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上市“微调”:H股先行

时间:2022-09-24 09:11:27

计划跟不上变化。原定仿效新华保险(601336.SH,1336.HK)A+H股同步上市的人保集团整体上市方案日前被媒体爆出突然发生“微调”。“其实仍是A+H股的方式,只是人保集团此次将提前启动H股上市计划。”相关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是表述。

5月17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在北京表示,中国财险母公司人保集团计划在今年内完成A+H整体上市,目前仍等待上市窗口。

2011年下半年,新华保险和人保集团竞争上市,最终以新华保险胜出告终。不过,眼下的人保集团也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旗下核心子公司全面盈利,获社保基金注入100亿元资金,华闻系股权交割也于今年4月正式完成。业内人士基本上都认为,人保集团整体上市障碍已基本清除,剩下的只是时机的选择。

然而,未曾想上市方案此时陡生变故,到底是顺应时势抑或另有苦衷?旗下人保财险H股是否退市?而为了酝酿已久的上市大计,人保集团更是推出了“使命2015计划”,在该计划中,把新渠道的发展列为战略重中之重,然而就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新渠道对公司收入及盈利的影响仍难下定论。

人保集团能否赶在今年实现A+H并行,仍存悬念。

H股先行

有媒体此前报道称,人保集团本次整体上市计划中,A股部分原定于7月中下旬预批,按照该时间点和A+H股同步上市的计划推算,人保集团或将在2012年国庆前后正式登陆A股和港股市场。

“在金融改革大背景下,人保集团A股年内挂牌是没问题的,但是现在A股市场低迷,国外欧债危机的不利影响尚未完全解除,此时IPO很难获得理想的估值。”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徐晓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至于人保集团决定提前启动H股融资计划,有分析人士认为,“毕竟海外市场的限制较少,同时相对较易获得基石投资者(cornerstoneinvestors)的信任”。

时代周报记者从前述知情人士处获悉,人保集团在A股方面的IPO预备披露日期仍安排在7月中下旬,只是“程序相对简单的H股上市计划已经开始着手”。而针对时代周报记者疑问“是否无法完成A+H同步上市”,该人士表示,A股的发行计划将根据H股的发行结果确定。“H股发行结束后,人保集团将及时调整A股上市方案和步骤”。正常情况下,人保集团7月底登陆H股,此后A股的预披露工作也将展开,然后便可进入上会、等待发行批文等一系列程序。

“如果H股发行情况良好,融资额度符合或超过预期,将大大降低人保集团A股市场的融资压力,”该人士判断,“如果一切顺利的话,H股和A股前后间隔时间也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算得上是同步上市。”

但同时该人士坦承,如果H股的融资情况不理想,大大低于预期,人保集团在A股还是会有较大的融资压力,主动放缓A股上市将是个明智的选择。

北京资深投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人保集团本次“上市计划突变”是一个“聪明的选择”,该人士称,“在当前环境下,A股和H股能否同步上市并不重要”,因为“人保集团的融资重点在H股”,该人士认为,“只要完成了H股计划,人保集团的偿付能力将大幅度提升,资本压力迅速减小,A股融资将变得不再那么迫切”。

事实上,在去年引入社保基金后,人保集团注册资本从306亿元上升到345亿元,净资产从335亿元上升到520亿元,集团资本实力大幅提升。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人保集团三家核心子公司人保财险、人保寿险、人保健康的偿付能力分别为184%、132%和107.15%。除了人保财险偿付能力较好外,另外两家子公司接近偿付能力150%的监管线。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偿付能力不作为集团公司的考核指标,因此也难以构成人保上市的实质。其实,“抛开人保集团本身不说,中国大型国企和央企中有几个在上市中碰到过实质性困难?它们永远是市场的中坚力量,起着平衡和稳定大局的重要作用,不能仅用市场化指标来看待此事。”

