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9-24 02:41:59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是时展的要求。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实践中,要准确把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规格,构建科学化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关键词]复合型外语人才 培养模式 对策

[作者简介]范艳萍(1962- ),女,河南开封人,开封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及应用语言学。(河南 开封 475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中原崛起背景下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240045036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14-02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化的高度信息化时代,新兴交叉学科不断涌现,人文科技知识相互渗透与融合,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单一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社会更需要有外语与其他诸如经贸、法律、新闻、管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结合培养的既具较强的外语思维能力又精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由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①,外语教学也必须从单一学科性的教学转向以某一学科为核心、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以适应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已成为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复合型外语人才

复合型外语人才是指既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其他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且能熟练运用外语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一专多能的人才②。《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③《大纲》还提出了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规格:“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④扎实的基本功是指要牢固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及基本的文体学与语用学等外语语言基本知识,熟练运用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是外语人才的安身立命之本。“宽广的知识面是指除了需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含外语专业与复合专业知识)外还需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可以涉及外交、外事、金融、贸易、文学、语言学、法律、新闻和科技等诸多学科领域。”⑤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和融合以及不同专业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都基于外语人才宽广的知识面和宽厚的知识基础。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宽厚的外语专业知识不仅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基础,而且还是复合型外语人才适应未来工作需求的先决条件。“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指除外语专业知识外的某一复合专业知识,这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要方面”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择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较强的能力指的是学生“实际运用外语知识、复合专业知识重复获取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⑦,它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综上,复合型人才实际上是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复合,“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不同学科以及不同专业的复合;二是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复合。”⑧

二、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学校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为学生制定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方案和实施方式,反映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框架、程序与方法。由于21世纪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外语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转向了“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语言类,学生主修一门外语,辅修其他专业知识;二是专业类,学生主修一个专业,兼修外语。具体为:

1.外语专业型,包括各种外语语言文学专业。该模式一般在一、二年级基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功,从三年级开始增设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等专业方向课程,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大学系统的语言专业学习,学生除具备扎实的外语语言基础和娴熟的外语交际能力,还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主要从事教学、翻译和情报处理等工作。

2.外语+专业/专业方向。与第一种模式的培养方向不同,外语专业型模式重点是为各级院校培养师资,而该模式是为社会输送一些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该模式在前两年进行外语基础学习,后两年在外语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优势及将来择业志向选修一两门相关学科专业进行跨学科学习,也可以边学外语边学专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制订该模式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专业与语言的兼容性,也就是说在专业选择上一定要选择那些与外语融合程度高的复合型专业,如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经济管理、计算机等,这样培养出的复合型人才既有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学科理论与基本技能,又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和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多元化外语人才的需求。

3.专业+外语。除“外语+专业”模式外,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还有“专业+外语”模式。“外语+专业”模式是指以外语为主修专业,兼修其他相关专业课程;而“专业+外语”指的是以其他专业为主,外语为辅,主要针对的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该模式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辅修外语。外语应用能力,尤其是会话、翻译与写作等口、笔头表达能力的大幅提高使得这类非外语专业人才如虎添翼,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三、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策略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教师和学生、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及教学管理等多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要素所构成的结构复杂的有机体。因此,为顺应外语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各校应根据本校所处地域、相关专业师资和设备情况及自身优势,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设置,彰显各自特色,使人才培养呈现多样化的格局。

1.转变教育观念,准确理解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传统外语教学忽视了复合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传统的就语言教语言的单一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外语教师必须树立以外语为主体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观念。复合型外语人才实际上就是专业综合化的外语人才,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就是把语言能力与别的专业融合在一起的综合能力培养。为了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首先必须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及专业之间课程的融合。其次要根据社会需求适当扩展外语专业的学科覆盖面,通过校内选修和外语加专业、专业方向等形式来协调外语专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以达到知识结构上的复合。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外语的工具属性和载体作用,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本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相邻学科知识以及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此外,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人才市场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时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倾向,以培养更具特色的高质量的应用性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

2.构建科学化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构建目标明确、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根据课程内在规律、学生认知发展、专业要求和社会需求,不断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增设与复合学科相关的专业课,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和融合,探索如何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语言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交融,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整合,从而达到“专业渗透、方向交叉、知识宽厚、突出素质”⑨的培养目标。

