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印象 第4期

时间:2022-09-24 05:27:31

淡水河是台北的母亲河,它孕育了整个北台湾。淡水古镇就在淡水河入海口北岸,距台北市仅20余公里。小镇河光山色,独具风情。每逢假日,很多台北人都会离开喧嚣的都市,来这个滨海小镇走走,偷得浮生半日闲,找寻一份静谧与恬淡。笔者访台期间,零距离体验了一回淡水风情。

1

一个淡水镇,半部台湾史。我们首先步行去拜访淡水老街。它是中正路、重建街、清水街等古老街巷的统称。一座座或红色的欧式洋楼、或闽南风格的宅院、或日本式样的老建筑散布在小镇里,仿佛在向我们讲述小镇的悠悠往事。淡水镇背靠大屯山,面向太平洋。早期的红砖厝多依山坡而建,窄窄的小径引领我们寻幽访古,进入老街巷弄深处。老街很窄,各色工艺品店、古玩店、杂货店、茶店、商行林立,其中不乏百年老铺,它们给淡水平添了许多古朴。老街浓缩着淡水的历史。中正路的福佑宫应该算老街最重要的地标了。福佑宫原名妈祖宫,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延续了两百多年香火,宫里供奉着妈祖、观音、水仙尊王等庇护渔民和商船的神明。清代开发台北的福建移民都从淡水河口上岸,淡水的拓垦也就以福佑宫为中心,首先形成聚落和街肆,然后逐渐依山势伸展出新的巷弄。于是,老街的街巷自然而然也就弯弯曲曲,从地图上看去就是淡水人称做蜈蚣阵的线形街道。

在中正路与三民街交叉口有一条狭窄的小巷,巷名马偕街。入巷口,映入我们眼帘的是19世纪初来淡水布道的牧师马偕博士的半身铜像。马偕在淡水创办了北台湾第一所近代意义上的医院――泸尾偕医馆(淡水原名泸尾)。路边那栋灰白色的房子就是他当年行医的诊所,一旁还矗立有红色的长老教会教堂。沿马偕街向北就是真理街,马偕1882年建立的牛津学堂(今真理大学)和淡水女学堂(今淡水中学)就坐落在这条街上。两所学校花木扶疏,古意盎然,培育出大量栋梁之才。马偕在淡水传教、行医、兴学近三十年,最后终老于淡水,对淡水贡献良多。时至今日,淡水人对这位加拿大传教士仍念念不忘,为他树碑立像,并将偕医馆改为淡水教会马偕史迹馆加以纪念。

出真理大学折向西南,我们在中正路绿树掩映的半山腰上找到了“红毛城”。它是淡水最知名的景点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已经屹立了300多年,被列为台湾一级古迹。红毛城是一座红砖砌成的方形城堡,前身是西班牙殖民者于1629年建造的“圣多明哥城”,荷兰人北部后又在原址重建。明朝末年称西班牙人和荷兰人为“红毛番”,他们住的地方也就被称为“红毛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殖民者强迫泸尾(淡水)开港,随之英国于1867年强租红毛城作为其领事馆,一直到1980年才交还。一百多年间,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却被禁止进入这里。红毛城那火红火红的外墙仿佛印染着当时的猩红血迹,从远处吹来的海风中我们似乎还能嗅到当年的血腥味。红毛城承载了民族的苦难与历史的沧桑。

红毛城边上有座泸尾炮台。泸尾炮台是清代为了防御淡水海口和拱卫台北而兴建的,全由石头筑成。1884年刘铭传在这里指挥清军抗击法国侵略者,他采取诱敌深入之策,诱使法国海军弃舰登陆作战,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一举歼敌300余人,重创了法国远东舰队,取得了抗法保台的决定性胜利,写下台湾人民抗击侵略的光辉一章,这就是有名的“泸尾大捷”。如今炮台营门上还有刘铭传亲笔所书的“北门锁钥”四个大字。爬上炮台顶端,鸟瞰淡水河出海口,美景尽收眼底。

