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促学生成才

时间:2022-09-24 01:44:15

创新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促学生成才

摘 要:教师可以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尝试,找到适合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模式,比如“目标导学”“任务促学”“检测固学”“思考拓学”,以提高学生能力,促学生成才。

关键词:目标导学;任务促学;检测固学;思考拓学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我们这农村小镇,有的家长重视怎么挣钱,却很少重视教育自己的孩子怎么“挣知识”。所以,这部分学生知识慢慢贫乏下来了。学生在这样的“世风”引导之下,有时不想学习,咱们老师怎样“授人以渔”?更困难的是,数学的学习可以说是盘根错节,环环相扣。也许某一节课某位学生思想开了小差,则下一节课他想认真学,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学得很费力。也许某一节段时间某位学生一不小心思想跑偏了,下一阶段他想认真学,那么他很可能就什么都学不会。那么面对这一无所知的学生,又让我们老师怎样“授人以渔”?这段时间来,我校数学科开展了“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研究”这一课题。我认为,“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主阵地应该在数学课堂上,经过这段时间的初步探索、尝试,初步形成一种 “目标导学”“任务促学”“检测固学”“思考拓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说起这一模式的建立,还是得益于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启发。进入洋思课堂听课,让你感觉很实在。课后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制度,与它的课堂教学模式配合得天衣无缝。可惜咱这地方用不了。于是乎,产生咱这“洋土”结合的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的教学容不得半点马虎,可谓一步错,步步错。想要数学课堂有效――关键之处就在于学生“肯学”。然而在咱这儿,最让我们老师头疼的就是学生不肯学。学生不肯学的借口都是:不会学、学不会或者说不知道学什么?于是针对他们的这一借口,我们的对策是“逼上梁山”,不但要让学生学,而且让他们自主地学。于是,在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我们设计了“目标导学”和 “任务促学”的这两个环节。“目标导学”即每一节教学内容都给学生制定简单、明了的学习目标,给学生的课堂学习指明方向。学生学习每一节新课之前,会有1分钟~2分钟的时间阅读老师出示的自学目标,并且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促学”的这一环节后,必须掌握课前出示的自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这一目标必须达到没得商量。

例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00~101页《14.1.3函数的图像》的第二部分知识点“读图”教学设计如下。课本内容:如图1,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像,它反映了北京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你从图像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可以认为,气温T是时间t的函数,图1是这个函数的图像,由图像可知:①这一天中凌晨4时气温最低(-3℃),14时气温最高(8℃);②从0时至4时气温呈下降状态(即温度随时间增长而下降),从4时到l4时气温呈上升状态,从14时至24时气温呈下降状态;③从图像中可看出这一天中任一时刻的气温大约是多少;④如果长期观察这样的气温图,就能得到更多信息,掌握更多气温的变化规律。

例2 :如图2,说明的是: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他家的距离,小明家、菜地、玉米地在同一条直线上。

根据图像回答:①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家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②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③菜地离玉米地多远?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④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多少时间?⑤玉米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玉米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第一步:“目标导学”。自学目标:读懂不同的函数图像反映不同的变化规律,代表着不同函数;从不同的函数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有关问题。

第二步:“任务促学”。任务1:阅读课本100思考的内容,掌握以下知识:读懂图形的横、纵坐标所表达的意思,读懂题意所反映的变化规律;根据题目所提的问题进行思考,能从图形中获取有用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根据图形反映的变化规律,你还能获取那些知识?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任务2:阅读课本101例2的内容,类比任务1的学习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掌握的知识在本节课堂上必须掌握,没得商量。为了完成这一自学目标,我设有“任务促学”这一环节。“任务促学”的设计主要服务于“目标导学”。我把目标一一分解,形成一个一个任务,学生的自学过程按任务中的要求分块进行,老师巡堂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有开小差的及时提醒,适时替个别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在学生自学时,老师注意观察收集学生的信息,为下一步的自学反馈做好准备。“任务促学”与“目标导学”这两个环节相辅相成,“任务促学”为完成自学目标而设,“目标导学”为“任务促学”导航。

通过“目标导学”和“任务促学”这两个环节,从表面看学生应该可以掌握课本知识。这时,适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很有必要。“检测固学”的设计可以让我们非常明白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检测在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还可以强化学习课本的知识,达到“固学”的目的。

第三步:“检测固学”。检测1:①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途中自行车出了故障,他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故加快速度继续匀速行驶赶往学校。如下图,是行驶路程(米)与时间(分)的函数图像,那么符合小明骑车行驶情况的图像大致是( )。

②一枝蜡烛长20厘米,点燃后每小时燃烧掉5厘米,则下列3幅图像中能大致刻画出这枝蜡烛点燃后剩下的长度h(厘米)与点燃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

检测2:①课本104页:“思考”第(2)小题;②课本105页:习题 14.1第5题。检测3:①课本107页:综合运用第7题;②结合题意,请提出与该题相关的1~2个问题。

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检测,可以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同时促进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掌握,巩固学生新掌握的知识。

前面三个环节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思考拓学”则是照顾部分思维比较活跃学生。“思考拓学”这一内容并不独立地成为一个环节,它常常会出现在“检测固学”的这一块。通常是以思考题、选做题的面目出现,思考题、选做题通常是一些比较上层次的题目。要完成这些题目,则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其主要目的为了解决培优生“吃得饱”的这一问题。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探究,初步得出了这一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目标导学”“任务促学”“检测固学”“思考拓学”这一教学模式的建立,比较适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能力,促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

[2]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美和态势美 下一篇:盘锦市盘山县高级中学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