画到一半就停下来,让小朋友们猜画的是什么。这种“半成品”让幼儿看起来既像这个、又像那个,不管说的是什么,对不对,小嘟嘟一律都给予肯定“我也是这么想的!”,当当也给予夸奖“你们的想法真不错!到底是不是呢?我们继续唱当当歌(看看)吧!”。通常画到最后都不是前面猜测的事物,但是幼儿在其中让自己的思维“飞了一会儿”。

这个栏目在初期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如果画外音的儿童猜测的和最终结果不符,当当会说“不对”,这很压制儿童的想象力,经过改进,有了很大进步。但也不算尽善尽美,因为每次猜测的事物都和最终的结果不一致,长期下去,也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会产生“反正猜也猜不对,干脆不猜了”的念头。建议可以在画外音中添加正确的最终答案,和其他的想法掺杂在一起,让幼儿既有想象空间也有答对问题的惊喜。

(五)记忆能力与内容重复

1~3岁是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不仅可以记住大人的一些简单的委托,并付诸行动,还能记住一些歌谣、故事等等。但记忆的内容也有选择性,偏好记忆那些色彩强烈的、活泼有趣的内容。在不断地反复强化后,会形成比较深刻的记忆。

节目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喜好。据笔者观察,儿歌是儿童比较乐于记忆的,因为既有动画、又有旋律、还有舞蹈动作,形式多样,很吸引人,旋律也比语言更容易记忆。《小小智慧树》中一首歌谣通常连续播放2周,一共播放10次,这样的频率和强度足够幼儿形成比较牢固的印象。再如mini teddy幼儿英语,里面选用的都是儿童乐于见到的动物形象,画面色彩非常饱满,在讲完简单的故事情节之后还有一段歌曲对故事做一个简单的复述。既帮幼儿回顾了刚刚学习的词汇,又增强了趣味性。其他板块也基本保持每一个节目重复5次的频率。

由此可见,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成人有很大区别,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有些家长抱怨节目重复率太高,内容简单,其实是不懂得早期教育特点所致。

为了让节目办得更符合幼儿的需求,《小小智慧树》组织了强大的节目策划团队。《小小智慧树》的制片人倪娜本身就是早教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她要求所有进入这个栏目的导演都不仅要过电视专业的关,还要过幼儿教育的关,具体来说就是必须读幼儿心理、幼儿教学法,有比较坚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对于节目的主创人员,要求每个月起码要读一本书,并且在栏目组内还有心得交流,不断地补充知识、提高素养。在节目设计时请专家进行指导,如《请你像我这样做》就是请了专业的老师,专门设计了为1~3岁孩子跳的韵律操,在韵律操里面配了好听的音乐,根据音乐和动作,让电视机前的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互动起来,从而培养幼儿的四肢协调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可见,从对动作的难易程度到游戏的目的都有专业人士把关。仅仅如此还不够,编出的小样,会到幼儿园进行试验,通过观察幼儿接受能力来做调整。如果他们接受不了就要调低难度,直到1~3岁的幼儿能够接受。丰富的理论、精心的准备、科学的流程、全面的反馈、严谨的态度、不变的热情,这一切构成了《小小智慧树》的成功。

尽管《小小智慧树》还并不完美,但是从2008年试播至今,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希望媒体工作者多尽一份心力,引领儿童身心健全发展,使电视媒介成为儿童初入社会的第一个起到积极作用的公共领域。

(作者单位:河北廊坊师范学院新闻系)

上一篇:如何策划主持人栏目 下一篇:度吉林省电视新闻\电视社教节目评选一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