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马尾松栽培质量 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时间:2022-09-24 01:04:45

增强马尾松栽培质量 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摘要:我国地域广阔,且有着得天独厚的林木生长条件,所以,林业事业在我国的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林业大国,我国应当始终将林业发展作为一项重点的经济项目来抓。在适应我国自然生长环境条件的众多树种中,马尾松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成为了大范围种植栽培的经济型树种,为我国的林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切实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增强我国马尾松的种植栽培质量,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林业工作经验,对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马尾松栽培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林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马尾松;经济效益;造林;抚育管理

1 前言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身影,其生长数量非常多,分布面积也特别广。尤其是在南方地区,由于其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其数量占到了森林蓄积总量的50%以上[1]。在生长速度快与适应能力强的优势条件下,马尾松的产量一般都相当之高,且加工起来比较简便,松脂质量较高,可用于产脂、造纸或是建筑用材,能够带来非常高的经济效益,是发展我国林业与社会经济的优良树种,具有推广栽培的价值与意义。

2 马尾松的育苗技术

2.1 圃地的选择

土壤疏松、深厚、湿润、肥沃其阳光充足是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若为沙壤土是最好的选择,其次还要保证圃地的排水性。圃地确定下来后,要进行土壤消毒,适当的浅耕将土整细,并保证底肥充足,为育苗做好准备。

2.2 催芽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种。用3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对树种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以12小时到24小时为宜,这能够起到有效的催芽效果,并保证出芽的整齐与均匀。

2.3 播种

适当的早播对于马尾松的幼苗生长有益,所以每年的2月上旬便可以开始播种,最迟要在3月的中旬完成播种工作,具体的播种方法以条播或撒播均可。在播种工作结束后,要用黄心土或火烧土经细筛筛土后将种子覆盖起来,覆土的厚度在0.5厘米到0.8厘米即可,不要太厚,以免影响出苗,但要均匀一致,以保证整齐出苗。轻轻将土壤压实之后,再用草将土壤盖起来,防止雨水对其造成冲刷,并保证土壤的水分适宜发芽。

2.4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注意在适宜的时间揭草,并防止鸟害,搞好除草、松土、间苗工作,适当的浇水、追肥。

3 马尾松的造林技术

3.1 林地选择

选择海拔不超过800米的山地中、下坡,面积大、坡度平缓且土壤深厚、疏松、肥沃,以阳坡、半阳坡为最佳,不能选择涝洼地、盐碱土、钙质土,作为造林地,其次还要考虑到林地的排水性以及当地的交通条件等问题[2]。

3.2 整地

整地工作应当提前一年在秋季或冬季进行。要想使马尾松的造林成本得到控制,可以采用半明穴或暗穴整地方式,这可以有效的避免水土流失现象。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且劳动力与时间充足,可以采用明穴整地,以对土壤的质量起到最大限度的保证作用,以有利于苗木在栽植之后的早期生长。整地的具体规格一般为50厘米×50厘米×30厘米。

3.3 造林密度控制

如果经营集约度较高,且所选择的造林地立地条件比较好,肥力较为充足,土壤厚度超过50厘米,交通方便,造林密度可以为300株到400株每亩,以培养中大径的马尾松。反之,可以适当的提高造林初植密度,以500株到600株每亩为宜。

3.4 栽植造林

马尾松的栽植时间一定要控制好,这对整个造林的成活率影响非常之大。总体上来讲,应适当的早植,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使苗木尽早发根、尽早生长。从每年的1月中下旬到3月的中上旬,都是马尾松栽植造林的最好时间[3]。选择生长态势良好的苗木,搬运过程中要对苗木做好保护措施,尤不能使苗木的根系受到损害,否则会降低苗木的成活率。栽植的过程中,要一边取苗,一边进行栽植。栽植马尾松的时候,要注意几个基本的要点,第一是要分级栽植,第二是适当的深载,第三是不窝根、不吊空,使苗木的根系可以完全的舒展开来,保证根系正常生长,第四是要将苗木扶正,并将土壤夯实。在造林目的的需求下,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在栽植的时候连带基肥,这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苗木生长发育速度。

4 马尾松林地管理

4.1 幼林的抚育与管理

在栽植后的5年时间内,由于马尾的根系还没有完全的生长发育起来,其自身的抵抗力较低,需要通过悉心的抚育和管理措施来保证幼林的生长质量。

4.1.1 除草与松土 在马尾松苗木刚栽植后的一段时间内,其生长发育受林地环境的影响非常大。由于林地周围杂草会吸收一部分的光照、养分以及水分,会对苗木生长的养分汲取造成障碍,同时杂草的根系还可能影响到苗木的根系发育,所以除草是非常必要的。要以苗木自身的栽植穴为中心,向外扩大一圈进行除草松土,并遵循由浅到深、从里到外的基本原则,不能对苗木的根系或是枝干造成伤害,同时将石块移出林地,松土除草后把土壤培成凸出的幅形,将杂草铺盖在苗木根部周围。最好的除草松土时间应当在5月到6月左右,即苗木生长发育的旺盛期之前,此时进行除草松土,对于第二年的杂草生长有着很好的减少和控制作用,并能为苗木的旺盛生长扫清障碍[3]。幼苗的除草松土应当至少坚持3年,第1年除草松土3次,第2年2次,第3年1次即可。

