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新课改探究式教学的哲学思考

时间:2022-09-24 05:07:37

思想政治课新课改探究式教学的哲学思考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实行探究式教学。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中要改变过去教师唱主角甚至是独角的作风,真正把学生推向了主体地位,真正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距离拉近了,促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既是优化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实需要。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探究式教学中要用科学的哲学思想作指导,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探究式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认识哲学的性质与功能,遵循哲学本性,是推进探究式教学改革的观念前提。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探究式教学要注重对“智慧”的追求,单纯的知识教学不等于“爱智慧”。教师在政治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要尽可能体现智慧,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以自己的智慧去影响学生,要善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资料中去吸取有智慧的材料,贯彻于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爱智慧的精神,要着重引导学生去体验什么是智慧,通过探究和表达,体现和培养智慧。

二、在探究对象的选择上,应当坚持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

探究的情境与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所处的客观实际,不能仅凭教师的主观选择来设置。必须考虑到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信息环境及其知识构成,思维方法等。案例情境本身要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特别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贴近本地实际。这样探究学习才有现实的条件性和可操作性。

三、在师生关系和现代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关系上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探究式教学中到底谁是探究的主体?显然是学生,学生是主体,在探究过程中要处于主动的地位,他们是演员,是主角;老师是导演,是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和评价者。教师有时很难控制自己参与的“度”,常出现越俎代疱的现象,应做到以生为本,多让学生活动起来、表达出来、讨论起来。当然,还要处理好探究式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关系,接受性学习并非一无是处。要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和谐统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吸纳外部知识信息、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是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过程和个性发展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其作用是诱发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自主能力。也就是说: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教师主导作用为条件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学生主体地位为归宿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是信任、理解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人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智力潜能。(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有利于学生“主体表现”的形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采取学生讨论、演讲、辩论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较多地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关注优秀学生,还要调动中间生、激发后进生。同时注意分层教学,分层辅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主动的、生动活波的、积极向上的发展。

四、在探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好矛盾分析方法和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质疑、解疑,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探究过程就是不断分析和解决思维的矛盾和实现思维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实现“无疑——有疑——无疑”循环往复、认识提高和发展的过程。探究式教学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直至实现飞跃的过程。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创造力火花的开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总是由问题所引起是同解决问题形影相随的。发现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往往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情况下发现关键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发现疑点,揭示矛盾,要比学生按教师的思路去解难题更为可贵。

五、探究式教学中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引导学生大胆走向社会实践,积极收集信息材料,去践行科学的理论和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思想政治课应坚持的重要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联系实际,感悟理解理论,着重于应用。要从感性认识入手,发挥思维的能动性,努力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用科学的力量武装头脑,导航实践。在探究式教学中,要致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为真理而斗争的可贵品质。实践是人们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同现实紧密联系的课程,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被理解、吸收和消化,才能转变为内在观念。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行动。政治教师应重视学生对教学实 践活动的参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说、做、行”上狠下功夫。

上一篇:劳动保障新平台新形象征文 下一篇:关于做好财政国库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