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水族卯文化

时间:2022-09-24 03:31:10

神秘的水族卯文化

在水族节日中,端节和卯节是比较隆重的节日。按照水族的族规,凡过端节的村寨,就不过卯节;而过卯节的村寨,就不过端节。卯节素有“古老的东方情人节”之称。

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卯节的日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流行于一部分不过端节的水族生活地区,节期为四天。按古老的遗俗,以水历九、十月(农历五、六月)的卯日开始,按不同地区先后分四批逢卯日轮流过节。

水历十月,水书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是过节的上等吉日。水族人认为,过节逢辛卯就预示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与此相反,丁卯日被视为凶日,是过节的忌日,过节逢丁卯日会招致旱象虫灾与瘟疫。卯节的分批在很古的时候就约定俗成,共有四批。水家节日歌唱道:“第一卯:水利的卯,第二卯:洞坨的卯,第三卯:水扒水浦卯,第四卯:九阡卯。九阡宽:吃卯殿后”。头三批卯节在荔波境内,第四批卯节,除三都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卯节”的前一日寅日为年终除夕,晚上在供桌上摆上鱼、肉酒、糯饭等供品祭天敬祖。卯日清早就煮好供品进行祭祀,和等待亲朋好友的到来,过后,所有来的客人都上卯坡看热闹,年轻人在坡上对歌,寻找意中人。每个村寨都敲起铜鼓、皮鼓,唱起水歌,入夜不止。

“卯节”、“卯坡”的起源

民族节日的形成不是民族产生之时就有的,而是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以其发生的某一些难忘事件之日,作为永远纪念而后逐渐形成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一定含意和来历。

水族“卯节”,是水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卯节文化的来历,民间传说诸多,最被认同的说法是庆祝夏种完工,预祝年岁丰稔。传说在古时候,一支水家人的祖先来开发龙江上游一片土地,不久,禾苗遭受严重虫灾,人们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这时水书先生拱略铎(六铎公)闻讯赶来,叫人们打扫屋内积留的烟尘撒在禾苗上,终于除了虫灾(因过去未有农药,水族经常打扫屋内烟尘灰撒在水秧田灭虫追肥) ,保住禾苗,当年喜获丰收,人们聚而欢歌纪念这个节日,后来沿袭成了卯节。

卯节当天青年男女会相约在 “卯坡”对歌。而关于“卯坡”又有着一段唯美的爱情传说。相传过去水家有个聪明能干的贫苦后生阿林,因为父母早去世,无依无靠,又为父母丧事借了财主家的钱,被财主拉去当帮工抵债。财主家有位妙龄小姐奴梅爱上了帮工阿林,财主并不答应他们的婚事。阿林和奴梅相爱不得如愿,便私自跑到月亮山上对天发誓,结为终身伴侣。他俩勤劳耕耘,开恳了一大坝良田,夫妻恩爱相敬,早晚形影不离。每年农历五月间清晨上山东眺,正当(卯时)旭日东升,田坝里庄稼绿油油一片,预兆着丰收在望,五谷丰登。夫妻俩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中丰衣足食,生活美满幸福,人丁兴旺,从内心尽情欢歌,后人传为佳话。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邻近的人们都欢乐,便沿袭阿林、奴梅赶在卯时登山欢歌,形成了卯坡。

卯节的传统习俗

卯节的前几天,水家人就像汉族人迎大年一样,开始动手打扫庭院,做好室内卫生,将扬尘撒放稻田里(水家人认为阳尘能杀虫)。卯日是节日活动的高潮。新年初一的卯日盛行着赶卯坡青年男女唱对歌的习俗。卯坡是经过多年遗俗选定下来的,专让青年男女以唱对歌的形式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场所。一般多选在一个依山傍水、地势较宽,能容纳下数万人平坦的坡顶上去进行。届时,不仅过卯节的村寨青年人要上卯坡对歌,就是不过卯节的外寨和毗邻各县的男女老幼也会赶来参加盛会。有些经商者也要来摆摊设点,出售各种食品和日用杂货,顿时让整个卯坡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开始对歌前,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当众宣布对歌场上的戒律(只准未婚青年男女参加对歌),并预祝对歌的后生们能在对歌声中寻到自己的意中人。于是,在一片吆喝嬉笑声中,青年男女三五成群各自寻找自己唱对歌的对手,在卯坡的树丛中、草地上、山石旁,或站或坐地撑起各色花伞遮住脸唱起对歌来。

过节还是促成青年男女婚事的日子,过去水族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较深,平时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即便私下里有了相爱的对象,也不能自由往来。只能在必要的时候,托自己的熟人,或家中的姐妹等去暗地传递一定的相爱信息。而在卯节这一天对歌却不受这种限制,青年男女都可自由选择自己心爱的人去对歌。只要两人唱得合心合意,之后再由男方家带着猪、酒、糯米红糖等认亲礼品前去认亲,选好了婚期便可成婚,一般家中很少干涉。

节日之夕,家家笑声朗朗,碰杯之声不绝于耳。铿锵的铜鼓和浑厚的皮鼓声响彻水寨。水家人一边喝着醇香的糯米酒,一边唱着比米酒更香的“姨娘歌”。每个水族寨子都设有“歌堂”,女歌手和伴音姑娘坐在房间里,男歌手与同伴、听众坐堂屋中,欢歌达旦,甚至连绵数昼夜。