此外,郝演苏认为,人保财险在H股的表现是人保集团综合实力的有力证明。

人保财险H股去留

人保集团整体上市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与此同时有个重大疑问,有分析师近日称,人保集团若要整体上市,必须先将中国财险港股退市,将其资产纳入人保集团再进行整体上市。

人保财险目前是人保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2010年,人保集团净利润73.3亿元,其中仅人保财险就贡献利润52.12亿元,占比超过七成。一位服务于港股上市公司的法务人士指出,由于人保财险是人保集团估值的重要资产,如果未来集团和子公司在H股并存的话,在融资的运用上,集团的公众股东和财险公司的公众股东“可能存在利益冲突”。

因而,有市场人士认为,人保集团启动A+H同步上市,就意味着人保财险H股将面临强制退市。但人保财险总裁王银成公开表示,人保集团和人保财险在H股共存“不存在制度障碍”。

郝演苏对这一说法表示认同,“在国外这一现象很普遍,母公司跟子公司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个体,都具备法人资格”,郝演苏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从前是儿子上市,现在是父亲上市”。

但某不具名保险界资深人士则持保留意见。该人士表示,此前有过先例,2010年3月,受制于整体上市之路受阻,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决定将刚买进半年的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股权全部转让,后被海航接手。

根据这个先例,该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排除人保财险退市的可能性。”

前述法务人士表示:“从联交所的上市制度来看,并没有规定已上市子公司在其母公司整体上市时必须强制退市,主要是企业自身的选择。”他指出,通常集团公司会选择将子公司私有化,这主要出于减少上市融资过程中的阻碍,以及母公司在资本市场更好地运用资金的考虑。

显然,人保集团面对的不仅仅是人保财险要不要退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上市后如何更好地适应资本市场。数据显示,人保集团目前总股本约为344.91亿股,如不考虑存量发行,此次人保集团A、H股总共发行的股票数量将至少不低于38.33亿股。2010年人保集团盈利73.3亿元,每股收益约0.21元,行业市盈率若以25倍计算,人保集团此次IPO的发行价格约在5.25元,据此,人保集团至少要从A、H股市场融资近200亿元人民币。

据悉,为实现上市,人保集团亮出“卖点”—“使命2015计划”。这一计划脱胎于《中国人保财险“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使命2015计划”

根据计划,人保集团制定了四大整改工程,并将2012年定为“销售服务体系建设年”。根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银成的解释,人保财险(人保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将强化城网(人保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农网(县域机构农村网点及销售队伍建设)、电网(电话销售和网络销售)“三网合一”建设,进一步完善销售神经末梢,以构筑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县域市场经营模式并巩固城市市场领先地位。

重中之重是发展包括电话销售和网络销售在内的新兴渠道。据人保财险内部人士透露,2012年,人保财险计划通过新兴渠道达到保费收入300亿元,占保费总收入的15%以上。

近两年,人保财险新渠道发力在业内有目共睹。2009年,人保财险正式获批电销牌照。据人保财险新渠道人士介绍,2009年,公司电销保费3.67亿元,2010年增加到36亿元,2011年达到130亿元,今年至少要超过200亿元。

作为全国最大的财险公司,人保财险近两年市场份额不断受到侵蚀。“主要是竞争对手平安等保险公司新渠道价格优势抢了不少业务。”人保财险某分支机构管理人士认为前几年在新渠道方面的落后是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人保财险在财险行业的市场份额为42.4%,平安财险为10.3%。这一年,平安财险正式获批电销牌照。此后2008年到2011年期间,人保财险市场份额又连续从41.5%降至39.9%、38.2%、36.3%,较2007年底下降6个百分点。同期平安财险市场份额却上升至17.4%,较2007年底上升7个百分点。

但据某人保财险分支机构管理人士曾对媒体透露:“除平安、阳光等少数公司外,大部分保险公司新渠道业务只是从传统渠道转移到了新渠道,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并没有增加,反而因为新渠道业务有15%的折扣优惠,导致公司保费收入实际在减少。”

