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千里坪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研究

时间:2022-09-24 06:47:18

河南省千里坪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研究

【摘要】通过对该矿区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形态、产状、矿体化学成份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岩体、构造与多金属矿化的时空关系。认为该矿区成矿系统在不同构造部位形成的不同矿石类型。本区矿床成因是受构造控制形成的中低温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关键词】千里坪;矿区;地质特征

1 区域地质背景

该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华熊地台坳陷外方山断隆区,马超营断裂带的北部边缘(图1)。马超营断裂NWW向展布,是区域性大断裂,次级断层发育,并在走向上和主断层分支复合。各断层向西收敛,呈近东西向,向东撒开并向南偏转,总体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对区内成矿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地层划属华北区,豫西分区、熊耳山小区。

1.中生界2.古生界3.中—上元古界4.熊耳群5.太华群

6.中生代侵入体7.古生代侵入体 8.断裂9.矿区位置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区域构造拔菜坪背斜的东段南翼,区内褶皱不发育,地层呈单斜构造,由于长期受变质作用和区域构造的影响,在岩层中形成一些小的褶曲和顺层滑动。区内断裂构造及构造裂隙较发育。矿脉主要产于北东向构造蚀变破碎带内,及近北西向构造蚀变破碎带和北西西向破碎带,受构造控矿极为明显。(见图2)

孟庄-西沟断层(K0):分布于矿区北中部,呈北西西-南东东向,被区域上一系列北东-南西向断层切割错断。工作区断续出露长近2公里,倾向北西,倾角80°。

万崖-高庄断层(K1、K2):为两条近似平行的断裂,也是本区主要赋矿构造。位于矿区西部,呈南西-北东向展布,出露长度1公里左右,倾向北偏西,倾角75-85°,断裂带宽2-3.4米,断层中多见角砾较发育,属张性断裂,是良好的导矿构造和容矿构造。断裂带中铅锌矿化较明显,为矿区主要矿化带。

2.2 变质作用

矿区内地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区域变质作用是在中低温中压状态下进行的。其多期次的区域变质作用,为矿区内蚀变破碎带中铅、锌等元素的活化转移及聚集提供了动力条件。

2.3 找矿标志

围岩蚀变:矿区内近矿围岩蚀变以硅化、绿帘石化为主,矿脉一侧常伴有并碳酸盐化。近矿围岩发生强烈的蚀变作用,常见的围岩蚀变还有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等。

硅化:主要发生在多金属成矿阶段,范围大,强度高,与矿体成矿关系密切,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绿帘石、绿泥石化:在矿体上下盘分布普遍,往往和硅化叠加在一起,为找矿的直接标志。

黄铁矿化:矿区内黄铁矿化较弱,较少见到,为发生矿化阶段的早期,在表生作用下被淋滤,生成褐铁矿,多呈浸染状或细脉状分布,与铅锌矿化密切。

碳酸盐化:主要表现为方解石脉及碳酸盐脉,在矿脉附近局部有碳酸盐化。

围岩蚀变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所控制,构造破碎带外侧蚀变较弱,一般以硅化为主,且蚀变范围不超过5m。蚀变带内矿化以铅、锌为主,另外局部地段还有黄铜矿化等。

3 矿体特征

在该区共发现以铅、锌为主的,伴生有金、银、铜的蚀变破碎带5条,其中重要4条位于矿区中部,万崖-高庄及孟庄-高庄一带,另一条(K4)位于矿区东部,规模较小。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均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多呈脉状。发现的五条矿脉K0、K1、K2、K3、K4为本次工作重点,现分述如下:(见图2)

3.1 K0矿脉

地表表现为含矿石英脉型。受NWW向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围岩为马家河组上段安山岩。矿体走向为北西西向,呈脉状、透镜状产出。近矿围岩蚀变特征为:地表为褐铁矿化、硅化为主,绿泥石化、碳酸盐化次之。深部矿化以黄铜矿化、黄铁矿化及绿泥石化为主,蚀变带内多充填方解石团块和细脉。

矿体围岩为灰绿色安山岩及石英岩。安山岩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以石英长石为主,基质隐晶质;石英岩肉红色,它形晶,块状构造。

3.2 K1矿脉

K1矿脉在矿区内出露长约1000m左右,总体走向南西-北东向,倾向一般33°-80°左右,倾角较陡65°~90°。上部地表及近地表以石英脉表现形式,向下蚀变为绿泥石化、 绿帘石化及碳酸盐化增强。矿化石英脉内发育有闪锌矿、方铅矿等金属矿化,局部矿化富集,构成铅锌矿体。

近矿围岩蚀变特征为:地表为硅化为主,绿泥石化、碳酸盐化次之。深部矿化以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及绿帘石化为主,蚀变带内多充填方解石团块和细脉。

矿体围岩为灰紫红色安山岩及灰绿色安山岩,杏仁状构造、块状构造,斑状结构,斑晶以石英长石为主,基质隐晶质。

3.3 K2矿体

K2铅锌矿脉近似平行于K1矿脉,其中矿脉出露1150米左右。脉宽1.4-3.1米,最宽达4.0米,总体走向南西-北东向,倾向一般33°-80°左右,倾角较陡53°~90°。上部地表及近地表以石英脉表现形式,向下蚀变为绿泥石化、 绿帘石化及碳酸盐化增强。矿脉内发育有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矿化,已构成铅锌矿体。

近矿围岩蚀变特征为:地表为硅化为主,绿泥石化、碳酸盐化次之。深部矿化以黄铁矿化及绿泥石化为主,蚀变带内多充填方解石团块和细脉。

矿体围岩为灰紫红色安山岩及灰绿色安山岩,杏仁状构造、块状构造,斑状结构,斑晶以石英长石为主,基质隐晶质。

3.4 K3矿脉

为一北西-南东方向的含矿构造,宽0.6-2.0米,矿脉断续出露450米左右。倾向一般16°-50°左右,倾角较陡68°~87°。矿化石英脉内发育有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矿化。近矿围岩蚀变特征为:地表为硅化为主,碳酸盐化次之。

矿体围岩为青灰色安山岩,杏仁状构造、块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隐晶质。

上一篇:发电厂电气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鸣翠湖水质富营养化评价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