卯节的祭祀文化

祭祖先祖

水族卯节祭祀,自寅日晚上开始,这一天水族村寨,不论男女老幼,一齐动手,大搞环境卫生,每家房前屋后,室内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清洗饮具等,以村寨或家户宰猪杀牛,家家户户都要置办酒席,迎接亲朋好友前来欢聚,共度佳节。各家摆上醇香的米酒和丰盛的饭莱、敬祖祭天,以祈一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万事如意。供奉祖宗,供品必须以丰盛的莱肴酒类供祭,供祭摆设三处,一供祭雅国桌(娘娘神);其次祭祖先香火位; 三是在堂屋中间摆一供桌供祭六铎公,设凳子六张,祭品一般有煮熟猪肉一块或鸡、鸭一只,煮熟鲜鱼3―5尾,糯饭一碗,酒一壶,酒杯6个,筷条6对,土叶烟一把,烟杆一根,冥钱一扎,香每次点燃3―9根,白豆腐一块,蒸熟菜类一盘,水果等,从寅日下午开始供,次日卯时整天祭供,供品仍为上述品种,如有新的就更换,如无新的就将原供品的糯饭、猪肉等类加以蒸煮热后再上桌供,供品必须带有热气,祖神灵才领饮。

巡田祭祀禾苗

卯节除了设宴待亲朋、祭祖赶卯坡对歌活动外,还要巡田祭禾苗除草活动,卯日清早家家蒸糯饭、煮熟猪肉等供品,早饭后,由家庭主妇及女青年穿上新衣,各家自备的“梅秧”(用新竹1.5米长在竹杆上扎捆一把新巴草夹上一块猪骨、粘点糯饭、糌粑)用竹篮装上酒肉糯饭、糌粑等供品到各家稍大的田坎上用糯米草铺成供桌,把上述供品进行祭祀,然后脱鞋拿一根梅秧插在田中央,并呼喊: “禾神灵保佑,秧苗长势茂盛,谷粒满仓……”,并在田中撤一把杂草甩在田坎上,然后又转到另一块田再供,凡稍大的田都要插“梅秧”的仪式。

卯坡上的古老情人节

卯节是大规模地走亲访友、突出人群之间的礼仪交往,沟通感情的最好时机,是水族文化圈的聚合强大的支柱力量。卯坡为广大水族人民提供了紧张劳作后的松驰、休憩、娱乐的场所,特别是为男女青年的相互接触了解,结合提供了极好的条件。由于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在水族中相当严重,男女青年平素没有接触的机会,即便在赶集可以物色自己的心上人,可姑娘害怕长辈或兄弟打骂,总是躲躲闪闪,尽力障住长辈或兄弟的眼睛,如此,心中感到极大的压抑受限。然而卯节期间,“以和为贵,以乐为珍”,因此,男女青年可以相互对歌,寻求知音,选择配偶,一般无人干涉。卯坡活动是他们谈情说爱的好机遇。卯日这天水族男女青年欢天喜地,身着节日盛装,撑开各色花布伞,拿起手帕,从四面八方一群群一队队,云集于卯坡,顿时,卯坡上万人攒动,热闹非凡。姑娘们打着伞,三五成群地在一起唱歌,小伙子则跟随姑娘们的行踪,寻找意中的姑娘对歌。只要物色好了,他们就手拉手地把一群姑娘圈在中间。此时,姑娘们含羞拆起手中的伞,一面作几次象征性的突围,一面审视跟前的小伙子是否意中人或配得上对歌手。如果中意的话,他们重新撑开伞,把脸遮住。在人们的一片欢笑声中,小伙子们拉紧的手慢慢松开,按着姑娘们唱歌的内容,先由一个领头应歌,后由众人和。这种对歌方式,人们称之为“伞内唱歌伞外音”。如果被围姑娘们的伞关掉以后,老是不重新撑开,不管小伙子们怎样用歌引导,也打不动姑娘的心,就友好地各自分开,再找另外一群姑娘对歌。

水族青年男女的对歌,内容丰富多彩,情意绵绵,歌调婉转,悦耳动听,一首接一首,一直唱到玫瑰色的夕阳映红卯坡时,才依依不舍分手。当晚还有些男青年大胆地追随姑娘们到寨内,上门找姑娘继续对歌通宵达旦。

赶卯坡对歌,许多男女青年用对歌形式,倾吐爱慕之情,互赠礼物,表示情投意合,双双盟誓,许下终身大事,后结成良缘。因而被世人称之“东方古老的情人节”。

卯节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卯节”文化是水族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是一份优厚的文化资源财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开发利用“卯节”文化资源具有较丰厚的经济效益。卯节文化内涵深厚,民族风情浓郁,在人文景观民族风情旅游上极富魅力。卯节里,人们穿着盛装,姑娘穿金戴银,精心妆扮,是水族服饰文化的一大展演,以鱼包韭菜为代表的盛节日饮食文化的独具特色,加上那风景秀丽的水家寨和干栏房,纯朴热情好客的张张笑脸,美妙婉转动听的敬酒歌声,形成一幅气势磅礴、令人倾倒的风情民俗画。我们也应因势利导把这一古香古色、纯朴迷人的民俗风情节庆文化与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旅游结合起来,更好地开发与利用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

上一篇:深圳观澜,文化创意产业的沃土 下一篇:王新宏:关于母亲的教育工作尤其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