前述某不具名保险界资深人士表示认同,“这在行业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该人士反问时代周报记者:“一年几百个亿的电销,怎么可能?”所以“绝大部分保险公司的新渠道业务都是从传统渠道转过来的”,因为这样既可以“规避掉中介的不确定性”,更可以节省掉一大笔“直销的佣金费用”。

郝演苏认为这种做法无可厚非:“长此以往会导致保费下降但收入和利润上涨”,同时他认为“新渠道业务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时代周报记者就上市一事致电人保集团品牌部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关于上市问题,目前没有统一的口径,所以无法公开任何消息。

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闪辞迷局

本报记者 陆玲 发自北京

5月25日上午,雷士照明突然公告,创始人吴长江因个人原因已辞去公司及附属公司所有一切职务。非执董、赛富亚洲基金创始合伙人阎焱获选为董事长;张开鹏为首席执行官。截至记者截稿,雷士照明首席执行官张开鹏已经正式上任。

对于外界来说,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一个月前,雷士照明2011年年报显示,去年年收入达到了5.9亿美元,较上一年的4.7亿美元增长了25%,净利润也从上一年的7134万美元增长了21%至8650万美元。这是一个很理想的数据。

作为创始人,吴长江从其一手缔造的雷士照明引退,不仅引发了股价的一路狂泻,更引发了业界种种猜测。作为一家与资本过度结合的企业,雷士照明的发展、上市史也是一部与资本博弈的历史,最终创始人卸任离场,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有评论甚至称之为,这是投资方的险胜。那么,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创始人突然辞职

“我们也觉得很突然”,雷士照明一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半个月前,吴长江还代表雷士照明赴伯明翰参加英国全资子公司新扩建的经营场址落成典礼,并计划将在2015年扩大英国生产基地规模。

吴长江,47岁,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1965年出生于铜梁。在业界,吴长江素有“赌徒”、“照明狂人”之称,做事“胆大敢赌”。

对于此次离职,吴长江则在5月25日晚连发两条微博,称自己是“近期身心疲惫,想休整一段时间”,之后依然会回来。但是随后吴长江将表示回归的微博删除。“吴总辞职纯属个人原因,目前仍然是公司的大股东”,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石勇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至于吴总是否会回归,这得看他的个人意愿和董事会的决定。”

“按上市规则要求,董事会早就安排把董事长和CEO职务分开。雷士有专业的董事会和强大的管理团队,我这个董事长就是个甩手掌柜。”新上任董事长阎焱回应媒体称,吴长江离职完全是由于其“个人或家庭原因”,甚至表示他本人并不愿意接受董事长一职,纯粹是作为大股东而不得已为之。

赛富亚洲基金创始合伙人阎焱于2001年加入软银亚洲信息基础基金,2005年以软银亚洲管理团队为基础成立软银赛富。参与投资的项目包括盛大网络、完美时空、雷士照明等。至于新任首席执行官张开鹏,公告特意作了介绍,称其自2010年起担任施耐德全球供应链中国区低压终端运营总监,负责低压电气终端事业部的工业运营。

尽管如此,受吴长江离职影响,雷士照明股价迅速下跌,当日跌20%报收1.76港元,创上市一年以来新低。一些常年跟随吴长江的员工十分吃惊,并表示担忧:“没有吴总的雷士,还会是雷士吗?”吴长江微博评论则显示,大部分的经销商和员工均表示支持吴长江重返雷士。

祸起控制权之争?