2

淡水的小吃和淡水的历史一样悠久,各式美食价廉物美,所以美食之旅也是我们淡水之行的重要旅程。

淡水本是渔港,是吃海鲜的好地方。过去讨海人将吃不了的鱼加工成鱼丸、鱼酥,日久逐渐形成了淡水的美食文化特色。中正路泸尾文物馆对面的一条小巷直通渡船码头,淡水闻名的可口鱼丸和阿婆铁蛋就在那小巷的右侧。我们到可口鱼丸的时候,店里已经排队了。据说若是下午来这家鱼丸店,压根儿无位可坐。我们的汤上来了,喝一口,清甜好滋味。舀起一颗鱼丸小心地一口咬下去,香脆可口,名副其实。鱼丸特别新鲜,外皮是鲨鱼肉古法打就的鱼浆,裹的是香喷喷的肉馅,只需咬一口就会喜欢上它了。

从可口鱼丸店出来,再转到阿婆铁蛋店。阿婆铁蛋又硬又圆,既黑且亮,已有三四十年历史。相传以前店老板黄张哞卤了很多蛋,一时卖不完,她觉得丢了可惜,便将卤蛋一再回锅。结果卤蛋变得又黑又小又硬,像铁一样。开始顾客好奇买来试吃,不曾想到那铁蛋入口又香又耐嚼。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前来购买。如今阿婆的故事和她的铁蛋一样历久弥香,阿婆铁蛋也成了淡水的招牌和名小吃。

淡水小吃还有很多,炸的、炒的、蒸的、卤的、热的、冰的,样样俱有,且美味独特。饿了吃几个口感独到,渴了喝一碗生津止渴。一趟老街走下来,眼福口福都饱了。

3

淡水兼具海运与河运的功能,是早期移民进入台北盆地的门户,开发较早,交通便利,在清代后期就发展成台湾最大的商港。当时往来福建与台北的商船都云集于此。淡水河上水光潋滟,渔帆片片,帆樯林立,形成台湾著名的景观“淡水风帆”。后来由于河道淤浅,基隆港建成后逐渐取代了淡水的功能,“淡水风帆”不再,但不变的是山与海,渡码头的渡船繁忙穿梭于淡水与对岸八里之间,河上的渔舟游船还在摇曳,夕阳仍旧绚丽,它们是淡水不变的印记。

为重振淡水雄风,近年来台北县政府出注巨资改造了淡水河两岸的景观地貌并整建了渔人码头。重建后的淡水渔港和淡水灯塔、渔港防波堤、石泸角和沙仑海滩浴场等处连成一片,成为赏景、垂钓、散步和观赏夕阳的著名风景区。

河口吹过来的风格外凉爽,河岸边是新修的自行车道,许多青年学生踩着单车或双人协力车,迎着轻风,翻飞着他们的衣袂和青春。河岸有很多啤酒屋和咖啡厅,有点效仿巴黎左岸的味道。傍晚,这里就会坐满休闲和赏景的客人,我们坐在长堤的树下休息,不远处有人垂钓。每日的涨潮落潮给淡水河口带来了丰沛的鱼虾,淡水也成了水鸟们觅食的好地方,不经意地发现水边栖息着一大群海鸟,也许是白鸥,也许是鹭鸶,它们一会休息,一会觅食,一会飞翔,一会嬉戏,好不惬意。

渔人码头有数百公尺长的木栈步道,站在步道上可以远眺对面八里的观音山和出海尽头的太平洋。这里是情侣们的天地,长廊上每几米就有一对情侣,或坐在木板栈道上,或倚着围栏,面对大海,迎着海风,卿卿我我,喁喁情话。离码头不远有一座情人桥,来来往往的一对对情侣脸上洋溢着幸福光彩。天渐黄昏,河岸渡船码头边、河堤公园里、木栈步道上的人慢慢多了起来。一对对情侣、三三两两真理大学或淡江大学的学生、骑着脚踏车的年轻人、推娃娃车的爸爸妈妈、放风筝的小朋友,欢声笑语在河岸边飘荡。看落日也许不是他们的目的,而闲适自在才是他们的享受。

夕阳慢慢从淡水河落下去,染红了河面,徐徐的晚风摇荡淡水河的波澜。在落日余晖的映照里,有渔船在网鱼,在我们眼里看来,他们是在网那金色的波浪。数百年来,此情此景不知令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咏叹。

虽然在淡水只有短短一日的时光,但站在渡口看夕阳西沉,淡水河水平缓地慢慢逝去,我心中淡水的印迹却渐渐地明晰起来。

发稿/金晶

上一篇:谁还在吟唱那阕《钗头凤》 下一篇:音乐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