4.1.2 补植 在苗木栽植的当年秋季,要对林地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统计幼苗的成活情况,并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措施。如果苗木的死亡率在60%以内要进行补植,死亡率超过60%应当重新造林。补植的话应当在苗木栽植当年的秋季或是第二年的春季,要选择健壮的苗木进行补植,并与林地其他成活下来的苗木同龄。

4.2 成林的抚育与管理

要想进一步提高马尾松的生长速度,并使其实现优质、高产,在成林之后依然要搞好抚育的管理工作。

4.2.1 修枝 通过修枝,能够对马尾松的自然生长干形起到改善作用,使其木质质量得到提升,并进一步促进其生长。经过5年到6年生长的植株便可以开始修枝,因为这个时候由于其枝繁叶茂,挡住了阳光的照射,使树冠下部的枝条不能良好的生长,甚至开始枯死,要是任其发展,就会形成死节,使木质质量降低,并阻碍植株本身生长。所以应当要将这些枯枝、衰枝全部的修除掉。修枝的时候,除了枯枝、衰枝以外,一些过长、过粗,过于突出的树冠中的枝条也应当考虑到实际情况进行修枝,以保持树冠整体的均匀性,防止偏冠的情况出现。但是要注意不能修去水平枝上面的枝条,否则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修枝不能一次性修得过多,但要保证修枝的次数,也就是要遵循“轻修、勤修”的基本原则,同时要把握好树冠与树高的比例[4]。生长年龄不满10岁的马尾松树冠与树高的比例应当控制在2:3左右,生长年龄在10岁到15岁之间的马尾松树冠与树高的比例应当控制在1:3到1:2左右。这样的比例结构能够始终保证树干上部枝条能够吸收到充足的养分。晚秋到第二年的早春是进行修枝的最好时间段,这个时候进行修枝能够减少树脂的流量,且伤口愈合时间短。这个时间段之外不应当进行修枝,否则会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

4.2.2 抚育间伐 马尾松林林分郁闭后进入群体生长阶段,原来幼树与环境的矛盾转化为各个体之间的矛盾,随着林龄的增加,各林木要求的营养空间也不断增大,相互挤压,引起强烈的分化和自然稀疏[5]。

抚育间伐的始期,应从造林密度、立地条件、林分郁闭度、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以及间伐木的利用价值等方面来综合考虑。不同的造林密度、立地条件等,林分郁闭时间有所差异,一般在4年到6年郁闭,郁闭后2年到3年,林分的分化逐渐明显,出现被压木,小径材较多,郁闭度达0.8到0.9,即可开始抚育间伐。一般在8年到10年进行第一次间伐。造林密度大的、立地条件好的或经营水平较高的林分,生长快、郁闭早,抚育间伐应适当提前;造林密度不大或立地条件较差的,可推迟1年到3年。

间伐强度关系到保留木的生长和林分产量。强度太小,林冠恢复郁闭快,没有起到抚育间伐的应有的作用,反而缩短间伐重复期,增加间伐次数,间伐材过小,利用价值不高,同时还增加了抚育投资。强度太大,造成林中空地,林地杂灌滋生,林地干燥,树干尖削,破坏林分郁闭,影响林木生长。适宜的间伐强度应根据造林密度,林分生长特点确定。8年到10年进行一次弱度的抚育间伐,强度为林分材积的10%到15%,并可结合修枝。10年到20年可采用中度到强度的抚育间伐,强度为林分材积的20%到30%,同时伐除干形不良的上层林冠的林木。20年以后,可采用强度为30%的抚育间伐。

间伐的时间间隔应当为3年到5年,间伐之后要使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6到0.7之间。间伐的次数要视造林的目的而定,以培养中径用材为目的的林地,经过2次到3次的间伐后,便可以正式的主伐利用。

在人工同龄纯林内,宜采用下层抚育间伐,主要伐去林冠下层的被压木、濒死木,同时伐除干形不良的上层林冠的林木。抚育间伐时要按照“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劣留优”的原则进行。林内的断梢木,双梢木如对保留木有辅助作用,或伐除后会出现天窗,应予保留不砍。

综上所述,马尾松是一种经济性较强的树种,且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通过不断提高其栽培质量,能够对我国林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有效的推动作用,值得做进一步的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 龚爱玲,郑国辉,韩涛.浅谈马尾松的育种与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2,(07):125-127.

[2] 陈国生.浅析马尾松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1,(09):242.

[3] 颜培栋,覃富健,杨章旗.马尾松优良家系人工造林经济效益评价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2,(02):132-136.

[4] 唐武.马尾松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方法[J].吉林农业,2011,(10):320-321.

[5] 陈绘画,王坚娅,杨胜利.马尾松蛀干类害虫林间种群数量混沌特性的识别[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11):33-36.

上一篇:探讨农林复合经营的作用和意义 下一篇:秦岭林区林火火路探讨Fire fire road of Qinli...