对于吴长江的辞职,看似突然,实则由来已久。

作为一家与资本过度结合的企业,雷士照明能有目前行业领先的地位,其背后一系列资本大佬的助推功不可没。雷士照明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业照明电器与电气装置产品制造商,致力于新型绿色照明产品开发和和谐光环境的营造。2010年5月20日,雷士照明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发行近7.28亿股募集资金近15.3亿港元。

早在2006年,软银赛富(软银赛富基金成立于2001年,2008年已更名为赛富亚洲基金)即以2200万美元获得了雷士照明约35.7%的优先股。两年后高盛投资雷士照明3600多万美元,赛富基金再跟投1000万美元。

而截至雷士照明上市时,赛富基金与高盛分别占企业30.73%和9.39%的股份,而其中软银赛富股份已超过了吴长江持有的29.33%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但据媒体引用雷士照明内部人士的说法,“吴长江和赛富关系不好。吴长江虽然也增持过公司的股票,但一直没能夺回控股权。也实际上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力。”特别是去年7月,雷士照明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施耐德则加剧了这种矛盾。施耐德入股雷士照明,以12.75亿港元收购公司9.2%的股份,成为仅次于软银亚洲、吴长江的第三大股东。

雷士照明的董事会中吴长江只有两个席位即吴长江和另一位执行董事兼副总裁穆宇,而其他4个非执行董事均来自软银赛富、高盛和施耐德。雷士照明此前仅有的两位执行董事现已只剩下穆宇一人。此次人事调动中,张开鹏被委任为公司首席执行官,暗示了施耐德欲增强话语权的企图。

据悉,去年7月,施耐德入股雷士照明的同时,还斥资3亿元收购雷士照明在万州的一家公司重庆恩林电器有限公司部分资产。雷士照明渠道商则反映,彼时打有施耐德LOGO的产品摆上了雷士照明的货架。

对于战略投资者施耐德的矛盾问题,石勇军否认这是导致吴长江离职的诱因,他称施耐德和雷士照明由两个不同的销售体系进行管理,经销商销售雷士照明产品的同时也在销售施耐德的相关产品,“本质上产品呈互补性,不存在竞争关系”。

此外,雷士照明总部搬迁问题也是外界猜测原因之一。对于总部基地的搬迁,雷士照明一直表示只是研发中心和部分业务团队迁往重庆,并非“总部搬迁”。直至今年3月23日,雷士照明向外公布,雷士照明总部已由惠州迁至重庆,主要承担研发和销售功能。

作为重庆铜梁县人,吴长江当然希望能把总部迁回去,虽然当时股东间对总部搬迁的人力成本、交通成本以及政策优势等进行讨论,也引发股东间的争执,但最后还是搬迁了。

后吴长江时代

创始人吴长江的离去是否会引起雷士照明内部震荡?据悉,在总部迁至重庆前后,雷士照明的管理架构进行调整,一批跟随吴长江多年的高管从市场、行政等岗位走向生产管理岗位,广东惠州生产基地、重庆万州生产基地的高管出现更迭。

此次雷士照明换帅,会不会对刚刚调整不久的管理团队产生影响?据悉,雷士照明换帅的公告后,公司高层召开专门会议,并达成一致意见要稳定当下生产经营格局。为保证新旧管理层顺利交接,稳定公司生产经营格局,雷士照明高层表示,确保当前的管理架构不会调整。

在广州市粤志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沃仁看来,不管是因为资本风投夺权、跟汇丰对赌等原因导致,在已经完成权力交替后的短时间内,厂与商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真正的动荡会在吴长江辞职原因清晰后及年终品牌签约交替期时得以显现。

作为雷士照明的创始人,吴长江是雷士照明的精神领袖,有内部人士将其同乔布斯和苹果联系起来,在其离职微博下面,甚至有评论呼唤其“早日归来”。

事实上,这也是吴长江二次离开他的灯具帝国。2005年雷士照明曾爆发主导权之争,吴长江利用“引退策略”在经销商的力保下取得公司控制权。目前在国内还拥有1500多家经销商和近3000家品牌专卖店并没有注入到上市公司。

吴长江能否回归,分析认为,运营渠道商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如果吴长江通过努力运作赢得高层和渠道商的支持,年内回归不是没可能。但年内如无法回归,有可能他永远回不来。”此番二次出走,业界关心的是,与吴长江关系密切的经销商是否会与新管理层合作。不过新任管理层表示,公司与分销商的合约今年初已经签订,近期也会再与他们开会,今年的销售增长目标为10%,相信他们不会由于一个人的原因而放弃长期的合作计划。

