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家族法

时间:2022-09-24 09:19:05

浅析中国古代家族法

摘要:家族法是调整传统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法律规范。家族法在国家还没有出现的原始社会时期,自从奴隶制国家出现以后及在后来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家族法成为国家法的起源和必要补充,并与国家法共同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工具。

关键词:家族法 国家法 家长制

中国古代家族制度早已出现在原始社会,此时国家与法律产生还并未产生,家族制度产生的根源可以说是原始社会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而遗留下来的血亲关系对人们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而在自奴隶社会出现“家天下”的统治之后,这种以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社会就愈加明显,由此出现了家族法在维系宗法社会关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家族法的产生及确立

(一)家族法的产生

中国自家天下的统治模式被确立以来就实行的是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经济上也一直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国家法在制定和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其自身固有的缺陷,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和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等因素都为家族法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家族制度与古代国家政治制度有着密切关系。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家族制度即脱胎于氏族社会,由婚姻和血缘关系组合而成的父系家长制演变来。”[1]

(二)家族法的确立

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血缘性关系得到了继承。进入西周时期,周公制礼,“尊尊”、“亲亲”成为礼的核心,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从战国到秦朝时期,在儒法的斗争的结果下,法家思想逐渐代替儒家思想而被统治阶级所采纳,宗法统治得到继续加强。此时除了维护宗法秩序的国家法之外,家族法的作用也开始被重视。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作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确立下来,封建法律也已被基本儒家化。国家法律对家长权、族长权给予更多的肯定,如汉律中就对不孝罪的惩罚、家长对子的惩罚、财产与爵位官职的继承权、婚姻等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也得到确认,鼓励家长、族长管理好本家族。汉朝之后,封建社会的发展逐渐成熟。之后的历代封建国家都或明或暗地承认宗族法规的地位。

二、家族法的法律形式及

在封建社会,国家法的成文发展使家族法越来越成为其的必要补充。一些名门望族制定的家族法往往由皇帝出面予以肯定,其法律效力无疑非同一般。如孔子后裔在制定家族法时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肯定,清代时又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一般的家族法,为了获得官府的肯定,也往往主动送到地方官府批准后再使用[2]。当这种家法族规制定的指导思想被御定,内容、措施被官府批准后,实际就成了封建社会的一种法律渊源。

1.罪名设置

由于家族法调整的对象与范围不同,因此在其罪名的设置上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例如大多数家族法没有专立谋反、谋叛及六杀罪名,而都是将盗窃、、奸淫等列为专条定罪量罚。同时在民事方面的规定也更加详细,甚至超出了国家法所及,如大多数家族法舍弃国家法中“亲属相为容隐”的制度,明确规定亲属之间相互有举罪责任。

2.处罚方式

违反家族法的处罚方法繁多,《孔府档案》中就记载了孔氏家族常见的处罚方法有训斥、赔礼、记过、停胙、革胙、罚谷、笞责、罚跪守香灯、鸣官、拘押、枷号示众、处死等26种。[3]种类繁多的处罚方法及其规定形成了一套关于身份制裁、经济制裁、身体制裁甚至剥夺生命等处罚体系。其次由于伦理血缘关系是家族共同体的组织骨架,在家族法与国家法各自的处罚体系中,家族法对之处罚所达高度远远超出国家法之罚。主要表现在对于盗葬、奸淫等破坏族内尊卑名份、伦常的行为,家族法均会给以最严厉的处罚。[4]但在一般犯罪行为的处理上,家族法的处罚程度则会比国家法轻许多。

三、家族法与国家法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法律形式,一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且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国家法;二是家族为了维持其内部秩序并对国家负责所制定的家族法。如果每一个家族都能维持其内部秩序,并同时对国家负责,那么整个社会的秩序自然也就得到了维持,这也就表明了家族法与国家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在国家法不断的对家族法的限制过程中,两者冲突不断,家族法也不断的向国家法妥协,甚至最终成为了国家法的附庸。

(一)家族法与国家法关系的一致性

家族法作为法的一种形式,是对传统伦理社会的经验总结,它的产生得益于调整和规制人的行为的需要,是一种自发自生的秩序。而“国家制定法的出现和增加只是由于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方式变化而引起的制度变迁之一”[5]。国家法是家族法调整范围的扩大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制定大量的吸收了家族法中有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规定,特别是对父权的维护与家族内部亲属犯罪之类关涉家族秩序方面等内容,甚而吸纳了家族法以父权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君权在一国之内就类似于父权的扩大,对君王以及象征其权威的法律的忠诚,即是国家秩序得以维护的保障。另一方面,家族法也会或多或少的受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法的影响。国家法对家族法的渗透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上,如皇帝的圣谕常常成为家族法的指导精神。除此之外,国家还借助法律以执行家族法中的某些规定,使之在执行过程中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由以上内容可知,家族法与国家法是一致的,国家法与家法族规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二)家族法与国家法的冲突

虽然家族法与国家法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致性,但由于所代表的利益共同体有所区别,二者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中某些还可能导致冲突。

这些冲突主要表现在:首先,家族法针对的对象极其有限且其保障能力也不具有稳定性,它仅仅只在其所存在的狭小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整个封建社会秩序的形成和维护存在不利;其次,由于家族法是将家长与族长置于家族内部最高地位,并赋予其在宗法财产、婚姻、继承等方面的控制权,家族意志的过分专断与不可抗衡导致了许多悲剧性结局的产生。这也是家族法野蛮和不合理的一面;最后在整合利益的过程中家族法主要关注的仅仅是家族个体的利益所在,这样有时候人们对家族法的内心认同就会超越了国家法。家族法过大的作用范围以及其效力得不到良好的规制,直接导致了家族法与国家法的抗衡,家族势力过分强大也会对国家权力的威慑力构成威胁。国家法的权威无疑受到了家族法的挑战,这是两者最突出的矛盾。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家族法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有其不可替代地位,它与国家法共同构成中华法系的完整部分。家族法是为了维护其族群内部秩序而自发形成的规范,作为封建国家法律的重要补充,起着管理宗族,辅助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而家族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国家法广泛地认可和依赖。同为封建社会的行为规范,一个是的统治工具,一个是家族的统治工具,二者在内容上相互融合,有力的弥补了封建国家法的不足,共同成为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毛少君:中国宗族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重要内容[J],浙江社会科学,1992, (4): 28-32。

[2]李交发:中国家族司法[J],法商研究,2002,(4)。

[3]袁兆春:孔氏家族宗族法研究[C],法律史论集(第2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4]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M],张建国,李力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上一篇:离婚女性居住权问题研究 下一篇: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