在构建科学化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方面,首先要分清哪些是主干课程,哪些是相关课程;然后采取课程模块建构的方法,先把课程按照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及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分类,然后再按照不同专业方向优化组合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课程模块。《大纲》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1)专业技能模块。由基础英语、听说、写作、翻译、选读、第二外语等课程构成的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听、说、读、写、译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专业技能课程模块。(2)专业知识模块。由语音学、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课程构成的旨在培养学生科学认识语言结构和实用规律的语言理论课程模块以及由英美文学、大学语文、英美概况等课程构成的旨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跨文化意识的专业知识课程模块。(3)相关专业知识模块。由学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及市场需求选择的与英语专业相关联的旨在培养学生复合型能力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模块。此外还有以公共外语、文秘外语、物流外语、商贸外语、旅游外语、酒店外语、涉外法律等课程构成的旨在配合学生跨学科专业培养的实用语言课程模块。

由于复合型外语人才既要具备外语基本功又要兼备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学内容设方面,我们要注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适当加入人文科技等相关复合知识,处理好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之间的关系。

3.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优化教学方法。鉴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外语教学应在侧重语言技能和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交际法、情景法等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仅凭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行的,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第二课堂体系来实现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在各种环境下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由于复合型外语人才重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外语从事与复合专业有关的具体工作的实践技能,学校可以利用学术讲座、多媒体和互联网等形式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操练机会,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业务技能,采用校内外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联合实习基地,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锻炼机会,指导学生通过工作实践尽快掌握相关专业领域知识、完善所学知识,通过训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把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提高他们在相关专业领域运用英语的能力及语言应用技能,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性。

4.构建适应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体系。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工程涉及两个关键环节,一是知识结构模块的设计要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培养目标和对就业市场的充分调研;二是建立有效的适应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与运作机制。

培养既具良好外语素质又具一定专业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需要开放式、多样化、突出学习者个性发展的教学管理体系保驾护航,教学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学分制和选修课制度的强力支撑与保障。教学体系包括通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课的理论授课体系、实践授课体系和素质教育活动体系。通修课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须按统一规划实施,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不合格可以重修或另选;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专业方向课可以设置几个专业方向模块,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学生必须选择某一专业方向模块中要求达到的规定课程门数和学分;实践课需在相关教师指导下,通过课外实践的方式来完成。

实行严格意义上的学分制和与之相配套的选课制。学分制是以选课自由为主要标志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和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手段。学生可在统一培养目标要求下,在时间和内容上完全按自己的意愿选课学习,学校则通过弹性学分制,根据学生实际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学生在校学习年限。

5.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关键。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有一支年龄、知识、学历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专业主要讲授外国语言文学课程,这种单科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外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所以就现阶段来讲,我们的师资队伍还难以胜任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任务。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以采取措施以解当前复合型师资不足的问题:(1)进行跨学院资源共享,整合教学团队。将一些复合型外语教师充实到外语师资队伍中,以改善外语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加快复合型外语专业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质量。(2)加大与兄弟院校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要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师资培训计划。我们可以通过有计划的国内外培训实现教师知识和技能结构的更新;还可以积极采取措施,激励外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根据学科需要及个人兴趣和爱好,进行跨专业深造,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鼓励非外语专业教师学习外语,力争达到专业与语言复合,实现知识的交融,更好地适应复合型外语教学模式的要求。

四、结语

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需要教育部门与学校的关心与投入,需要有关专家的缜密思考与通盘研究,更需要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外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的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和无私奉献。

[注释]

①③④⑤⑥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4,5,17,18,19.

②杜瑞清.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及实践[J].外语教学,1997(2):33.

⑦李悦娥.创建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0(8):92.

⑧韩高军.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内涵及其培养途径[J].科教文汇,2007(11):92.

⑨崔建立.大力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N].光明日报,2008-09-14.

[参考文献]

[1]范艳萍.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需求下的师资队伍建设[J].河南科技,2012(8).

[2]高翔,穆从军.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2(2).

[3]黄源深.21世纪的复合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2001(1).

[4]王金洛.关于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5(5).

[5]汪家树.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上一篇:教育改革:2.0创新型教学法的介绍与思考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质量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