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造纸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护

时间:2022-09-24 05:42:32

浅谈造纸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护

摘 要:从21世纪初期,造纸工业有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对造纸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刺激作用。装置制造业的发展使我国国内造纸工业的发展得到推动。设备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生产手段的作用,是一项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在经济与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企业经营效益造成直接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的应用、企业生产状况及设备运行情况,这些因素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所以,在工业企业中,设备管理的地位逐渐提升。

关键词:造纸机械设备;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TF5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2-0097-01

1 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内容

1.1.1 维修资料的管理

在对采购计划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应与库存状况、应用订货点以及市场状况的方式相结合,对货物储存量进行有效降低,进而起到企业经营效益整体提升的作用。在维修不同种类设备时,将管理维修操作规程作为主要参考标准,防止因不当操作方式导致维修过程有不可挽留的损失形成。

1.1.2 设备状态

运用动态跟踪的方法将设备运行状态的设备状态管理得以实现,对所选用的设备信息资料进行收集、记录,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对设备应用信息的检测、设备技术参数的确定及维修信息管理等。其中,检测设备状态信息又划分为自动检测和离线检测两种。设备信息处理工作应在维修工作结束后进行,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在维修人员素质高低评定中可以选用评价法进行,并对其工作质量进行有效检测。设备技术参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在设备正常运行中进行。

1.1.3 设备故障的管理

信息资料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进行有效管理就是设备故障管理,其构成成分主要为:故障产生的影响、原因、何种部件、时间以及设备号等资料。

1.1.4 决策的管理

管理决策支持是对设备运行状况的分析,并对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预测,同时进行维修方案的编制,利用研究、分析设备维修历史数据,可以确保备品备件的质量,并确定部件工作的使用时间,为预测检修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1.2 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的工作任务

1.2.1 设备管理维护工作的开展

①采用合理的人力资源安排、经济的方式以及合理化的库存配备件,对设备的维护及保养工作进行顺利实施。

②定期对设备备件的库存量进行详细地检查,当由于正常消耗或设备突发故障等因素导致所需更换的备件来说应及时进行处理,在合理的水平线上对生产运作和库存资金进行积累。

1.2.2 开展设备维修施工

①建立并完善设备技术档案。当设备存在价格昂贵、自动化程度高、结构复杂以及独一无二的施工工序等特点时,需要对完善的资料档案进行建立。在每一种档案中,都应对设备档案卡、维修记录、应急计划、备件资料以及更改或改良等资料进行记录。其详细记录如下所述,设备档案卡:为了便于后期工作的沟通联系,应在设备档案卡中记录上设备的名称、型号、出厂编号、主要技术参数、商、以及维修部门的电话等内容;维修记录:准确地将历次维修项目、故障产生的原因、处理方法以及故障预防等内容记录在维修资料上。对维修保养机械设备产生一定的参考作用,使突发事故的维修时间得到有效减少;应急计划:在意外事故产生时所运用的处理方法,通过应急措施有效预防生产所受到的不必要影响;备件资料:在备件资料中纳入容易损坏的零部件的名称、型号、场地、价格以及销售商等内容。在对备件进行购买的过程中不仅提供充足的技术数据资料,而且在确定供应商及产品参考性时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改或改良:设备的记录主要是对设备的改进、项目的更改以及将存档的内容等工作做好,对后期设备的维修保养产生一定的积极性作用。

②预防性维修保养方法的合理落实。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已经确定的设备开展预防性保养,分类归纳出标准的执行程序文件,在文件中要求将维修保养工作的详细步骤、方法、施工工具以及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明确记录,为工作人员的操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对比维修保养的实际操作和文件要求,使文件内容得到进一步完善。

2 造纸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措施

2.1 设备维修的要求

①根据实际情况,对完善的维修计划进行编制。在维修计划编制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有效掌握工程任务、设备状况、施工技术、维修时间以及维修周期等内容。

②合理维修组织形式的确定。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对合理的组织形式进行确定,当维修模式有较大或较长工期存在时,可对临时维修所进行设置,对机械设备维修工作进行负责。当有较小维修工作量、较短工期或分散工点存在时,可对组织流动维修组进行设置,开展巡回保修工作。

③采用合理化的作业方式。现阶段,综合维修方式和专业分工作业方式是最常使用的两种维修作业方式。在选择的过程中,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实施有效运用。

2.2 设备维修管理的重点

2.2.1 设备管理评价的加强

①设备完好率的评价管理。作为设备管好与否的技术指标进行考核的关键,设备完好率应与规定项目相结合,对技术状况鉴别进行开展,其中,评定主要包括四大类型,一、二类属于完好和基本完好。在计算设备完好率时,应将期末完好类数除以期末设备总数再与100%相乘。

②设备利用率的评价管理。设备利用率的关键是考核设备结合计划要求所完成的运营指标。与报告期计划营运时间相结合,对比实际运营状况,对生产运营过程中设备的性能实施考核。对设备利用率进行计算时,应将报告期设备的实际运营总时间除以报告期设备计划总营运时间再与100%相乘。

2.2.2 倡导维修新技术的推广

对新型维修技术和维修方法进行积极推广,采用专门的维修制度和特定的机械设备,对检测和诊断为主的重点设备执行状态检测的预防性维修。运用专业分工的维修体制,与先进化的维修机具相结合,对维修新技术进行有效掌握。实现维修水平的提升。对燃料和油料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应通过机械改造的方法,使设备得到再利用。只有上述内容符合要求之后,即可实施处理。当不具备修理价值时,则坚决实施报废处理。

2.2.3 设备维修监督力度的加强

首先应对各种维修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进行收集,确保设备维修操作和检查做到有法可依。在开展维修操作时,应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与规程和标准相结合,设置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维修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2.2.4 机械设备管理的目标

一方面,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待机状态,并实现设备功能的顺利发挥,避免出现风险隐患和安全事故问题;另一方面,为了使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应通过合理的组织及安排,使机械设备剩余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实现,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实际利润。

3 结 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项综合化的活动,造纸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应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积极地分析,并开展有效地协调。要意识到该管控活动无论是在何种背景下,都应将其完好性得到有效提升,使运作有序的目的得到保障。做好场地的管控活动,增强造纸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密切关注管控人员个人素养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造纸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麒麟,赵红.新造纸设备的使用和维护[J].中华纸业,2007,(S1).

[2] 郑汝珍,陈刚,严国祥.谈谈造纸设备的管理信息化工作[J].西南造纸,2006,(3).

[3] 刘惠坤.浅谈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要求与提高设备维护水平的措施[J].消费导刊,2009,(5).

上一篇:浅谈动力总成悬置的发展及关键特性 下一篇:经DEH改造后汽轮机控制系统中调速油压产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