无论如何,对于继任者张开鹏来说,要掌控局面也许并没那么容易。

分级基金约定收益水涨船高 招商中证大宗商品A备受瞩目

5月21日,国内首只大宗商品指数类分级基金—招商中证大宗商品分级基金正式发行,其稳健份额—招商中证商品A当前的约定年收益率高达7%,受到市场注目。

5月22日,富国天盈A开放申赎,仅一日便吸引逾40亿元净申购,富国基金启动比例配售,申购确认比例为34.14%,这一超低的配售比例显示了分级基金稳健份额的市场热度。其当期约定年化收益为4.9%。

分级基金稳健份额备受市场追捧,主要源自其能够实现相对稳定的约定收益。公开资料显示,早期推出的分级基金约定收益率相对较低,但目前已经水涨船高,债券型分级基金的稳健份额的约定年收益率在4.5%至5%之间,股票型分级基金的稳健份额的约定年收益率已升至6.5%左右,招商中证商品A当前的约定年收益率更是高达7%。

海通证券高级基金分析师单开佳认为,招商中证商品A的约定收益为1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税后)+3.5%,目前其实际约定年收益为7.0%,较同期限的高等级债券具有明显的利差优势,同时定期折算条款保证投资者可以及时兑现约定收益,5年分级运作期的设置则让投资者在期末稳妥回收本金,非常适合投资期限较长、希望获得定期分红的低风险投资者。

国信证券的基金分析师杨涛就指出,招商中证商品B的实际有效初始杠杆为2.34倍,相对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指数分级基金的B类份额,杠杆较高,能满足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的需求。由于其跟踪的指数本身具有非常高的弹性,加之其较高的杠杆水平,相比于现有的分级B类品种,B份额很可能将具有更高的波动性,对于偏好短期交易型的投资者,B份额将成为其把握市场反弹或者进行波段交易的优秀投资工具。

广东华兴银行副行长夏博辉:“华兴卡”打造个人精品银行

2012年5月29日,广东华兴银行宣布正式推出首款借记卡—“华兴卡”,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差异化功能和服务是该款华兴卡的两大特点。华兴卡的推出力图为客户提供卓越的用卡体验,为客户开启快乐生活。同时,致力于打造精品型财富管理银行的“华兴|6A个人金融”业务品牌也正式亮相。

华兴卡甫一面世,即推出“四大减免”优惠政策,从华兴卡发卡日起至少两年内持华兴卡在全球带银联标志的自助终端(ATM)上查询和取款不限笔数0手续费!这项优惠使华兴卡变身“全球金融通行证”,持卡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自由享受华兴卡带来的优质服务。

不仅如此,华兴卡在全渠道的优惠措施也十分吸引人,从华兴卡发卡日起至少两年内,客户持华兴卡可在全国行内渠道(含柜台及自助终端ATM)免费办理本、异地查询、取款、跨行转账等业务,且不限笔数!另外,持华兴卡交易可免网银交易手续费、短信通知费,还能免费申领和使用华兴U盾。同时,还推出免费办卡、免卡片年费、工本费以及账户管理费!“四大减免”将给客户带来“笔笔皆是”的惊喜!

伴随华兴卡的推出,广东华兴银行6A个人金融业务品牌也正式面世。未来,广东华兴银行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化视野、向客户传递价值的个人精品银行,让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获得定制(Accurate)、无限(Available)和卓越(Ace)的个人金融服务。

广东华兴银行总行副行长夏博辉表示,致力打造精品型财富管理银行的6A个人金融业务品牌将紧紧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力图为客户带来吃、喝、玩、乐、游、购、娱、住全方位的卓越体验,以持续的优惠措施和差异化的功能和服务,让客户乐享快意人生,开启快乐生活!

上一篇:浙江杰邦控股非法吸储数十亿 下一篇:孔子学院老师遭遇签证风波,美方“宣传”指责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