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4 09:21:36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学生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并能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还能感受语言的精妙之处,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成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从而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学生的朗读训练?

1.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激情的语气,恰当的音乐,或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朗诵(读),图像,投影等电教手段来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朗读欲望?例如,我在教学第五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我先用生动的导语将学生的思绪带入北京的北海公园,一群少先队员在课余时间荡舟于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我随即打开视频课件: “北海风光”,让学生尽情欣赏,这样很快学生被动人情景所吸引,仿佛自己真得来到了美丽如画的北海,激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感情,通过欣赏画面和播放歌曲——《 让我们荡起双桨》,再加上配音朗读课文,以清晰?甜美的朗读声和悦耳的音乐声去感染学生?然后,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兴趣盎然,有声有色的朗读起来?

2.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学生朗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朗读的效果和朗读能力的培养?怎样训练学生的良好朗读习惯呢?

首先,要训练学生的朗读姿势?读,一般是坐着的?要求学生做到双手稍曲拿书?身坐端正?双肩放平?眼睛看课文;听读或朗读完毕后再放下书?有时也可以请学生站起来读或上讲台读?站起来读,声音响亮;上讲台读,可以锻炼学生当众朗读和说话的胆量?

其次,要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一些性格内向,文静的学生往往说话,读书声音很轻,一经形成定势,是很难纠正的?因此,在课堂上应多指导让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大胆张嘴读,做到声音响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一旦有进步,应及时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大声朗读课文的习惯?

再次,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朗读课文,不仅要做到口到,还要做到眼到,心到?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朗读时用心思考的习惯,在朗读课文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原文想想词句的意思,全文讲了什么等等?

3.交给学生一些朗读方法

首先,教师范读是很重要的?因为学生的模仿性很强,他们会模仿教师范读时是怎样停顿?怎样确定重音?速度?怎样处理节奏?语调等进行朗读?这时,教师只要稍加些技巧方面的指导,学生即能掌握?

其次,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读正确?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顿读?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对难读的词句,教师可领读或慢读等方法来训练?在别人朗读时,其他同学要专心听,然后评评朗读的优缺点,对提高大家的朗读能力也有好处?流利的读,就是要读的连贯?节奏自然?不拖长音?速度的快慢?声音的高低,要与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来确定?要读的流利,主要靠多读?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多读?如,个别读?分小组读?齐读?自由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等等?要有感情朗读,就是要读出不同语调,读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有感情的朗读是建立在正确?流利的朗读基础之上的,并要在深入理解课文,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之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好课文?

总之,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等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突出读的训练?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朗读指导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去训练,就能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上一篇:学习朱志伟 尽心干事业 下一篇:记一次班级盗窃事件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